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527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机,包括壳体、电源模块、控制单元、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以及感应加热线圈,控制单元、电源模块电连接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感应加热线圈电连接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感应加热线圈为空心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磁感应加热机通过将感应加热线圈固定至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的一侧,且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的各个电容的其中一管脚直接焊接至感应加热线圈的外壁,由于感应加热线圈内有循环流通的冷却水,因此温度较低,电容的热量直接经由焊锡传导至感应加热线圈,因此可以有效对电容进行降温,该降温结构简单合理,降温效果明显,制造层面实施难度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机
本技术涉及电磁感应加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机。
技术介绍
电磁感应加热的原理是感应加热电源产生的交变电流通过感应器(即线圈)产生交变磁场,导磁性物体置于其中切割交变磁力线,从而在物体内部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物体内部的原子高速无规则运动,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产生热能,从而起到加热物品的效果。即是通过把电能转化为磁能,使被加热钢体感应到磁能而发热的一种加热方式。如今电磁感应加热加热的技术较为成熟,其中谐振型电磁加热电源应用较为普遍。电磁感应加热实现过程中,谐振型电磁加热电源的电容的发热量较大,如何实现对电容进行有效散热,以降低其温度,是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对电容进行散热的电磁感应加热机。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机,包括壳体、电源模块、控制单元、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以及感应加热线圈,控制单元、电源模块电连接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感应加热线圈电连接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感应加热线圈为空心结构。其特征在于:感应加热线圈固定至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的一侧,且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的各个电容的其中一管脚直接焊接至感应加热线圈的外壁。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由主体呈螺旋形的感应管段、用于接入电流的第一接入管段以及第二接入管段构成,感应管段的两端通过螺纹分别连接至第一接入管段、第二接入管段,第一接入管段和第二接入管段均通过U型管卡固定至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的下端面。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部的安装腔体的中部固定有隔离板,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电源模块分别固定于隔离板的上下方。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由底座、框架部分、前端面板、后端面板以及呈门字形的侧围板构成,框架部分固定在底座上,前端面板、后端面板分别固定至框架部分的前后端,侧围板的左侧、上侧以及右侧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框架部分固定有散热风扇,散热风扇与侧围板上侧的散热孔对合。采用这种结构,不仅装配方便,而且散热效果较好。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固定有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连接至控制单元。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从控制单元输出的设备参数信号。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固定有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连接至控制单元,控制按键用于手动调节控制工作参数。进一步,作为优选,电源模块采用软开关电源模块。采用软开关电源模块,有利于根据电磁感应加热机的功率需求匹配不同数量的软开关电源模块,降低了不同功率的电磁感应加热机的开发成本,且软开关电源模块结构紧凑,有利于实现电磁感应加热机的小型化,以便于携带。进一步,作为优选,感应管段、第一接入管段、第二接入管段均采用铜管。进一步,作为优选,第一接入管段、第二接入管段的末端均连接有软胶管。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感应加热线圈连通有用于感应是否有水流通过的水流检测器,所述水流检测器连接至控制单元。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电磁感应加热机通过将感应加热线圈固定至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的一侧,且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的各个电容的其中一管脚直接焊接至感应加热线圈的外壁,由于感应加热线圈内有循环流通的冷却水,因此温度较低,电容的热量直接经由焊锡传导至感应加热线圈,因此可以有效对电容进行降温,该降温结构简单合理,降温效果明显,制造层面实施难度较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电磁感应加热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电磁感应加热机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电磁感应加热机的前端面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电磁感应加热机的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壳体1,底座11,框架部分12,前端面板13,后端面板14,侧围板15,散热孔16,散热风扇17,隔离板18,电源模块21,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显示模块23,控制按键24,电容25,感应管段31,第一接入管段32,锡柱33,水流检测器34,U型管卡41,软胶管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参见图1-图5,本实施例电磁感应加热机包括壳体1、电源模块21、控制单元、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以及感应加热线圈,控制单元、电源模块21电连接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感应加热线圈电连接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感应加热线圈为空心结构,电磁感应加热机在工作状态下感应加热线圈连通至水循环设备,避免感应加热线圈过热。电源模块21采用软开关电源模块21。所述壳体1上固定有显示模块23,所述显示模块23连接至控制单元。显示模块23用于显示从控制单元输出的设备参数信号。所述壳体1上固定有控制按键24,所述控制按键24连接至控制单元,控制按键24用于手动调节控制工作参数。所述壳体1内部的安装腔体的中部固定有隔离板18,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电源模块21分别固定于隔离板18的上下方。所述壳体1由底座11、框架部分12、前端面板13、后端面板14以及呈门字形的侧围板15构成,框架部分12固定在底座11上,前端面板13、后端面板14分别固定至框架部分12的前后端,侧围板15的左侧、上侧以及右侧均开设有散热孔16,所述框架部分12固定有散热风扇17,散热风扇17与侧围板15上侧的散热孔16对合。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由主体呈螺旋形的感应管段31、用于接入电流的第一接入管段32以及第二接入管段构成,感应管段31的两端通过螺纹分别连接至第一接入管段32、第二接入管段,第一接入管段32和第二接入管段均通过U型管卡41固定至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的下端面。感应管段31、第一接入管段32、第二接入管段均采用铜管。第一接入管段32、第二接入管段的末端均连接有软胶管42。本实施例感应加热线圈固定至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的一侧,且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的各个电容25的其中一管脚直接焊接至感应加热线圈的外壁,如图5所示,使得各个电容25的其中一管脚通过焊锡熔融形成的锡柱33固定至第一接入管段32或第二接入管段外壁。本实施例所述感应加热线圈连通有用于感应是否有水流通过的水流检测器(34),所述水流检测器连接至控制单元。水流检测器34连接于第一接入管段32和软胶管42之间。本实施例电磁感应加热机通过将感应加热线圈固定至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的一侧,且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的各个电容25的其中一管脚直接焊接至感应加热线圈的外壁,由于感应加热线圈内有循环流通的冷却水,因此温度较低,电容25的热量直接经由焊锡传导至感应加热线圈,因此可以有效对电容25进行降温,该降温结构简单合理,降温效果明显,制造层面实施难度较小。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机,包括壳体(1)、电源模块(21)、控制单元、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以及感应加热线圈,控制单元、电源模块(21)电连接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感应加热线圈电连接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感应加热线圈为空心结构,其特征在于:感应加热线圈固定至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的一侧,且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的各个电容(25)的其中一管脚直接焊接至感应加热线圈的外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感应加热机,包括壳体(1)、电源模块(21)、控制单元、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以及感应加热线圈,控制单元、电源模块(21)电连接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感应加热线圈电连接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感应加热线圈为空心结构,其特征在于:感应加热线圈固定至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的一侧,且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的各个电容(25)的其中一管脚直接焊接至感应加热线圈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加热线圈由主体呈螺旋形的感应管段(31)、用于接入电流的第一接入管段(32)以及第二接入管段构成,感应管段(31)的两端通过螺纹分别连接至第一接入管段(32)、第二接入管段,第一接入管段(32)和第二接入管段均通过U型管卡(41)固定至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的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部的安装腔体的中部固定有隔离板(18),谐振型电磁加热电路板(22)、电源模块(21)分别固定于隔离板(18)的上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感应加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底座(11)、框架部分(12)、前端面板(13)、后端面板(14)以及呈门字形的侧围板(15)构成,框架部分(12)固定在底座(1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远达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杭工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