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管端面自动去毛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34502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铜管端面自动去毛刺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铜管从辅助通道自由滚落至并层叠在主通道中,其中每根铜管两端部分别冒出两个输管组的相对外侧;2)在打磨通道的传输下,铜管逐根的自出料口向磨料入口传输,而且位于打磨通道内的铜管自磨料入口向磨料出口运动,同时通过铜管传输路径上的刷毛体和铜管端面接触和抛磨,在两根去毛刺辊相向转动下,360°无死角的将铜管端面抛光完成毛刺去除,并且去毛刺辊与打磨通道的配合,将铜管向磨料出口传输;3)通出管通道将磨料出口传出的铜管导出机架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完成铜管端面的毛刺去除,不仅效率高,而且员工劳动强度小,同时还不会出现漏打磨现象。

An automatic deburring method for copper tube end 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管端面自动去毛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铜管加工行业,并具体涉及一种铜管端面自动去毛刺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铜管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锯切,以满足尺寸的需要,然而在锯切后端口会存在毛刺,若毛刺不进行抛光处理,严重影响产品的品质。有鉴于此,在铜管锯切后进行人工去毛刺,因此,不仅效率低,而且员工劳动强度大,同时经常会出现漏打磨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管端面自动去毛刺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铜管端面自动去毛刺方法,该方法所采用的去毛刺机包括机架、铜管自动输送单元和铜管自动去毛刺单元,铜管自动输送单元包括沿着铜管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相对齐的两个输管组,其中每个所述输管组包括送管通道、打磨通道和出管通道,所述送管通道包括自上而下且下部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打磨通道上方的主通道、与所述主通道上部的进料口连通且架设在自动去毛刺机的机架上的辅助通道,所述铜管去毛刺单元包括与所述打磨通道一一对应且沿着所述打磨通道长度方向延伸的去毛刺辊、分别驱动所述去毛刺辊自转的驱动器,其中两根所述去毛刺辊分别设置在两条所述打磨通道相对外侧,并形成去毛刺区,其包括以下步骤:1)、铜管从辅助通道自由滚落至并层叠在主通道中,其中每根铜管两端部分别冒出两个输管组的相对外侧,且位于出料口的铜管架设在打磨通道的磨料入口,同时由辅助通道连续向主通道送管;2)、同步驱使打磨通道和去毛刺辊运动,其中在打磨通道的传输下,铜管逐根的自出料口向磨料入口传输,而且位于打磨通道内的铜管自磨料入口向磨料出口滚动或/和滑动,并形成铜管端面的传输路径,同时通过铜管传输路径上的刷毛体和铜管端面接触和抛磨,在两根去毛刺辊相向转动下,360°无死角的将铜管端面抛光完成毛刺去除,并且去毛刺辊与打磨通道的配合,将铜管向磨料出口传输;3)、通过设置在出管通道和打磨通道的衔接,将磨料出口传出的铜管导出机架外。优选地,在步骤2)中,两个所述输管组的打磨通道能够同步将铜管自磨料入口向磨料出口运动。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两根所述去毛刺辊对称设置,且同步相向转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主通道形成宽度为铜管外径的1~1.5倍,出料口距离打磨通道的高度等于铜管的外径;打磨通道水平设置且磨料入口与出料口相连通,且能够将逐根自出料口下落至打磨通道上的铜管沿着打磨通道长度方向自磨料入口向磨料出口滚动或/和滑动;出管通道与打磨通道的磨料出口连通且将打磨后的铜管导出机架。优选地,主通道包括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打磨通道且对应左右两侧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其中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下端部齐平形成出料口,第二面板上端部位于第一面板上部的侧上方,且第一面板的上部和所对应第二面板的内壁形成所述的进料口。通过齐平设置的出料口,便于并排层叠在进料口和出料口之间的铜管能够逐根的进入打磨通道;通过第二面板的上端部冒出设置,使得铜管自辅助通道向下滚落时形成阻挡,以便于铜管落入进料口。优选地,辅助通道自第一面板上部向上并向左倾斜构成第一坡道面板,其中第一坡道面板架设在机架上,且第一坡道面板上端部冒出机架外。通过斜坡设置,便于铜管的自由滚落。进一步的,第一坡道面板和第一面板一体成型设置,第二面板自进料口向上延伸的长度至少是铜管外径的2倍以上。本例中,第二面板自进料口向上延伸且冒出机架的顶部。这样设置的好处,防止滚落时,造成铜管翻过第二面板而不能落入进料口的现象发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打磨通道包括位于下方的环形传送带、位于环形传送带上方且与环形传送带上部平行设置的第三面板,其中第三面板与环形传送带上部之间形成铜管通道,两个输管组的环形传送带的主动轮通过传动轴同步连接。在环形传送带的运动下,铜管自由滚动且向出料口移动。具体的,第三面板自第二面板底部的右侧水平向右延伸,且第三面板底面与第二面板底面齐平设置。这样设置,不仅便于自出料口的铜管顺畅的进入打磨通道,而且在打磨过程中能够形成限制力,以防止铜管在去毛刺中发生乱动造成铜管移送混乱现象发生。优选地,第二面板和第三面板一体成型设置。便于实际加工。此外,打磨通道还包括设置在环形传送带内部且能够将环形传送带上部向上顶撑呈水平状态的顶撑内架。这样一来,能够确保环形传送带上部和第三面板的平行度,以确保铜管在打磨中的传输。同时,出管通道包括自左向右且自上而下倾斜设置的第二坡道面板。通过第二坡道面板便于将铜管自由滚出机架。具体的,第二坡道面板的角度可调节设置,同时长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进而便于去毛刺后铜管的收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传动轴呈方管状,主动轮中心设有与方管匹配的方形孔,去毛刺机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马达、以及用于将马达与传动轴相传动连接的传动部件。由方管和方形孔的配合,以确保两条环形传送带同步运动。优选地,驱动器包括对应设置在自动去毛刺机的机架上且与输管组对应设置的架座、设置在架座上且用于辊本体安装的安装座、设置在架座上的驱动马达、以及将驱动马达与辊本体相传动连接的传动件,其中两个驱动器的架座分别形成传输路径的靠栅,且在靠栅上形成有避让去毛刺辊运动的避让缺口,其中传输路径上的刷毛体部分自避让缺口穿出。在此,通过靠栅的设置,使得铜管在进出去毛刺区后,在两块靠栅所形成的区间内移动,进而便于铜管稳定的传输。辊本体通过轴承转动安装在安装座上,传动件包括设置在辊本体冒出安装座一端部的传动轮、用于将传动轮和驱动马达传动连接的传动带。优选地,传动轮为齿轮,驱动马达的输出端部设有输出齿轮,所述的传动带为能够将所述齿轮和所述输出齿轮相传动连接的传动链。具体的,环形传送带的从动轮通过轮座设置在架座的内侧,且主动轮能够滑动设置在传动轴上。进一步的,机架上设有滑轨,架座自底部滑动设置在滑轨上,铜管去毛刺单元还包括驱动架座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其中架座和对应侧输管组同步运动,驱动机构包括与滑轨平行设置且与架座螺纹配合的双头螺杆、以及驱动双头螺杆正向或反向转动的驱动电机。此外,刷毛体由沿着辊本体径向延伸的多根不锈钢钢丝构成,且布满整个辊本体周向轮廓面上,其中伸入铜管端面传输路径中的不锈钢钢丝的长度为2~15mm。同时,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两根去毛刺辊相向转动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就是便于铜管端面的打磨,而且打磨过程中带动铜管的转向一致,使得去毛刺区的铜管在转动下向前移动,因此,能够360°无死角的进行毛刺去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在实现自动铜管自动传输的过程中,铜管相向转动的去毛刺辊,实现铜管端面360°无死角的对铜管端面进行抛磨,以自动实现铜管端面毛刺的去除,因此,不仅效率高,而且员工劳动强度小,同时也不会出现漏打磨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铜管自动去毛刺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局部剖视);图4为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管端面自动去毛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所采用的去毛刺机包括机架、铜管自动输送单元和铜管自动去毛刺单元,铜管自动输送单元包括沿着铜管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相对齐的两个输管组,其中每个所述输管组包括送管通道、打磨通道和出管通道,所述送管通道包括自上而下且下部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打磨通道上方的主通道、与所述主通道上部的进料口连通且架设在自动去毛刺机的机架上的辅助通道,所述铜管去毛刺单元包括与所述打磨通道一一对应且沿着所述打磨通道长度方向延伸的去毛刺辊、分别驱动所述去毛刺辊自转的驱动器,其中两根所述去毛刺辊分别设置在两条所述打磨通道相对外侧,并形成去毛刺区,/n其包括以下步骤:/n1)、铜管从辅助通道自由滚落至并层叠在主通道中,其中每根铜管两端部分别冒出两个输管组的相对外侧,且位于出料口的铜管架设在打磨通道的磨料入口,同时由辅助通道连续向主通道送管;/n2)、同步驱使打磨通道和去毛刺辊运动,其中在打磨通道的传输下,铜管逐根的自出料口向磨料入口传输,而且位于打磨通道内的铜管自磨料入口向磨料出口滚动或/和滑动,并形成铜管端面的传输路径,同时通过铜管传输路径上的刷毛体和铜管端面接触和抛磨,在两根去毛刺辊相向转动下,360°无死角的将铜管端面抛光完成毛刺去除,并且去毛刺辊与打磨通道的配合,将铜管向磨料出口传输;/n3)、通过设置在出管通道和打磨通道的衔接,将磨料出口传出的铜管导出机架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管端面自动去毛刺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所采用的去毛刺机包括机架、铜管自动输送单元和铜管自动去毛刺单元,铜管自动输送单元包括沿着铜管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相对齐的两个输管组,其中每个所述输管组包括送管通道、打磨通道和出管通道,所述送管通道包括自上而下且下部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打磨通道上方的主通道、与所述主通道上部的进料口连通且架设在自动去毛刺机的机架上的辅助通道,所述铜管去毛刺单元包括与所述打磨通道一一对应且沿着所述打磨通道长度方向延伸的去毛刺辊、分别驱动所述去毛刺辊自转的驱动器,其中两根所述去毛刺辊分别设置在两条所述打磨通道相对外侧,并形成去毛刺区,
其包括以下步骤:
1)、铜管从辅助通道自由滚落至并层叠在主通道中,其中每根铜管两端部分别冒出两个输管组的相对外侧,且位于出料口的铜管架设在打磨通道的磨料入口,同时由辅助通道连续向主通道送管;
2)、同步驱使打磨通道和去毛刺辊运动,其中在打磨通道的传输下,铜管逐根的自出料口向磨料入口传输,而且位于打磨通道内的铜管自磨料入口向磨料出口滚动或/和滑动,并形成铜管端面的传输路径,同时通过铜管传输路径上的刷毛体和铜管端面接触和抛磨,在两根去毛刺辊相向转动下,360°无死角的将铜管端面抛光完成毛刺去除,并且去毛刺辊与打磨通道的配合,将铜管向磨料出口传输;
3)、通过设置在出管通道和打磨通道的衔接,将磨料出口传出的铜管导出机架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管端面自动去毛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两个所述输管组的打磨通道能够同步将铜管自磨料入口向磨料出口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铜管端面自动去毛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两根所述去毛刺辊对称设置,且同步相向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管端面自动去毛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通道包括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所述打磨通道且对应左右两侧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其中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下端部齐平形成所述出料口,所述第二面板上端部位于所述第一面板上部的侧上方,且所述第一面板的上部和所对应所述第二面板的内壁形成所述的进料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铜管端面自动去毛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通道自所述第一面板上部向上并向左倾斜构成第一坡道面板,其中所述的第一坡道面板架设在所述机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举向德奎王晓磊王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仓环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