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检钳头、活检钳及内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检钳头、活检钳及内窥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广泛使用,医生开始使用内窥镜进行消化道、呼吸道的活体组织取样,为疾病诊断提供直接证据。活检钳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活检钳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窥镜钳道插入人体,钳取适量的样本组织,进行后续的病理学研究。目前临床上的活检钳,在实际取样的过程中,取样量无法控制,会导致临床钳取样本组织过多,有撕扯风险,无法给病理学分析提供合适的数据,影响后续的病理学诊断,并且手术时间增加,增加病人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检钳头、活检钳和内窥系统,其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活检钳头,用于与钳头座配合,所述活检钳头包括相互连接的夹持部、承接部以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钳头座转动连接,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承接部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组织的容纳空间,其中,所述承接部用于沿预设方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检钳头,用于与钳头座(15)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钳头包括相互连接的夹持部(111)、承接部(112)以及连接部(113),所述连接部(113)用于与所述钳头座(15)转动连接,所述夹持部(111)与所述承接部(11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组织(2)的容纳空间(114),其中,所述承接部(112)用于沿预设方向对所述组织(2)止位,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承接部(112)到所述连接部(113)的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检钳头,用于与钳头座(15)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钳头包括相互连接的夹持部(111)、承接部(112)以及连接部(113),所述连接部(113)用于与所述钳头座(15)转动连接,所述夹持部(111)与所述承接部(112)之间限定出用于容纳组织(2)的容纳空间(114),其中,所述承接部(112)用于沿预设方向对所述组织(2)止位,所述预设方向为所述承接部(112)到所述连接部(113)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检钳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11)的一侧凹陷有凹槽(1111),所述凹槽(1111)的内壁与所述承接部(112)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容纳空间(1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检钳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11)具备使所述组织(2)进入的开口(1112),所述承接部(112)从所述开口(1112)的边缘凸出,或,所述承接部(112)从所述凹槽(1111)的内壁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检钳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1112)的边缘还凸设有U形的切割部(115),所述承接部(112)设置在所述切割部(115)的两个端部之间。
5.一种活检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头座(15)和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活检钳头,所述连接部(113)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钳头座(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检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检钳头包括第一活检钳头(11)以及第二活检钳头(12),所述第一活检钳头(11)的夹持部(111)以及所述第二活检钳头(12)的夹持部(111)相对设置,以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云凤,丁小良,李玉茜,
申请(专利权)人:南微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