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端口气力输送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侧一端固定有T形立板的竖板,所述T形立板的横板两端分别固定有进气管,两个所述进气管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一,两个所述进气管分别通过连接管?固定连通管接头一,两个所述管接头一通过连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侧固定连接U形连杆一和U形连杆二的两个竖杆,所述U形连杆一和U形连杆二的两个横杆交叉固定,竖杆固定穿过所述U形连杆一和U形连杆二的横杆交叉固定处。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多端口气力输送装置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多端口气力输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两个气力输送管路共用一个换向管路结构,一旦发生管路堵塞的情况,容易将换向管路结构拆卸下来进行管路导通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端口气力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端口气力输送装置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多端口气力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气力输送一般是通过管道输送,气体在输送过程中掺杂很多的固体颗粒,往往容易造成管道的阻塞,因此,常常需要在输送管道上设置一段能够拆卸的管路,在输送管道堵塞后把这段管路拆卸下来,方便整个管路进行导通处理,因为气力输送的管道较多且每个管道都需要进行导通处理,这就需要频繁的拆卸堵塞的管道,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端口气力输送装置,方便气体输送。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专利技术目的:一种多端口气力输送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上侧一端固定有T形立板的竖板,所述T形立板的横板两端分别固定有进气管,两个所述进气管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一,两个所述进气管分别固定连通管接头一,两个所述管接头一通过连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上侧固定连接U形连杆一和U形连杆二的两个竖杆,所述U形连杆一和U形连杆二的两个横杆交叉固定,竖杆固定穿过所述U形连杆一和U形连杆二的横杆交叉固定处,所述竖杆在所述U形连杆一和U形连杆二上侧的部分固定穿过横块,所述横块的两端均通过圆柱固定连接所述U形连杆一,所述竖杆在所述U形连杆一和U形连杆二下侧的部分轴承连接齿轮一,所述齿轮一啮合齿轮二,所述齿轮二的中心轴轴承连接所述U形连杆二的横杆且上端固定连接齿轮三,所述齿轮三通过链条连接齿轮四,所述齿轮四的下端轴承连接所述U形连杆二,所述齿轮四的中心轴固定连接圆轮,所述圆轮的边缘位置固定有把手,所述把手穿过弧形轨道,所述弧形轨道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横块,所述齿轮一下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一,所述锥齿轮一啮合锥齿轮二和锥齿轮三,所述锥齿轮二和锥齿轮三啮合锥齿轮四,所述锥齿轮二和锥齿轮三中心处分别轴承连接在中空的连接轴的两端,所述连接轴的下端轴承连接所述锥齿轮四,所述连接轴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竖杆,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连通固定在锥齿轮二和锥齿轮三中心孔上的圆管的一端,两个所述圆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直管道固定连通管接头二,两个所述管接头三分别固定连接出气管,两个所述出气管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二,两个所述出气管分别固定连通管道。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管道分别通过U形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两个所述管道分别固定连通反应釜一和反应釜二,所述反应釜一和反应釜二分别通过一组支撑柱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支撑柱为3个。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两个所述管道分别设置有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左侧的进气管能够通过换向管路结构与右侧的管道形成通路,本专利技术右侧的进气管能够通过换向管路结构与左侧的管道形成通路,此处的换向管路结构指代的是两个直管道、连接轴以及两个圆管组成的气力换向管路,需要将左侧的进气管的通路转换为右侧的进气管的通路时,首先关闭左侧的进气管的单向阀一、右侧出气管上的单向阀二和右侧管道上的阀门,然后将左侧的管接头一和左侧的管接头二固定的卡箍拆掉,将右侧的管接头二和右侧的管接头三固定的卡箍拆下,转动把手,把手在弧形轨道内转动,带动圆轮转动,带动齿轮四转动,在链条的带动下,齿轮三转动,带动齿轮二转动,带动齿轮一转动,带动锥齿轮一转动,带动锥齿轮二和锥齿轮三转动,带动锥齿轮四转动,锥齿轮二和锥齿轮三转动分别带动对应的圆管转动,圆管转动分别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直管道和管接头二摆动,两个管接头二反向摆动,与左侧管接头一接触的管接头二摆动到与左侧的管接头三接触,与右侧管接头三接触的管接头二摆动到另一侧与右侧的管接头一接触,完成管接头的换向,此时把手在弧形滑道内移动到另一侧边沿,换向完成,将对应的右侧的管接头一和管接头二使用卡箍固定,管接头二和左侧的管接头三使用卡箍固定,打开右侧进气管上的单向阀一、左侧出气管上的单向阀二和左侧管道上的阀门,气体完成换向,气体从右侧的管接头一到管接头二后经过对应的直管道、圆管后经过另一个管接头二和左侧的管接头三后进入左侧的管道,然后进入对应的反应釜一或者反应釜一内的反应气体从导通的管路内流出。本专利技术的两个气力输送管路共用一个换向管路结构,一旦发生管路堵塞的情况,容易将换向管路结构拆卸下来进行管路导通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换向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反应釜一,2、反应釜二,3、支撑柱,4、底板,5、U形支架,6、管道,7、单向阀二,8、出气管,10、进气管,11、T形立板,12、单向阀一,13、管接头一,14、连板,15、管接头三,15a、阀门,16、把手,17、弧形轨道,17a、连接杆,18、圆轮,19、齿轮四,20、链条,20a、锥齿轮一,21、锥齿轮二,22、直管道,23、U形连杆一,23a、管接头二,24、U形连杆二,25、锥齿轮四,25a、连接轴,26、锥齿轮三,27、齿轮二,28、齿轮三,29、齿轮一,30、横块,31、圆柱,32、竖杆,33、连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底板4,所述底板4上侧一端固定有T形立板11的竖板,所述T形立板11的横板两端分别固定有进气管10,两个所述进气管10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一12,两个所述进气管10分别固定连通管接头一13,两个所述管接头一13通过连板14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4上侧固定连接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的两个竖杆,所述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的两个横杆交叉固定,竖杆32固定穿过所述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的横杆交叉固定处,所述竖杆32在所述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上侧的部分固定穿过横块30,所述横块30的两端均通过圆柱31固定连接所述U形连杆一3,所述竖杆32在所述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下侧的部分轴承连接齿轮一29,所述齿轮一29啮合齿轮二27,所述齿轮二27的中心轴轴承连接所述U形连杆二24的横杆且上端固定连接齿轮三28,所述齿轮三28通过链条连接齿轮四19,所述齿轮四19的下端轴承连接所述U形连杆二24,所述齿轮四19的中心轴固定连接圆轮18,所述圆轮18的边缘位置固定有把手16,所述把手16穿过弧形轨道17,所述弧形轨道17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17a固定连接所述横块30,所述齿轮一29下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一20a,所述锥齿轮一20a啮合锥齿轮二21和锥齿轮三26,所述锥齿轮二21和锥齿轮三26啮合锥齿轮四25,所述锥齿轮二21和锥齿轮三26中心处分别轴承连接在中空的连接轴25a的两端,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端口气力输送装置,包括底板(4),其特征是:所述底板(4)上侧一端固定有T形立板(11)的竖板,所述T形立板(11)的横板两端分别固定有进气管(10),两个所述进气管(10)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一(12),两个所述进气管(10)分别固定连通管接头一(13),两个所述管接头一(13)通过连板(14)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4)上侧固定连接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的两个竖杆,所述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的两个横杆交叉固定,竖杆(32)固定穿过所述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的横杆交叉固定处,所述竖杆(32)在所述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上侧的部分固定穿过横块(30),所述横块(30)的两端均通过圆柱(31)固定连接所述U形连杆一(3),所述竖杆(32)在所述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下侧的部分轴承连接齿轮一(29),所述齿轮一(29)啮合齿轮二(27),所述齿轮二(27)的中心轴轴承连接所述U形连杆二(24)的横杆且上端固定连接齿轮三(28),所述齿轮三(28)通过链条连接齿轮四(19),所述齿轮四(19)的下端轴承连接所述U形连杆二(24),所述齿轮四(19)的中心轴固定连接圆轮(18),所述圆轮(18)的边缘位置固定有把手(16),所述把手(16)穿过弧形轨道(17),所述弧形轨道(17)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17a)固定连接所述横块(30),所述齿轮一(29)下端固定连接锥齿轮一(20a),所述锥齿轮一(20a)啮合锥齿轮二(21)和锥齿轮三(26),所述锥齿轮二(21)和锥齿轮三(26)啮合锥齿轮四(25),所述锥齿轮二(21)和锥齿轮三(26)中心处分别轴承连接在中空的连接轴(25a)的两端,所述连接轴(25a)的下端轴承连接所述锥齿轮四(25),所述连接轴(25a)上端固定连接所述竖杆(32),所述连接轴(25a)的两端分别连通固定在锥齿轮二(21)和锥齿轮三(26)中心孔上的圆管(21a)的一端,两个所述圆管(21a)的两端分别通过直管道(22)固定连通管接头二(23a),两个所述管接头三(15)分别固定连接出气管(8),两个所述出气管(8)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二(7),两个所述出气管(8)分别固定连通管道(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端口气力输送装置,包括底板(4),其特征是:所述底板(4)上侧一端固定有T形立板(11)的竖板,所述T形立板(11)的横板两端分别固定有进气管(10),两个所述进气管(10)上分别设置有单向阀一(12),两个所述进气管(10)分别固定连通管接头一(13),两个所述管接头一(13)通过连板(14)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4)上侧固定连接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的两个竖杆,所述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的两个横杆交叉固定,竖杆(32)固定穿过所述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的横杆交叉固定处,所述竖杆(32)在所述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上侧的部分固定穿过横块(30),所述横块(30)的两端均通过圆柱(31)固定连接所述U形连杆一(3),所述竖杆(32)在所述U形连杆一(23)和U形连杆二(24)下侧的部分轴承连接齿轮一(29),所述齿轮一(29)啮合齿轮二(27),所述齿轮二(27)的中心轴轴承连接所述U形连杆二(24)的横杆且上端固定连接齿轮三(28),所述齿轮三(28)通过链条连接齿轮四(19),所述齿轮四(19)的下端轴承连接所述U形连杆二(24),所述齿轮四(19)的中心轴固定连接圆轮(18),所述圆轮(18)的边缘位置固定有把手(16),所述把手(16)穿过弧形轨道(17),所述弧形轨道(17)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17a)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荣常,张艳玲,李国庆,韩贻波,韩辉,卢玉丽,马永民,
申请(专利权)人:章丘丰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