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套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3964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套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砂芯,所述上模具底面与下模具顶面贴合,所述上模具的底面和下模具的顶面中心位置均开设有零件槽砂芯槽,所述零件槽的内壁轮廓为零件外部轮廓的一半,所述砂芯槽内壁轮廓为砂芯外壁轮廓的一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上降温通道和下降温通道的设置,使上模具和下模具同时降温,加快零件的凝固成型和冷却,同时便于控制冷却进程,便于收集冷却水和冷却水的二次利用,通过螺纹杆的设置,便于移出上模具,通过挤压滑块和顶升滑块的设置,便于下模具与零件脱离,便于零件的脱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套铸造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铜套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制作时间,铸造是比较经济的毛坯成形方法,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更能显示出它的经济性。现有的铜套铸造模具,一般是等待零件自然凝固冷却,或向模具表面浇洒冷却水,自然凝固冷却所需时间较长,浇洒冷却水使模具上下降温不均匀,容易使零件和模具上下收缩程度不同导致零件变形,而且不利于冷却水的二次利用,不利于提升生产效率,在零件脱模过程中,由于零件与模具之间的粘连,使得零件脱模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套铸造模具,通过卡接槽和卡接凸环的设置,便于上模具与下模具的位置对齐并卡接,通过上降温通道和下降温通道的设置,冷却水依次流经上降温通道和下降温通道,从而降低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温度,加快了零件凝固成型和冷却的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套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11)和砂芯(10),所述上模具(1)底面与下模具(11)顶面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的底面和下模具(11)的顶面中心位置均开设有零件槽(9)和砂芯槽(18),所述砂芯槽(18)内壁轮廓为砂芯(10)外壁轮廓的一半,所述砂芯(10)与两个砂芯槽(18)卡接,所述上模具(1)的底面开设有卡接槽(7),且下模具(11)的顶面对应卡接槽(7)的位置处固连有与卡接槽(7)契合的卡接凸环(17),所述上模具(1)的顶面开设有浇铸通道(3),所述浇铸通道(3)的底端贯穿上模具(1),且上模具(1)的底面对应浇铸通道(3)底端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一(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套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具(1)、下模具(11)和砂芯(10),所述上模具(1)底面与下模具(11)顶面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的底面和下模具(11)的顶面中心位置均开设有零件槽(9)和砂芯槽(18),所述砂芯槽(18)内壁轮廓为砂芯(10)外壁轮廓的一半,所述砂芯(10)与两个砂芯槽(18)卡接,所述上模具(1)的底面开设有卡接槽(7),且下模具(11)的顶面对应卡接槽(7)的位置处固连有与卡接槽(7)契合的卡接凸环(17),所述上模具(1)的顶面开设有浇铸通道(3),所述浇铸通道(3)的底端贯穿上模具(1),且上模具(1)的底面对应浇铸通道(3)底端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一(8),所述连接槽一(8)的一端与浇铸通道(3)连通,所述连接槽一(8)的另一端与零件槽(9)连通,所述下模具(11)的顶面对应连接槽一(8)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二(19),且连接槽一(8)和连接槽二(19)的轮廓相同,所述上模具(1)的内部开设有上降温通道(6),所述上降温通道(6)的一端与上模具(1)的顶面连通,且上降温通道(6)的另一端与上模具(1)的底面连通,所述下模具(11)的内部开设有下降温通道(12),所述下降温通道(12)的一端向上贯穿下模具(11)的顶面并与上降温通道(6)的另一端连通,且下降温通道(12)的另一端与下模具(11)的一侧壁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用海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楚锐科技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