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及转辙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933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及转辙机,该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包括一个动接点块(1)和至少一个动接点环(2),动接点块包括底座(11)和设置于底座上的至少一个固定部(12),每个固定部的内部均设置有避让空间(121),每个固定部的端部设置有卡扣(122),卡扣位于避让空间的外部,卡扣具有弹性;每个固定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动接点环(2),动接点环套设于固定部的外周,并通过卡扣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动接点组通过在固定部设置避让空间和具有弹性的卡扣,如此可保证当动接点环能够被卡扣进行可靠限位,从而实现了动接点组对动接点环的可靠限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及转辙机
本技术涉及铁路道岔转辙机
,特别涉及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及转辙机。
技术介绍
动接点组和静接点组用于控制道岔位置和实现电气互锁的铁路转辙机中,二者是转辙机中重要的电气信号部件。铁路转辙机中使用的动接点组主要由动接点块、动接点环和限位部件组成,其中:动接点块是动接点组的主体结构,动接点块由底座和凸出底座的立柱组成,动接点环套设在立柱上,是电路连接的核心部件;限位部件位于立柱上端,用来对动接点环实现限位止挡的作用。目前,限位部件通常采用开口销或卡环对动接点环进行限位止挡。当动接点组的电气位置发生转换时,开口销或卡环等限位部件可能会在销孔(设置于立柱内)内有一定的窜动和磨损,而且还会受到动接点环的冲击,如此在长期作用下可能会导致开口销出现疲劳断裂或卡环脱离立柱的问题。因此,在失去限位部件的止挡后,动接点环在动接点组的转换运动中的离心力作用下,容易脱离立柱,从而导致动接点组不能与静接点组接通的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及转辙机,能够实现对动接点环的可靠限位。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包括:一个动接点块,其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至少一个固定部,每个所述固定部的内部均设置有避让空间,每个所述固定部的端部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位于所述避让空间的外部,所述卡扣具有弹性;至少一个动接点环,每个所述固定部套设有一个所述动接点环,所述动接点环可通过所述卡扣套设并限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外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扣包括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卡扣之间设置有分隔槽。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为柱状结构,沿所述固定部的轴向方向,所述卡扣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设置有第一外侧面,所述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侧面的外部;所述卡扣还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面连接的第二外侧面,所述第一外侧面到所述第二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动接点环的壁厚的二分之一。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卡扣还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外侧面和所述第一外侧面连接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可与所述动接点环朝向所述卡扣的端部抵接。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避让空间为形成于所述固定部内部的中空孔。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的内部设置有中心柱,所述避让空间形成于所述卡扣和所述中心柱之间。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底座均采用绝缘材料且一体注塑制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固定部通过模内注塑的方式与所述底座固定。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转辙机,包括如上述方案所述的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所述动接点组还包括动支架,所述动支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动接点组通过所述动支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转辙机内。由上述方案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动接点组通过在固定部设置避让空间和卡扣,卡扣具有弹性,以使卡扣可向避让空间压缩以及向远离避让空间的方向回弹,如此可保证当动接点环通过卡扣套入到固定部的外周时,以使动接点环能够被卡扣进行可靠限位,从而实现了动接点组对动接点环的可靠限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基于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的部分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中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中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固定部中一个卡扣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动接点块11:底座111:第一台阶面112:螺纹孔113:螺纹构件12:固定部121:避让空间122:卡扣122a:导向面122b:第二外侧面122c:限位面123:分隔槽124:第一外侧面125:插入部125a:第二台阶面126:中心柱2:动接点环3:动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该动接点组包括一个动接点块1和至少一个动接点环2,动接点块1包括底座11和设置于底座11上的至少一个固定部12,动接点环2通过沿插入方向I套设在固定部12的外周来实现与底座11的固定。底座11设置有第一台阶面111,当动接点环2套设在固定部12的外周时,动接点环2的底面与第一台阶面111抵接,从而保证对动接点环2的良好支撑作用。当然,也可利用第一台阶面111和卡扣122(可参见图3和图4)的位置关系对动接点环2进行良好的限位。如图1和图6所示,该动接点组还可以包括动支架3,底座11设置有多个螺纹孔112,通过螺纹构件113与螺纹孔112的固定,可以实现底座11(或动接点块1)和动支架3的固定。其中,螺纹构件113可以是螺钉、螺栓等。此外,螺纹孔112也可以是通孔,螺纹构件113可以穿过通孔后与螺母(未示出)固定,从而可以实现动接点块1和动支架3的固定。动支架3设置有转轴,动接点组通过动支架3的转轴可转动地设置于转辙机内,从而可以实现动接点组和静接点组的连接与分离,进而可以实现电气设备信号传递与断开,即这样能够控制铁道道岔位置。当然,上述动支架3仅作为示例示出,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动支架3与动接点块1固定,例如可以卡接、铆接等。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一个固定部12设置有避让空间121和卡扣122,其中,避让空间121设置于固定部12的内部,卡扣122设置于固定部12的端部(具体是远离底座11方向的端部),卡扣122位于避让空间121的外部,卡扣122具有弹性,以使卡扣122可向避让空间121压缩以及向远离避让空间121的方向回弹,动接点环2可通过卡扣122套设于固定部12的外周,并通过卡扣122限位。由此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动接点组通过在固定部12上设置避让空间121和卡扣122,卡扣122具有弹性,以使卡扣122可向避让空间121压缩以及向远离避让空间121的方向回弹,如此可保证当动接点环2通过卡扣122套设于固定部12的外周时,以使动接点环2能够被卡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个动接点块(1),其包括底座(11)和设置于所述底座(11)上的至少一个固定部(12),每个所述固定部(12)的内部均设置有避让空间(121),每个所述固定部(12)的端部设置有卡扣(122),所述卡扣(122)位于所述避让空间(121)的外部,所述卡扣(122)具有弹性;/n至少一个动接点环(2),每个所述固定部(12)套设有一个所述动接点环(2),所述动接点环(2)通过所述卡扣(122)限位于所述固定部(12)的外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动接点块(1),其包括底座(11)和设置于所述底座(11)上的至少一个固定部(12),每个所述固定部(12)的内部均设置有避让空间(121),每个所述固定部(12)的端部设置有卡扣(122),所述卡扣(122)位于所述避让空间(121)的外部,所述卡扣(122)具有弹性;
至少一个动接点环(2),每个所述固定部(12)套设有一个所述动接点环(2),所述动接点环(2)通过所述卡扣(122)限位于所述固定部(12)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22)包括至少两个,相邻两个所述卡扣(122)之间设置有分隔槽(1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2)为柱状结构,沿所述固定部(12)的轴向方向,所述卡扣(122)远离所述底座(1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面(122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辙机中的动接点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2)设置有第一外侧面(124),所述卡扣(122)设置于所述第一外侧面(124)的外部;
所述卡扣(122)还设置有与所述导向面(122a)连接的第二外侧面(122b),所述第一外侧面(124)到所述第二外侧面(122b)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动接点环(2)的壁厚的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婉丽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信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