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汽车用智能感应充电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电动汽车用智能感应充电桩。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补给装置。目前按照安装方式,可分为落地式充电桩、挂壁式充电桩这两种方式。落地式充电桩适合安装在不靠近墙体的停车位。挂壁式充电桩适合安装在靠近墙体的停车位。其中目前落地式充电桩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落地式充电桩,主要是固定设置在地面以上,占据地面一定空间,而且充电桩长期裸露在外,使得充电桩受天气影响使用寿命降低,充电效果不好,在充电时,有些驾驶员在未拔掉充电线就驾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以上情形回导致占据地面空间、使用寿命低、充电效果差、容易忘拔充电线和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用智能感应充电桩,具备不占据地面空间、使用寿命长、充电效果好、不会忘拔充电线和不易造成交通事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充电桩占据地面空间、使用寿命低、充电效果差、容易忘拔充电线和容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汽车用智能感应充电桩,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左上侧设置有推板(2),推板(2)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的下侧转动连接有固定块(4),第一连杆(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杆(5),第二连杆(5)的下侧转动连接有驱动轴(6),驱动轴(6)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扇形齿轮(7),第一扇形齿轮(7)的右侧啮合有第二扇形齿轮(8),第一扇形齿轮(7)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9),第三连杆(9)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杆(10),第四连杆(10)的后侧转动连接有载板(11),载板(1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101),载板(11)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用智能感应充电桩,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左上侧设置有推板(2),推板(2)的前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3),第一连杆(3)的下侧转动连接有固定块(4),第一连杆(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连杆(5),第二连杆(5)的下侧转动连接有驱动轴(6),驱动轴(6)的右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扇形齿轮(7),第一扇形齿轮(7)的右侧啮合有第二扇形齿轮(8),第一扇形齿轮(7)的后侧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9),第三连杆(9)的上侧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杆(10),第四连杆(10)的后侧转动连接有载板(11),载板(11)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101),载板(11)的上侧设置有充电桩(12),推板(2)的前侧设置有载车板(13),载车板(13)的左下侧设置有梯形挡块(14),梯形挡块(1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5),电动推杆(15)的右侧设置有第一移动杆(16),第一移动杆(16)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簧(17),第一移动杆(1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块(18),第一金属块(18)的下侧设置有第二金属块(19),第二金属块(19)的外侧设置有第一活动室(20),充电桩(12)的上侧内部设置有充电座(21),充电座(21)的左上侧固定连接有插头(22),插头(22)的下侧设置有第二移动杆(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