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317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生产工艺,将疏水材质的原料融化,形成待拉丝液体;设置两个高压电极端,两个高压电极端形成高压区间;喷头从料液承载件的侧下方喷出待拉丝液滴,经喷头喷力和高压区间的共同作用,使待拉丝液滴贴附于料液承载件上;高压静电场击穿待拉丝液滴,从待拉丝液滴的锥体端部形成射流,待拉丝液滴经高压作用生成纳米纤维丝;纳米纤维丝贴合在基材上,生成纳米纤维过滤层;将纳米纤维过滤层与制作口罩的无纺布基材贴合,裁切热压后制得口罩。通过高压纺丝形成纳米纤维层,可以形成0.1μm‑0.2μm或者更小的过滤孔径,有效阻隔细菌的传播,防护效果好。通过覆盖度和完整度高的纳米纤维层进行物理过滤,无需考虑静电层失效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病毒等物质的作用,一般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高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在需要防疫的期间,或在医用场合,口罩的防护作用对于人们的生命安全来说至关重要。在现有技术中,口罩会出现以下问题:技术文件1(申请号CN201610712833.X)公开了一种口罩用亚光无纺布的生产工艺,包括选料混料、开松梳理、热轧亚光、卷绕分切。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亲水性或拒水性的两种细度的PP/PE复合纤维作为原料,通过光面辊进行热轧,从而得到表面较为光滑的无纺布,亚光表面的无纺布不仅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而且满足了不掉屑的要求,适合药品、食品行业,高度净化车间的使用。技术文件2(申请号CN200910110331.X)公开了一种防静电抗菌无纺布、其制备方法以及采用其制作的口罩,所述防静电抗菌无纺布的组成成分为:聚丙烯:60~98份;抗菌剂:1~20份;抗静电母粒:1~20份。所述防静电抗菌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准备原料:提供聚丙烯60~98份、抗静电母粒1~20份、制备载银磷酸锆或载银沸石抗菌剂1~20份;再将原料通过无纺布制作工艺成型防静电抗菌无纺布。所述防静电抗菌口罩包括:采用数层防静电抗菌无纺布复合而成的口罩本体。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聚丙烯无纺布成型过程中,加入载银沸石与抗静电母粒,制成防静电抗菌无纺布,再将防静电抗菌无纺布复合得到防静电抗菌口罩,所述口罩既能防止病菌侵袭又能避免产生静电。技术文件3(申请号CN201410053752.4)公开了一种口罩用非织造布及其生产工艺,所述防静电抗菌非织造布的组成成分为:载银磷酸锆15重量份,抗静电剂HD-350,0.8重量份,抗静电剂HD-200,0.8重量份,卵磷脂1重量份,聚乳酸3重量份,将所述原料通过非织造布制作工艺成型防静电抗菌非织造布。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非织造布复合而成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既能防止病菌侵袭又能避免产生静电,还能够提高使用的舒适性,便于电子工业产业人员使用。上述对比文件揭示了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点:1、现有技术中的口罩通过无纺布和熔喷布来制成,过滤的孔径大小不一,过滤孔径在300um以上,当疫情来临时,医院口罩显然无法阻隔细菌的传播,防护效果差。2、现有技术中的口罩内部依靠充静电或添加静电层来阻止病毒或细菌,使用4h之后,失去效果,无法重复使用,在急需口罩的场合,口罩的使用时间或重复使用次数关系着人们的安危,而现有技术中的口罩显然无法满足这个要求,无法长时间或重复使用。3、现有技术中的口罩虽具有一定的过滤效果,但防水效果差,一旦水透过口罩,意味着水中的细菌或病毒也透过了口罩,无法阻隔病毒的传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生产工艺,其能解决防护效果差及无杀菌作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材料融化步骤:将疏水材质的原料融化,形成待拉丝液体,在待拉丝液体中加入具有抗菌功能的金属粉末,搅拌均匀;高压形成步骤:设置两个高压电极端,两个高压电极端形成高压区间,在高压区间形成由下至上的作用力,将用于承载拉丝的基材安置于高压区间内并设置于喷头的上侧;侧面滴液步骤:喷头从料液承载件的侧下方喷出待拉丝液滴,经喷头喷力和高压区间的共同作用,使待拉丝液滴贴附于料液承载件上;高压拉丝步骤:高压静电场击穿待拉丝液滴,从待拉丝液滴的锥体端部形成射流,待拉丝液滴经高压作用生成纳米纤维丝;贴合步骤:纳米纤维丝贴合在基材上,生成纳米纤维过滤层;制造步骤:将纳米纤维过滤层与制作口罩的无纺布基材贴合,裁切热压后制得口罩。进一步地,在所述材料融化步骤中,在待拉丝液体中加入纳米铜粉和/或纳米银粉。进一步地,在所述高压形成步骤中,基材穿过高压区间并沿一定速度移动。进一步地,在所述侧面滴液步骤中,喷头分别从料液承载件左侧下方和右侧下方向料液承载件喷出待拉丝液滴。进一步地,在所述高压拉丝步骤中,高压区间设置有料液承载件,沿料液承载件的长度方向来回滴液。进一步地,在所述侧面滴液步骤中,料液承载件采用钢丝绳。进一步地,检测纳米纤维丝的贴合累计度是否足以形成纳米纤维过滤层,若是,执行下一步,若否,降低基材的移动速度。进一步地,将清洁轮与喷头安装到一起并一同移动,滴液之后,检测是否出现残留痕迹,若是,通过清洁轮清理料液承载件,若否,继续滴液。进一步地,检测料液承载件是否需要清理,若是,提升清洁轮直至贴合料液承载件,若否,下降清洁轮,使清洁轮远离料液承载件。进一步地,高压区间形成负极端和正极端,将待拉丝液体滴在负极端附近并通过高压作用,拉丝并使纳米纤维丝向正极端移动,将负极端设置于正极端的正下侧。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高压纺丝形成纳米纤维层,可以形成0.1um-0.2um或者更小的过滤孔径,有效阻隔细菌的传播,防护效果好。而且每个料液承载件对应两侧喷头同时喷胶,这个是保障一定面积内拉丝覆盖完整度高的关键,可以保障料液承载件对应的喷胶区域的有效利用,进而可以保障拉丝覆盖的完整度和充实度,避免出现覆盖层较薄或完整度不高的问题。2、通过覆盖度和完整度高的纳米纤维层进行物理过滤,无需考虑静电层失效的问题,可以长时间使用,亦可通过高温消毒或杀毒后重复使用,当口罩出现短缺问题时,可以通过多次重复使用来保障正常使用。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生产工艺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材料融化步骤:将疏水材质的原料融化,形成待拉丝液体,在待拉丝液体中加入具有抗菌功能的金属粉末,搅拌均匀;/n高压形成步骤:设置两个高压电极端,两个高压电极端形成高压区间,在高压区间形成由下至上的作用力,将用于承载拉丝的基材安置于高压区间内并设置于喷头的上侧;/n侧面滴液步骤:喷头从料液承载件的侧下方喷出待拉丝液滴,经喷头喷力和高压区间的共同作用,使待拉丝液滴贴附于料液承载件上;/n高压拉丝步骤:高压静电场击穿待拉丝液滴,从待拉丝液滴的锥体端部形成射流,待拉丝液滴经高压作用生成纳米纤维丝;/n贴合步骤:纳米纤维丝贴合在基材上,生成纳米纤维过滤层;/n制造步骤:将纳米纤维过滤层与制作口罩的无纺布基材贴合,裁切热压后制得口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材料融化步骤:将疏水材质的原料融化,形成待拉丝液体,在待拉丝液体中加入具有抗菌功能的金属粉末,搅拌均匀;
高压形成步骤:设置两个高压电极端,两个高压电极端形成高压区间,在高压区间形成由下至上的作用力,将用于承载拉丝的基材安置于高压区间内并设置于喷头的上侧;
侧面滴液步骤:喷头从料液承载件的侧下方喷出待拉丝液滴,经喷头喷力和高压区间的共同作用,使待拉丝液滴贴附于料液承载件上;
高压拉丝步骤:高压静电场击穿待拉丝液滴,从待拉丝液滴的锥体端部形成射流,待拉丝液滴经高压作用生成纳米纤维丝;
贴合步骤:纳米纤维丝贴合在基材上,生成纳米纤维过滤层;
制造步骤:将纳米纤维过滤层与制作口罩的无纺布基材贴合,裁切热压后制得口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材料融化步骤中,在待拉丝液体中加入纳米铜粉和/或纳米银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高压形成步骤中,基材穿过高压区间并沿一定速度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纤维防护口罩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面滴液步骤中,喷头分别从料液承载件左侧下方和右侧下方向料液承载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朝阳陈江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纳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