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及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179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及制作工艺,所述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为外层及内层构成的层叠结构,所述外层由CLEAN MAX抗菌纤维构成的丝线编织而成,所述内层由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氨纶纤维构成的丝线编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及制作工艺,外层采用CLEANMAX Ⅱ抗菌纤维具有极强抗菌和抗病毒能力,通过破坏细菌和病毒的分子结构,造成微生物死亡或丧失分裂增生能力,达到抑制和消除细菌和病毒的目的;内层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氨纶纤维分别具有抗皱、保暖、透气排汗、贴紧皮肤的作用使内层在与人体呼出的热气体接触过程中迅速通过内层排出,并保持呼出气体中的热量在内层中使之具有吸湿发热的效果。

Antiviral and antibacterial hygroscopic heat mask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及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口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中常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包括粉尘颗粒及空气中的各种病菌等,这些气体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危害着人体健康。口罩是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主要用于对空气中细菌和颗粒进行阻隔,以防止人体吸入造成不良反应。传统的口罩主要用普通非织造或织造材料制成,只具备一般的过滤功能,对空气的中的细菌等基本没有抑制或杀灭的作用,无法满足高性能及多功能的要求。现有的防护口罩有全棉纱布和一次性无纺布两种,全棉纱布口罩有12、16、18、24层,是用单层棉纱布折叠后缝制而成,是最传统的一种防护口罩;一次性无纺布口罩,是用无纺布、熔喷布经特殊设备压烫而成。全棉纱布口罩人局限和缺点:1、笨拙、粗糙不美观,2、容易脏不易清洗,3、容易掉毛,4、夏天戴着闷热,5、耳绳为系带,戴起来不方便。而一次性口罩的局限和缺点:1、透气性差、闷热,2、湿气不易排出,起水珠,3、耳绳容易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的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及制作工艺。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包括罩体,所述罩体为外层及内层构成的层叠结构,所述外层由CLEANMAX抗菌纤维构成的丝线编织而成,所述内层由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氨纶纤维构成的丝线编织而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外层丝线规格为75D/36F,所述内层丝线规格为70D/68F。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内层与外层每平方米140-160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内层和外层均采用钩针织法编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CLEANMAX抗菌纤维采用CLEANMAXⅡ抗菌纤维。所述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将CLEANMAX抗菌纤维形成的丝线编织成单层结构面料1,将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氨纶纤维形成的丝线编织成单层结构面料2;2)根据预设的口罩尺寸,制作模具切刀;3)通过模具切刀将面料1与面料2刻片;4)将刻好的片缝制在一起,用弹力布将缝制好的双层片包边,两端预留挂耳绳,形成口罩状;5)弹力布交口堵口;6)剪线头;7)质检;8)入袋包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外层丝线规格为75D/36F,所述内层丝线规格为70D/68F。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内层与外层每平方米140-160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内层和外层均采用钩针织法编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先,所述CLEANMAX抗菌纤维采用CLEANMAXⅡ抗菌纤维。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及制作工艺,外层采用CLEANMAXⅡ抗菌纤维具有极强抗菌和抗病毒能力,通过破坏细菌和病毒的分子结构,造成微生物死亡或丧失分裂增生能力,达到抑制和消除细菌和病毒的目的;内层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氨纶纤维分别具有抗皱、保暖、透气排汗、贴紧皮肤的作用使内层在与人体呼出的热气体接触过程中迅速通过内层排出,并保持呼出气体中的热量在内层中使之具有吸湿发热的效果。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两种功能的内层与外层利用现代先进的纺织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用于口罩领域,起到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透气、干爽、轻薄的效果,再运用精细的缝制技术,加上印花、绣花多样化的产品种类,解决现有口罩形式单一不美观、做工粗糙、功能匮乏等缺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结构示意图;图2-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外层所采用的织物面料抗病毒性能检测报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如图1所示,包括罩体1,所述罩体1为外层4及内层3构成的层叠结构,所述外层由CLEANMAX抗菌纤维构成的丝线编织而成,所述内层由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氨纶纤维构成的丝线编织而成,所述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氨纶纤维比例可相同。所述内层中聚酯纤维又叫“涤纶”,弹性好,抗皱性能及佳;粘胶纤维统称“人造棉”,吸湿性非常好,保暖性也不错;腈纶也称“晴纶”,保暖性好,保暖性赛过北羊毛;氨纶拥有无敌的弹性。其中涤纶抗皱,晴纶保暖,粘纤透气排汗并辅助保暖,氨纶由于弹性较好使内层贴紧皮肤。所述内层在与人体呼出的热气体接触过程中迅速通过内层及外层排出,并保持呼出气体中的热量在内层中使之具有吸湿发热的效果。其内层在30±0.5℃温度、90±5%相对湿度环境下放置0.5min,测得其温度为30℃且触感无明显潮湿感。所述外层丝线规格为75D/36F,所述内层丝线规格为70D/68F,所述内层与外层每平方米140-160克,所述内层和外层均采用钩针织法编织,所述CLEANMAX抗菌纤维采用CLEANMAXⅡ抗菌纤维。所述CLEANMAXⅡ抗菌纤维在由青岛正鸿祥贸易有限公司采购。所述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工艺步骤:1)将CLEANMAX抗菌纤维形成的丝线编织成单层结构面料1,将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氨纶纤维形成的丝线编织成单层结构面料2;2)根据预设的口罩尺寸,制作模具切刀;3)通过模具切刀将面料1与面料2刻片;4)将刻好的片缝制在一起,用弹力布2将缝制好的双层片包边,两端预留挂耳绳,形成口罩状;5)弹力布交口堵口;6)剪线头;7)质检;8)入袋包装。所述外层丝线规格为75D/36F,所述内层丝线规格为70D/68F,所述内层与外层每平方米140-160克,所述内层和外层均采用钩针织法编织,所述CLEANMAX抗菌纤维采用CLEANMAXⅡ抗菌纤维。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解决了市场口罩单一化的缺限,具有抗病毒、抗菌、透气、吸湿发热等功能,从功能上来讲解决了现在市场上单一防护的缺点。我们通过100个人,分别对全棉口罩、一次性无纺布口罩、N95口罩、抗病吸湿发热口罩这四种产品进行试戴,结果如下:一、二、通过测试通过市场测试,好评率占99%,深受用户喜爱。而且解决了口罩市场品种、花色、功能单一的不足,填补了口罩市场的空白。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及制作工艺,外层采用CLEANMAXⅡ抗菌纤维具有极强抗菌和抗病毒能力,通过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包括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为外层及内层构成的层叠结构,所述外层由CLEAN MAX抗菌纤维构成的丝线编织而成,所述内层由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氨纶纤维构成的丝线编织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包括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为外层及内层构成的层叠结构,所述外层由CLEANMAX抗菌纤维构成的丝线编织而成,所述内层由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腈纶纤维、氨纶纤维构成的丝线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丝线规格为75D/36F,所述内层丝线规格为70D/68F。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与外层每平方米140-160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和外层均采用钩针织法编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CLEANMAX抗菌纤维采用CLEANMAXⅡ抗菌纤维。


6.一种抗病毒、抗菌吸湿发热口罩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1)将CLEANMAX抗菌纤维形成的丝线编织成单层结构面料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鹏刘晓波高晓军刘进会魏银锁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亿兆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