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电框架及其换电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卡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电框架及其换电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依靠蓄电池作为驱动能源的电动车辆越来越多,其在行驶中无有害气体排放污染,噪音小,但在重型卡车领域,由于其用电量大,电池充时间较长,严重制约了重型卡车的经济性及可推广性,既然充电型重型卡车存在短板,换电型重型卡车就应运而生。相关技术中,国内外的新能源快速换电卡车,电池多布置在驾驶室后方车架的上方,快速换电的电池安装结构包括车架上的车载底托框架以及电池箱框架;其中,车载底托框架上设置限位支柱,电池箱框架上设置有相适配的限位块,限位块与限位支柱之间相连接,以限制电池箱框架相对于车载底托框架在水平方向位移;车载底托框架上设置有侧插式锁止销,电池箱框架上设置有与侧插式锁止销位置相适配的锁止垫块,侧插式锁止销与锁止垫块之间相连接,以限制电池箱框架相对于车载底托框架在竖直方向位移。但是,这种快速换电结构只能压紧电池框架底部,当电量较多、电池重心较高、工况变化较大的场景下,电池框架底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电框架,用于将换电后的电池固定于车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底座(1),用于固定于车上,所述底座设有第一锁定装置;/n用于装载电池的电池框(2),通过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电池框上设有第二锁定装置(34);/n加强装置(3),倾斜设置于所述电池框(2)的一侧,所述加强装置(3)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1),其顶部通过所述第二锁定装置(34)固定于所述电池框(2)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框架,用于将换电后的电池固定于车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底座(1),用于固定于车上,所述底座设有第一锁定装置;
用于装载电池的电池框(2),通过所述第一锁定装置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电池框上设有第二锁定装置(34);
加强装置(3),倾斜设置于所述电池框(2)的一侧,所述加强装置(3)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座(1),其顶部通过所述第二锁定装置(34)固定于所述电池框(2)一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装置(3)包括:
固定座(31),固定于所述底座(1);
卡槽(32),固定于所述电池框(2);
用于支撑所述电池框(2)的斜撑组件(33),其底部安装于所述固定座(31),顶部固定于所述卡槽(3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槽(32)具有内锥角形的槽口(321);
所述斜撑组件(33)包括与所述槽口(321)的内壁面锥度相同的卡接头(331),所述卡接头(331)对应插入所述槽口(32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锁定装置(34)为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具有可上下移动的锁止销(342);
所述锁止销(342)可贯穿所述卡槽(32)和所述卡接头(331)将所述卡接头(331)锁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组件(33)还包括:
弹性铰链(332),所述弹性铰链(332)包括固定于所述固定座(31)的内转轴(3321),以及通过橡胶(3323)与所述内转轴(3321)硫化连接的外转轴(3322);
斜撑杆(333),所述斜撑杆(33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外转轴(3322),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卡接头(331)。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装置(3)还包括:
驱动所述斜撑组件(33)转动的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东,袁朝晖,游菁兰,李庆欣,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