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运行辊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30906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运行辊道,包括电磁感应加热器、中频调整系统、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第三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功率自动调节系统、无纸记录仪、PLC控制系统和运行辊道,电磁感应加热器固定在运行辊道上方,中频调整系统连接电磁感应加热器,第一和第三位置传感器分别设在每个辊道导轨两端,第二位置传感器设在第一和第三位置传感器之间;温度传感器连接无纸记录仪,功率自动调节系统连接中频调整系统;PLC控制系统分别连接运行辊道、功率自动调节系统、第一、第二、第三位置传感器和无纸记录仪。该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操作方便,全程自动化,适合串入生产流水线,效率高,适合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运行辊道
本技术属于铸造产品型具快速加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运行辊道。
技术介绍
目前,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所用的砂箱加热方式主要采用天然气式燃烧加热或电阻丝式台车炉加热。天然气式燃烧加热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故障率低,缺点是加热不均匀,加热时间长达1小时,燃烧灶不适合串入生产流水线。使用时,砂箱需要通过机械手等进行搬运,成本过高,效率较低。电阻丝式台车炉的优点是可以同时加热十几个砂箱,缺点是体型大,加热时间长达1小时,无法串入生产流水线,需要使用吊车、叉车等进行移箱作业,成本高,效率较低。两种方案均无法实现生产线自动化。使用普通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对砂箱加热的优点是设备相对简单,砂箱温度均匀,加热时间短(大概3分钟),适合串入生产流水线,实现24小时连续在线自动化生产。缺点是加热机的辊道故障率高(5次/月),维修难度大(每次故障占用两名机修工花费1天时间处理),且仅为半自动化,需人工判断温度、调节功率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运行辊道,完美配合自动生产线,能够自动判断温度和调节功率大小,实现高效、低成本的自动化操作,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中的运行辊道,包括辊道导轨和辊道电机,辊道导轨对称设在砂箱加热工位两侧,每条辊道导轨两端分别固定在辊道机架上,每条辊道导轨包括上绝缘木架、下固定槽、多个水套和多个辊道滚轮,上绝缘木架连接下固定槽,且上绝缘木架和下固定槽上分别并列设有多个对应的凹槽,水套为十字型,每个水套的横向端分别穿入凹槽,每个辊道滚轮一端依次穿过轴承和水套的横向端,辊道电机输出轴连接其中一个辊道滚轮,每个水套的纵向两端分别通过辊道冷却管连接,辊道冷却管进水口和辊道冷却管出水口分别设在自左向右的首个和最后一个水套的纵向一端。进一步地,包括动力转动轴,动力转动轴两端分别固定在辊道机架上,每个辊道滚轮一端分别连接辊道齿轮,动力转动轴两端分别连接转动轴齿轮,转动轴齿轮通过链条与辊道齿轮啮合,辊道电机输出轴通过链条与其中一个转动轴齿轮啮合。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电磁感应加热器、中频调整系统、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第三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功率自动调节系统、无纸记录仪和PLC控制系统以及运行辊道,电磁感应加热器固定在运行辊道上方,中频调整系统连接电磁感应加热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三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每个辊道导轨两端,第二位置传感器设在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三位置传感器之间;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无纸记录仪且固定在线圈固定架上,功率自动调节系统包括旋钮步进电机、功率调节旋钮和功率调节旋钮感应片,旋钮步进电机连接功率调节旋钮,功率调节旋钮感应片设置在功率调节旋钮上,功率调节旋钮两侧分别设置初始接近开关传感器和最终接近开关传感器,功率调节旋钮连接中频调整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分别连接辊道电机、旋钮步进电机、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第三位置传感器和无纸记录仪。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器包括并联谐振电路,并联谐振电路主要由电磁感应线圈和补偿电容组成,电磁感应线圈与补偿电容并联,电磁感应线圈通过绝椽连接件固定在线圈固定架上,线圈固定架位于砂箱加热工位上方,且两端分别固定在两辊道导轨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线圈冷却铜管、中频调整系统冷却管和循环冷却系统,线圈冷却铜管通过绝椽连接件固定在电磁感应线圈外,中频调整系统冷却管设在中频调整系统内,补偿电容设有补偿电容冷却管;循环冷却系统,包括水泵电机、水泵和水池,所述水泵电机连接水泵,水泵进水端连接水池,出水端通过管道分别连接中频调整系统冷却进水口、辊道冷却管进水口、线圈冷却铜管进水口和电容冷却进水口,中频调整系统冷却出水口、辊道冷却管出水口、线圈冷却铜管出水口和电容冷却出水口分别连接水池。进一步地,所述水泵电机连接PLC控制系统。进一步地,所述线圈冷却铜管进水口处设有水压检测表。进一步地,所述中频调整系统包括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电抗器和逆变电路,三相桥式整流电路连接电抗器,电抗器连接逆变电路,逆变电路连接电磁感应加热器。进一步地,所述无纸记录仪设有温度传感器接线端口和多个温度报警端口,温度传感器接口连接温度传感器,多个温度报警端口分别连接PLC控制系统。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提供的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及其运行辊道,其有益效果在于所采用的运行辊道故障率低,维修方便;该电磁感应加热装置操作方便,全程自动化,适合串入铁型覆砂铸造生产流水线,功率自动调节系统负责确保砂箱温度达到工艺要求,能够自动判断温度和自动调节功率大小,加热过程中循环冷却系统负责确保装置各部位的温度在可控范围内,具有加热均匀、工作效率高,成本低廉等优点,适合广泛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的框架示意图。图2为图1的运行辊道和电磁感应加热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和图3的辊道滚轮和水套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的中频调整系统电路原理示意图。图6为图1的循环冷却系统的结构。图7为图1的功率自动调节系统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1的无纸记录仪示意图。图中:1:辊道导轨;101:上绝缘木架;102:下固定槽;103:水套;104:辊道滚轮;105:轴承;106:辊道齿轮;107:转动轴齿轮;2:辊道机架;3:辊道电机;4:动力转动轴;5:砂箱;6:辊道冷却管;601:辊道冷却管进水口;602:辊道冷却管进水口;7:并联谐振电路;8:线圈冷却铜管;9:线圈固定架;10:绝椽连接件;11:三相桥式整流电路;1101:整流可控硅晶闸管冷却进水口;1102:整流可控硅晶闸管冷却出水口;12:逆变电路;1201:逆变可控硅晶闸管冷却进水口;1202:逆变可控硅晶闸管冷却出水口;13:整流吸收电路;14:桥臂模块;15:逆变吸收电路;16:线圈冷却管;17:水压检测表;18:水泵电机;19:水泵;20:水池;21:第一位置传感器;22:第二位置传感器;23:第三位置传感器;24:温度传感器;25:旋钮步进电机;26:步进电机驱动器;27:功率调节旋钮;28:功率调节旋钮感应片;29:初始接近开关传感器;30:最终接近开关传感器;L:电磁感应线圈;C:补偿电容;C01:电容冷却进水口;C02:电容冷却出水口;LD:电抗器;LD01:电抗器冷却进水口;LD02:电抗器冷却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解释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权利范围。如图1至图8所示,本具体实施例的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包括运行辊道、电磁感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中的运行辊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辊道导轨和辊道电机,辊道导轨对称设在砂箱加热工位两侧,每条辊道导轨两端分别固定在辊道机架上,每条辊道导轨包括上绝缘木架、下固定槽、多个水套和多个辊道滚轮,上绝缘木架连接下固定槽,且上绝缘木架和下固定槽上分别并列设有多个对应的凹槽,水套为十字型,每个水套的横向端分别穿入凹槽,每个辊道滚轮一端依次穿过轴承和水套的横向端,辊道电机输出轴连接其中一个辊道滚轮,每个水套的纵向两端分别通过辊道冷却管连接,辊道冷却管进水口和辊道冷却管出水口分别设在自左向右的首个和最后一个水套的纵向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中的运行辊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辊道导轨和辊道电机,辊道导轨对称设在砂箱加热工位两侧,每条辊道导轨两端分别固定在辊道机架上,每条辊道导轨包括上绝缘木架、下固定槽、多个水套和多个辊道滚轮,上绝缘木架连接下固定槽,且上绝缘木架和下固定槽上分别并列设有多个对应的凹槽,水套为十字型,每个水套的横向端分别穿入凹槽,每个辊道滚轮一端依次穿过轴承和水套的横向端,辊道电机输出轴连接其中一个辊道滚轮,每个水套的纵向两端分别通过辊道冷却管连接,辊道冷却管进水口和辊道冷却管出水口分别设在自左向右的首个和最后一个水套的纵向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行辊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转动轴,动力转动轴两端分别固定在辊道机架上,每个辊道滚轮一端分别连接辊道齿轮,动力转动轴两端分别连接转动轴齿轮,转动轴齿轮通过链条与辊道齿轮啮合,辊道电机输出轴通过链条与其中一个转动轴齿轮啮合。


3.铁型覆砂铸造生产线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感应加热器、中频调整系统、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第三位置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功率自动调节系统、无纸记录仪和PLC控制系统以及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行辊道,电磁感应加热器固定在运行辊道上方,中频调整系统连接电磁感应加热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三位置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每个辊道导轨两端,第二位置传感器设在第一位置传感器和第三位置传感器之间;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无纸记录仪且固定在线圈固定架上,功率自动调节系统包括旋钮步进电机、功率调节旋钮和功率调节旋钮感应片,旋钮步进电机连接功率调节旋钮,功率调节旋钮感应片设置在功率调节旋钮上,功率调节旋钮两侧分别设置初始接近开关传感器和最终接近开关传感器,功率调节旋钮连接中频调整系统;
所述PLC控制系统分别连接辊道电机、旋钮步进电机、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祥晟韦掌安李殿毅梁佳王荣华龚曦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