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091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壳、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中部位置的散热扇本体、设置在所述散热扇本体上下两端的隔热垫圈、设置在所述隔热垫圈与防护外壳之间的连接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导流槽、与所述散热扇本体电性连接的电源导线、设置在所述电源导线另一端的接线端子以及与电源导线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便于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电磁炉内腔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便于通过散热扇本体对电磁炉内腔进行实时的散热,进而有效的保证了电磁炉内腔稳定的工作环境,且便于通过隔热垫圈对散热扇本体进行防护,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扇本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磁炉相关
,具体为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电磁炉的炉面是耐热陶瓷板,交变电流通过陶瓷板下方的线圈产生磁场,磁场内的磁力线穿过铁锅、不锈钢锅等底部时,产生涡流,令锅底迅速发热,达到加热食品的目的;灶台台面是一块高强度、耐冲击的陶瓷平板(结晶玻璃),台面下边装有高频感应加热线圈(即励磁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及相应的控制系统,台面的上面放有平底烹饪锅;其工作过程如下:电流电压经过整流器转换为直流电,又经高频电力转换装置使直流电变为超过音频的高频交流电,将高频交流电加在扁平空心螺旋状的感应加热线圈上,由此产生高频交变磁场,其磁力线穿透灶台的陶瓷台板而作用于金属锅,在烹饪锅体内因电磁感应就有强大的涡流产生,涡流克服锅体的内阻流动时完成电能向热能的转换,所产生的焦耳热就是烹调的热源;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其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实时的散热,进而降低了电子元件的工作质量,从而影响了加热线圈的工作质量,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电磁炉的多种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的电磁炉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其内部的电子元件进行实时的散热,进而降低了电子元件的工作质量,从而影响了加热线圈的工作质量,进而无法满足目前对电磁炉的多种使用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壳、设置在防护外壳中部位置的散热扇本体、设置在散热扇本体上下两端的隔热垫圈、设置在隔热垫圈与防护外壳之间的连接杆、分别设置在连接杆上的导流槽、与散热扇本体电性连接的电源导线、设置在电源导线另一端的接线端子以及与电源导线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进而便于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电磁炉内腔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便于通过散热扇本体对电磁炉内腔进行实时的散热,进而有效的保证了电磁炉内腔稳定的工作环境,且便于通过隔热垫圈对散热扇本体进行防护,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扇本体的使用寿命;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隔热垫圈外径大于散热扇本体的外径,且隔热垫圈设置为绝缘隔热材质,进而便于通过隔热垫圈对散热扇本体进行防护;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连接杆的一端与隔热垫圈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防护外壳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连接杆将隔热垫圈与防护外壳相连接,进而便于对隔热垫圈对散热扇本体进行防护;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导流槽设置为半贯穿性,且导流槽的设置在连接杆的外侧,进而便于通过导流槽对热量进行导流;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温度传感器设置为pt100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外周设置有隔热护罩,它的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PT后的100即表示它在0℃时阻值为100欧姆,在100℃时它的阻值约为138.5欧姆;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面,还包括设置在防护外壳与安装面相连接的固定螺钉,且防护外壳上设置有与固定螺钉相适配的连接孔,进而便于通过固定螺钉将防护外壳与安装面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壳、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中部位置的散热扇本体、设置在所述散热扇本体上下两端的隔热垫圈、设置在所述隔热垫圈与防护外壳之间的连接杆、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杆上的导流槽、与所述散热扇本体电性连接的电源导线、设置在所述电源导线另一端的接线端子以及与电源导线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进而便于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电磁炉内腔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便于通过散热扇本体对电磁炉内腔进行实时的散热,进而有效的保证了电磁炉内腔稳定的工作环境,且便于通过隔热垫圈对散热扇本体进行防护,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扇本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整体结构的局部爆炸图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中的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图3的A处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外壳、2-散热扇本体、3-隔热垫圈、4-连接杆、41-导流槽、5-电源导线、6-接线端子、7-温度传感器、8-固定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包括防护外壳1、设置在防护外壳1中部位置的散热扇本体2、设置在散热扇本体2上下两端的隔热垫圈3、设置在隔热垫圈3与防护外壳1之间的连接杆4、分别设置在连接杆4上的导流槽41、与散热扇本体2电性连接的电源导线5、设置在电源导线5另一端的接线端子6以及与电源导线5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7,进而便于通过温度传感器7对电磁炉内腔进行实时的监控,从而便于通过散热扇本体2对电磁炉内腔进行实时的散热,进而有效的保证了电磁炉内腔稳定的工作环境,且便于通过隔热垫圈3对散热扇本体2进行防护,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扇本体2的使用寿命;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隔热垫圈3外径大于散热扇本体2的外径,且隔热垫圈3设置为绝缘隔热材质,进而便于通过隔热垫圈3对散热扇本体2进行防护;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连接杆4的一端与隔热垫圈3固定连接,连接杆4的另一端与防护外壳1固定连接,进而便于通过连接杆4将隔热垫圈3与防护外壳1相连接,进而便于对隔热垫圈3对散热扇本体2进行防护;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导流槽41设置为半贯穿性,且导流槽41的设置在连接杆4的外侧,进而便于通过导流槽41对热量进行导流;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温度传感器7设置为pt100温度传感器7,且温度传感器7的外周设置有隔热护罩,它的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PT后的100即表示它在0℃时阻值为100欧姆,在100℃时它的阻值约为138.5欧姆;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还包括设置在防护外壳1与安装面相连接的固定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外壳(1)、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1)中部位置的散热扇本体(2)、设置在所述散热扇本体(2)上下两端的隔热垫圈(3)、设置在所述隔热垫圈(3)与防护外壳(1)之间的连接杆(4)、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杆(4)上的导流槽(41)、与所述散热扇本体(2)电性连接的电源导线(5)、设置在所述电源导线(5)另一端的接线端子(6)以及与电源导线(5)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7)。/n

【技术特征摘要】
1.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外壳(1)、设置在所述防护外壳(1)中部位置的散热扇本体(2)、设置在所述散热扇本体(2)上下两端的隔热垫圈(3)、设置在所述隔热垫圈(3)与防护外壳(1)之间的连接杆(4)、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杆(4)上的导流槽(41)、与所述散热扇本体(2)电性连接的电源导线(5)、设置在所述电源导线(5)另一端的接线端子(6)以及与电源导线(5)电性连接的温度传感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圈(3)外径大于散热扇本体(2)的外径,且隔热垫圈(3)设置为绝缘隔热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入式电磁炉防护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雨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新佳威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