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具机器人及其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568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载具机器人及其车架结构。其车架结构包括框架以及用于盛放物品的载具;所述框架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载具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及,所述框架包括框架顶板和连接于所述框架顶板相对两侧并向所述框架顶板下方延伸的两个框架侧板,所述框架顶板和所述两个框架侧板形成所述容纳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载具机器人及其车架结构,通过在框架的容纳空间内设置用于盛放物品的载具,且载具和框架之间采用活动连接形式,解决传统载具机器人的载具和车架之间不能相互分离的技术问题,提升载具机器人组装、拆卸以及维修的便利性。

Vehicle robot and its fram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载具机器人及其车架结构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属于智能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载具机器人及其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载具机器人作为运送物品的载具被广泛使用。其主要包括运动底盘和设置载具的车架。现阶段,车架设在运动底盘上,载具固定连接于车架上,载具和车架两者之间不能相互分离,这使得组装、拆卸以及维修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载具机器人及其车架结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架结构,其包括框架以及用于盛放物品的载具;所述框架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载具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及,所述框架包括框架顶板和连接于所述框架顶板相对两侧并向所述框架顶板下方延伸的两个框架侧板,所述框架顶板和所述两个框架侧板形成所述容纳空间。进一步地,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滑槽,其中,两个所述滑槽相对设在所述框架侧板远离所述框架顶板一端,在两个所述滑槽之间形成供所述载具进出所述容纳空间的滑动平台。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呈相对的L形;以及,横截面呈相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以及用于盛放物品的载具;/n所述框架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载具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及,所述框架包括框架顶板和连接于所述框架顶板相对两侧并向所述框架顶板下方延伸的两个框架侧板,所述框架顶板和所述两个框架侧板形成所述容纳空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以及用于盛放物品的载具;
所述框架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载具活动连接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以及,所述框架包括框架顶板和连接于所述框架顶板相对两侧并向所述框架顶板下方延伸的两个框架侧板,所述框架顶板和所述两个框架侧板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滑槽,其中,两个所述滑槽相对设在所述框架侧板远离所述框架顶板一端,在两个所述滑槽之间形成供所述载具进出所述容纳空间的滑动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呈相对的L形;以及,横截面呈相对的L形的两个所述滑槽均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两个所述第二板均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板的内侧,两个所述第一板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框架侧板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包括具有置物空间的载具本体,其中,所述载具本体包括载具背板、载具底板、载具顶板和连接于所述载具顶板相对两侧并向所述载具顶板下方延伸的两个载具侧板,所述载具底板和载具顶板相对设置;以及,所述载具背板、载具底板、载具顶板和两个载具侧板形成用于盛放物品的置物空间;
所述载具的底部设有在所述滑槽内滑动并带动所述载具进出所述容纳空间的滚轮,所述滚轮设在所述载具底板和/或载具侧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底板和两个所述载具侧板的连接处,沿所述载具进出所述容纳空间方向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包括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所述第一梁板和第二梁板相互连接;
所述滚轮设在所述第一梁板和/或第二梁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沿所述载具进出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设置有纵向滚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纵向滚轮适配的限位槽,所述第二板沿垂直于所述载具进出所述容纳空间的方向设置有横向滚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背板的底部设置有沟槽。


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建杜剑锋李京燕刘朝宗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