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悬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534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9:08
提供实用性高的车辆用悬架装置。将车辆用悬架装置构成为具备:(a)轮架(22),将车轮(10)保持为能够旋转;(b)下臂(24)及上臂(26),分别在一端部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车身(16)且另一端部连结于轮架;(c)摆动杆(46),在一端部处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于车身;(d)连杆(48),一端部连结于摆动杆,另一端部在下臂和上臂中的一方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处连结于下臂和上臂中的该一方;及(e)冲击吸收器(32),在一端部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车身,另一端部连结于摆动杆。能够使冲击吸收器行程量(ΔSA)相对于轮体行程量(ΔSW)的比即行程比(RS)比较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悬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搭载于车辆的悬架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用悬架装置存在各种结构,例如,下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双叉臂式的悬架装置利用摇臂连杆、摇臂而构成为冲击吸收器行程量(冲击吸收器的伸缩量)相对于轮体行程量(车轮与车身的相对上下动作的量)的比即行程比成为非线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04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从冲击吸收器的效率这一观点来看,上述行程比优选大。详细而言,若行程比大,则在对车轮与车身的相对上下动作(以下,有时简称作“行程动作”)产生衰减力的情况下,冲击吸收器产生的力可以比较小,能够期待冲击吸收器的小型化(小径化)。也就是说,以基于冲击吸收器的效率这一观点的改良为首,通过基于各种观点的改良,能够提高车辆用悬架装置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课题在于提供实用性高的车辆用悬架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悬架装置具备:轮架,将车轮保持为能够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悬架装置,具备:/n轮架,将车轮保持为能够旋转;/n下臂及上臂,各自在一端部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车身且另一端部连结于所述轮架;/n摆动杆,在一端部处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于车身;/n连杆,一端部连结于所述摆动杆,另一端部在所述下臂和所述上臂中的一方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处连结于所述下臂和所述上臂中的该一方;及/n冲击吸收器,在一端部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车身,另一端部连结于所述摆动杆。/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13 JP 2019-0909051.一种车辆用悬架装置,具备:
轮架,将车轮保持为能够旋转;
下臂及上臂,各自在一端部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车身且另一端部连结于所述轮架;
摆动杆,在一端部处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撑于车身;
连杆,一端部连结于所述摆动杆,另一端部在所述下臂和所述上臂中的一方的所述一端部与所述另一端部之间的部位处连结于所述下臂和所述上臂中的该一方;及
冲击吸收器,在一端部处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车身,另一端部连结于所述摆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悬架装置,
所述冲击吸收器在比所述连杆的所述一端部连结于所述摆动杆的部位远离所述摆动杆的所述一端部的部位处连结于所述摆动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悬架装置,
在将所述下臂和所述上臂中的所述一方设为连结臂的情况下,
第一连结部位与支撑部位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距离为第二连结部位与所述支撑部位之间的距离即第二距离的60%以上,所述第一连结部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栗林卓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