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口罩及制备该防护口罩的口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179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护口罩及制备该防护口罩的口罩机,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耳带及压边封口;口罩本体包括防透层、过滤层及保护层;防透层面向外部的端面涂覆有后整理助剂;过滤层由包括无弹力面料层;保护层面向佩戴防护口罩的生物体;口罩本体的边缘设有封边口,封边口包括第一封边单元及第二封边单元,压边封口在第一封边单元和第二封边单元处融合口罩本体;第一封边单元的一端位于口罩本体靠近于边缘的位置,另一端向口罩本体的边缘延伸,直至与边缘汇合;第二封边单元呈点状或条状,位于第一封边单元至封边口的边缘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第一封边单元的设置,彻底防止口罩边缘毛边情况的出现,同时可大幅度地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口罩及制备该防护口罩的口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口罩及制备该防护口罩的口罩机。
技术介绍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对于口罩使用的需求日益增多。普通的一次性口罩大致分为三层,内表面层和外表面层都是无纺布,中间层是熔喷布,利用熔喷布过滤空气。但由于熔喷布的使用,其使用仅为一次性地,而若需要使用由布料制成的口罩,由于其工艺限制,必须使用手工缝合布制口罩,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口罩的大量需求。若使用机器缝合布制口罩,由于布制口罩本身结构受限,缝合、压合或熔合后的布制口罩在其边缘处容易出现毛边、毛线翘起等情况,不满足口罩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防护口罩结构,可保持原有熔喷布口罩的透气性、过滤性,同时又可反复使用,以及机器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口罩及制备该防护口罩的口罩机,通过第一封边单元的设置,彻底防止口罩边缘毛边情况的出现,同时可大幅度地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口罩,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耳带及压边封口;口罩本体包括防透层、过滤层及保护层;防透层面向外部的端面涂覆有后整理助剂,以阻隔液体穿透防透层;过滤层由包括无弹力面料层;保护层面向佩戴防护口罩的生物体;口罩本体的边缘设有封边口,封边口包括第一封边单元及第二封边单元,压边封口在第一封边单元和第二封边单元处融合口罩本体;第一封边单元的一端位于口罩本体靠近于边缘的位置,另一端向口罩本体的边缘延伸,直至与边缘汇合;第二封边单元呈点状或条状,位于第一封边单元至封边口的边缘间。优选地,无弹力面料层由春亚纺、涤塔夫、塔丝隆、色丁、密丝绒、日本绒、平纹尼、华达尼、雪纺、尼丝纺、锦棉、棉锦、雪梨纺、牛津布、记忆布、春秋丁、舒美绸、轻盈纺、丽丝绒、桃皮绒、贡缎、阳离子、春秋丁、特丽纶、平布、纱卡、锦纶、涤纶、人丝、人棉、真丝、麻类、羊毛、棉、天丝、莫代尔、铜氨丝、醋纤或腈纶中的一种制成。优选地,第一封边单元的长度大于等于两份点状的第二封边单元的长度。优选地,相邻第一封边单元间的宽度在1-4mm间。优选地,第一封边单元与第二封边单元沿口罩本体的径向共线;口罩本体内还包括至少两条鼻梁条,至少两条鼻梁条分别设于口罩本体靠近于鼻梁处及鼻尖处,以阻隔空气自口罩本体靠近于鼻翼位置处流出。优选地,防透层、过滤层及保护层的厚度为0.1mm-0.5mm间。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制造如上所述的防护口罩的口罩机,口罩机包括压制口罩本体的压辊,压辊上包括连续的压辊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防透层可百分百防止液体穿透,具有良好的防透性,使得防护口罩可水洗或防水,多次清洗提高口罩的复用率;2.中间的布制过滤层可有效过滤病毒、细菌等微生物,也可过滤颗粒物,具有良好的过滤性;3.相比于熔喷布,中间的布制过滤层可具有更小的吸气阻力或呼气阻力,透气性更强;4.使用机器制备布制口罩成为可能,大幅度地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5.保护层使用亲肤、冷感的材料制成,具有抗菌、吸湿、速干、防水雾、冷感的使用体验;6.隐藏式双芯可调节PE鼻梁条的设置,使用用户可根据脸型调整口罩呼吸位置,保留唇鼻部空间,佩戴呼吸顺畅,不憋闷更有型。附图说明图1为符合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防护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符合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防护口罩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口罩本体、11-防透层、12-过滤层、13-保护层、14-第一封边单元、15-第二封边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专利技术的说明,其本身并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与“部件”可以混合地使用。参阅图1及图2,为符合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防护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防护口罩包括有口罩本体10、耳带及压边封口。口罩本体10在防护口罩穿戴后位于用户的口鼻前,耳带则一端固定在口罩本体10的四角,另一端呈环状可用于套设在用户的耳朵后,压边封口则用于将口罩本体10的边缘封胶,防止口罩本体10的多层散开。为实现如上所述的技术效果,口罩本体10包括有防透层11、过滤层12及保护层13。防透层11为最为面向外部的端面,其作为第一层面向外部的部分,将起到第一层过滤及最后层透气的效果,为实现对防护口罩的复用性、完整性及透气性,在防透层11面向外部的端面上,涂覆有后整理助剂,后整理助剂的使用,一方面在防护口罩被折叠、揉搓时,后整理助剂提供恢复至初始状态的张力,使得防护口罩可回复到无褶皱的初始状态,另一方面,表面涂覆有后整理助剂后,可使得如水、酒精等液体无法穿透防透层11,一旦液体被阻隔在防透层11上后,防透层11表面即可简单水洗,去除污迹,从而将防护口罩由一次性使用提高至可多次使用,给与防护口罩一定的复用性。且可以理解的是,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耳带及压边封口;/n所述口罩本体包括防透层、过滤层及保护层;/n所述防透层面向外部的端面涂覆有后整理助剂,以阻隔液体穿透所述防透层;/n所述过滤层包括无弹力面料层;/n所述保护层面向佩戴所述防护口罩的生物体;/n所述口罩本体的边缘设有封边口,所述封边口包括第一封边单元及第二封边单元,所述压边封口在所述第一封边单元和第二封边单元处融合所述口罩本体;/n所述第一封边单元的一端位于所述口罩本体靠近于边缘的位置,另一端向所述口罩本体的边缘延伸,直至与所述边缘汇合;/n所述第二封边单元呈点状或条状,位于所述第一封边单元至所述封边口的边缘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耳带及压边封口;
所述口罩本体包括防透层、过滤层及保护层;
所述防透层面向外部的端面涂覆有后整理助剂,以阻隔液体穿透所述防透层;
所述过滤层包括无弹力面料层;
所述保护层面向佩戴所述防护口罩的生物体;
所述口罩本体的边缘设有封边口,所述封边口包括第一封边单元及第二封边单元,所述压边封口在所述第一封边单元和第二封边单元处融合所述口罩本体;
所述第一封边单元的一端位于所述口罩本体靠近于边缘的位置,另一端向所述口罩本体的边缘延伸,直至与所述边缘汇合;
所述第二封边单元呈点状或条状,位于所述第一封边单元至所述封边口的边缘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弹力面料层由春亚纺、涤塔夫、塔丝隆、色丁、密丝绒、日本绒、平纹尼、华达尼、雪纺、尼丝纺、锦棉、棉锦、雪梨纺、牛津布、记忆布、春秋丁、舒美绸、轻盈纺、丽丝绒、桃皮绒、贡缎、阳离子、春秋丁、特丽纶、平布、纱卡、锦纶、涤纶、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甲乙猫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