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锉磨机转子铣槽一次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38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锉磨机转子铣槽一次成型工艺,包括:步骤一,在基座上分别固定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的上模具通过三项夹持板固定,所述的下模具通过螺纹柱旋入固定到基座内部;步骤二,将待加工的转子材料套装在下模具上和步骤三等。采用该成型工艺一方面可以提高转子铣槽的加工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刀槽结构的稳定性,提高转子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锉磨机转子铣槽一次成型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设备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锉磨机转子铣槽一次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锉磨机由机座、机壳、转子、主轴、组合锉刀、锉刀板、轴承、轴承座、筛板和电机等部件组成,主要工作原理为电机驱动带有锉磨条的转子高速旋转,将物料旋带入锉刀板间锉磨成颗粒,锉磨均匀的乳液经过筛板落入到料槽,上述加工步骤中,转子为保证锉磨质量的关键结构,也是装配锉磨车刀的载体,转子的圆周表面分布有较多的刀槽,结果复杂,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铣床上装夹,通过手工分度来完成转子铣槽过程,费时费力,生产效率较低,一方面多次加工可能造成刀槽的尺寸误差,另一方面每一次铣削,容易破坏转子整体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锉磨机转子铣槽一次成型工艺,采用该成型工艺一方面可以提高转子铣槽的加工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刀槽结构的稳定性,提高转子部件的使用寿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锉磨机转子铣槽一次成型工艺,包括:步骤一,在基座上分别固定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的上模具通过三项夹持板固定,所述的下模具通过螺纹柱旋入固定到基座内部;步骤二,将待加工的转子材料套装在下模具上;步骤三,启动冲压电机,采用P压力下压上模具到下模具上方,在待加工的转子材料上方边缘四周出现凹陷时,施加2P压力继续下压上模具,在待加工的转子材料上方边缘四周卸料下卸出三分之二时,施加3P压力继续下压上模具到完全包裹待加工转子材料,进行出模;所述的基座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通过入地螺栓与厂区地面固定,所述的底座上方设有两根连接柱,其中连接柱上方固定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下方安装固定冲压电机,所述的冲压电机输出轴下方设有三项夹持板,所述的三项夹持板通过锁紧螺母固定上模具,所述的上模具为中空圆筒状,所述的上模具外侧设有定位盲孔且上模具内部圆形环绕设置有等距间隔分布的若干个一次成型模块,所述的下模具为圆台形状,所述的下模具圆台上方中心位置处设有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侧面加工花键槽,所述的下模具通过四周的带有螺纹通孔的连接片固定在底座上表面。进一步,所述的下模具外围设有废料收集槽。进一步,所述的冲压电机外接供电电源。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中的一次成型工艺配个相关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结构,可以在多个阶段施加不同压力,实现对转子所有刀槽的一次成型加工,提高了转子铣槽的加工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保证刀槽结构的稳定性,提高转子部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加工基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模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下模具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连接柱;3、冲压电机;4、安装板;5、上模具;6、下模具;7、废料收集槽;8、夹持板;51、一次成型模块;52、定位盲孔;61、圆台;62、花键槽;63、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一种锉磨机转子铣槽一次成型工艺,包括:步骤一,在基座上分别固定上模具5和下模具6,上模具5通过三项夹持板8固定,下模具6通过螺纹柱旋入固定到基座内部;步骤二,将待加工的转子材料套装在下模具6上;步骤三,启动冲压电机3,采用P(P压力数值根据实际加工情况确定)压力下压上模具5到下模具6上方,在待加工的转子材料上方边缘四周出现凹陷时,施加2P压力继续下压上模具5,在待加工的转子材料上方边缘四周卸料下卸出三分之二时,施加3P压力继续下压上模具5到完全包裹待加工转子材料,进行出模;如图1到图3所示,基座包括底座1,底座1通过入地螺栓与厂区地面固定,底座1上方设有两根连接柱2,其中连接柱2上方固定安装板4,安装板4下方安装固定冲压电机3,冲压电机3输出轴下方设有三项夹持板8,三项夹持板8通过锁紧螺母固定上模具5,上模具5为中空圆筒状,上模具5外侧设有定位盲孔52且上模具5内部圆形环绕设置有等距间隔分布的若干个一次成型模块51,下模具6为圆台形状,下模具圆台61上方中心位置处设有定位柱63,定位柱63侧面加工花键槽62,下模具6通过四周的带有螺纹通孔的连接片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下模具6外围设有废料收集槽7,冲压电机3外接供电电源。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锉磨机转子铣槽一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n步骤一,在基座上分别固定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的上模具通过三项夹持板固定,所述的下模具通过螺纹柱旋入固定到基座内部;/n步骤二,将待加工的转子材料套装在下模具上;/n步骤三,启动冲压电机,采用P压力下压上模具到下模具上方,在待加工的转子材料上方边缘四周出现凹陷时,施加2P压力继续下压上模具,在待加工的转子材料上方边缘四周卸料下卸出三分之二时,施加3P压力继续下压上模具到完全包裹待加工转子材料,进行出模;/n所述的基座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通过入地螺栓与厂区地面固定,所述的底座上方设有两根连接柱,其中连接柱上方固定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下方安装固定冲压电机,所述的冲压电机输出轴下方设有三项夹持板,所述的三项夹持板通过锁紧螺母固定上模具,所述的上模具为中空圆筒状,所述的上模具外侧设有定位盲孔且上模具内部圆形环绕设置有等距间隔分布的若干个一次成型模块,所述的下模具为圆台形状,所述的下模具圆台上方中心位置处设有定位柱,所述的定位柱侧面加工花键槽,所述的下模具通过四周的带有螺纹通孔的连接片固定在底座上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锉磨机转子铣槽一次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在基座上分别固定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的上模具通过三项夹持板固定,所述的下模具通过螺纹柱旋入固定到基座内部;
步骤二,将待加工的转子材料套装在下模具上;
步骤三,启动冲压电机,采用P压力下压上模具到下模具上方,在待加工的转子材料上方边缘四周出现凹陷时,施加2P压力继续下压上模具,在待加工的转子材料上方边缘四周卸料下卸出三分之二时,施加3P压力继续下压上模具到完全包裹待加工转子材料,进行出模;
所述的基座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通过入地螺栓与厂区地面固定,所述的底座上方设有两根连接柱,其中连接柱上方固定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东谢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丹泰仕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