自动化电镀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80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镀技术领域,具体为自动化电镀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研磨后的工件运送至处理池内进行一次水洗;S2:利用行车将水洗后的工件运送至不同的处理池中依次进行酸洗、二次水洗、活化、三次水洗、镀化学镍、喷淋水洗、钝化、纯水洗、热纯水洗;所述处理池成排设置;S3:将工件甩干。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行车将工件在不同的处理池内运送,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化电镀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镀
,具体为自动化电镀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及增进美观等作用。目前在制作电脑配件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电镀处理,电镀时先对工件进行打磨,然后要分别放入不同的处理池中进行水洗、酸洗等操作,处理完后还需要甩干。目前的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低,比如在不同的处理池内处理时,工人需要将工件放入一个处理池内处理,然后取出将其运送至下一个处理池内,工人劳动量大,生产效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自动化电镀生产工艺,以解决现有工艺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自动化电镀生产工艺,包括对工件进行水洗和酸洗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将研磨后的工件运送至处理池内进行一次水洗;S2:将一次水洗后的工件运送至不同的处理池中依次进行酸洗、二次水洗、活化、三次水洗、镀化学镍、喷淋水洗、钝化、纯水洗、热纯水洗;所述处理池成排设置;S3:将工件甩干;步骤S2中,工件通过行车在不同的处理池之间进行运送,行车滑动安装在处理池上方,行车包括用于提升电镀箱的提升钩,电镀箱上固定有与提升钩配合的配合板,通过配合板与提升钩配合实现电镀箱与行车的连接,行车将电镀箱从处理池内提升出来再运送至下一个处理池中。本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为:工件研磨以去除表面的杂质,提高表面光洁度,以便进行电镀;通过提升杆上的提升钩与电镀箱上的配合板配合,可以使得电镀箱与提升杆连接,从而利用行车将电镀箱提升起来;采用提升钩与配合板配合的方式,还便于将电镀箱取下。工件在各个处理池内的转换和运送,均通过行车来实现,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劳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进一步,行车上设置有用于给提升钩导向的导向机构。有益效果:设置导向机构给提升钩导向,能够提高提升钩的移动稳定性,从而提高电镀箱的提升稳定性。进一步,处理池的两侧设置有供行车行走的行走架,行车底部转动设置有若干导向辊,导向辊可沿行走架的侧壁滚动。有益效果:行走架用于供行车行走,通过导向辊紧贴行走架的侧壁滚动,能够给行车导向,提高行车行走的稳定性。进一步,处理池上设置有动力机构,步骤S2中,工件装入电镀箱内后放入处理池内,动力机构驱动电镀箱转动。有益效果:电镀箱用于盛装工件,动力机构用于驱动电镀箱转动,电镀箱转动起来能够使得工件与处理池内的溶液充分接触,处理效果更好。进一步,电镀箱包括滚筒,滚筒端部同轴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沿处理池长度方向设置的动力轴,动力轴连接有动力电机,动力轴上连接有若干齿轮箱,齿轮箱内安装有相啮合的主动力锥齿轮和从动力锥齿轮,主动力锥齿轮与动力轴连接,从动力锥齿轮同轴连接有动力齿轮,动力齿轮与处理池一一对应设置;步骤S2中,电镀箱放入处理池内后,传动齿轮可与动力齿轮啮合。有益效果:滚筒用于盛装工件,传动齿轮用于与动力机构连接;动力电机用于带动动力轴转动,动力轴带动从动力锥齿轮和动力齿轮转动,当电镀箱放入处理池内后,传动齿轮与动力齿轮啮合,能够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电镀箱转动。沿着处理池对应设置多个动力齿轮,启动电机即可带动所有的动力齿轮转动,可同时带动多个电镀箱转动,从而对多组工件加工,提高了工作箱效率。进一步,电镀箱上固定连接有承载杆,处理池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承载杆的限位座。有益效果:将承载杆架在限位座上,即可将电镀箱悬挂在处理池上,由此在电镀箱转动时对其进行支撑,相比单纯依靠提升钩支撑电镀箱,能够减小提升钩的负担。进一步,处理池上设置有吸附机构,步骤S2中,工件在处理池内处理时,吸附机构吸附废气和雾气。有益效果:设置吸附机构吸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雾气和废气,能够改善车间环境,避免废气和雾气对工作人员造成影响和伤害。进一步,吸附机构包括设置在处理池顶部两侧的抽气箱,抽气箱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抽气孔。有益效果:处理池内产生的废气和雾气能够通过抽气孔抽到抽气箱内,最终从抽气箱的出气孔排出,由此实现雾气和废气的清理,结构简单。进一步,吸附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处理池上方的集风罩,集风罩连通有排气管。有益效果:在处理池上方设置集风罩,能够进一步提高废气和雾气的吸附效果。进一步,步骤S2中,在进行喷淋水洗之前,还包括对化学镍进行回收。有益效果:回收化学镍能够节约化学镍资源,避免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采用的生产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电镀箱);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采用的电镀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处理池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处理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转轮1、提升带2、提升架3、导轨4、通孔8、连接板9、安装板10、连接螺栓11、顶板12、转轴13、底板14、提升梁15、提升杆16、提升钩17、行走电机18、前行走轮20、固定板21、导向辊23、行车24、连接梁25、后行走轮27、链轮28、传动轴29、行走架30、处理池31、配合板32、小齿轮33、承载杆34、承载板35、大齿轮36、滚筒37、支撑杆38、盖板39、阀门40、传动齿轮41、限位板42、限位孔43、驱动杆44、动力电机45、限位座46、齿轮箱47、动力轴48、动力齿轮49、抽气箱50、抽气孔51、出气孔52。实施例一自动化电镀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将工件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本实施例中的研磨机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振动式研磨机;研磨后的工件放入如图2所示的电镀箱内,然后运送至处理池31内进行一次水洗,一次水洗采三级逆流水洗;S2:利用如图1所示的行车24将一次水洗后的工件运送至不同的处理池31中依次进行酸洗、二次水洗、活化、三次水洗、镀化学镍、喷淋水洗、钝化、纯水洗、热纯水洗,其中二次水洗为二级逆流水洗,三次水洗采用三级逆流水洗,纯水洗采用二级逆流纯水洗;结合图3和图4可知,本实施例中的处理池31为若干个且成排设置,处理池31上安装有用于吸附废气和除雾的吸附机构。吸附机构包括固定在处理池31顶部两侧的抽气箱50,抽气箱50侧壁上开有若干抽气孔51,抽气箱50顶部开有出气孔52,实际运用时出气孔52处连通出气管排出吸附的废气。相邻两个处理池31之间共用一个抽气箱50,该抽气箱50的两个侧壁上均开有抽气孔51;两端的处理池31端部的抽气箱50仅在朝向处理池31的侧壁上开抽气孔51。吸附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处理池31上方的集风罩(图中未示出),集风罩连通排气管。工件在处理池31内处理时,产生的雾气和废气能够经抽气孔51被吸附至抽气箱50内,最终从出气孔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自动化电镀生产工艺,包括对工件进行水洗和酸洗的步骤,/n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nS1:将研磨后的工件运送至处理池内进行一次水洗;/nS2:将一次水洗后的工件运送至不同的处理池中依次进行酸洗、二次水洗、活化、三次水洗、镀化学镍、喷淋水洗、钝化、纯水洗、热纯水洗;所述处理池成排设置;/nS3:将工件甩干;/n步骤S2中,工件通过行车在不同的处理池之间进行运送,行车滑动安装在处理池上方,行车包括用于提升电镀箱的提升钩,电镀箱上固定有与提升钩配合的配合板,通过配合板与提升钩配合实现电镀箱与行车的连接,行车将电镀箱从处理池内提升出来再运送至下一个处理池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化电镀生产工艺,包括对工件进行水洗和酸洗的步骤,
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研磨后的工件运送至处理池内进行一次水洗;
S2:将一次水洗后的工件运送至不同的处理池中依次进行酸洗、二次水洗、活化、三次水洗、镀化学镍、喷淋水洗、钝化、纯水洗、热纯水洗;所述处理池成排设置;
S3:将工件甩干;
步骤S2中,工件通过行车在不同的处理池之间进行运送,行车滑动安装在处理池上方,行车包括用于提升电镀箱的提升钩,电镀箱上固定有与提升钩配合的配合板,通过配合板与提升钩配合实现电镀箱与行车的连接,行车将电镀箱从处理池内提升出来再运送至下一个处理池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电镀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上设置有用于给提升钩导向的导向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化电镀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池的两侧设置有供行车行走的行走架,行车底部转动设置有若干导向辊,导向辊可沿行走架的侧壁滚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化电镀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处理池上设置有动力机构,步骤S2中,工件装入电镀箱内后放入处理池内,动力机构驱动电镀箱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幸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永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