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换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603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取暖换气装置,包括:蜗牛壳、吸风口、排气出风口、循环出风口和风路切换板,所述风路切换板包括:转动轴和导风板,其中:所述转动轴包括: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第一突出部向所述导风板的外侧的一端突出,第二突出部向所述导风板的外侧的另一端突出,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相反,所述蜗牛壳包括:第二插入开口和第一固定部,第二插入开口位于所述排气出风口的第一上游侧侧壁,用于使第二突出部插入,第一固定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上游侧侧壁相对向的第二上游侧侧壁上,用于将所述第一突出部从所述第二上游侧侧壁的外侧往所述第二上游侧侧壁的内侧引导,且在第二突出部插入第二插入开口的状态下,固定所述第一突出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取暖换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浴室等室内环境的取暖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浴室取暖换气装置包括:将空气吸入浴室内的吸风口1,将从吸风口1吸入的空气排出浴室内的循环出风口2,将从吸风口1吸入的空气排出浴室外的排气出风口3,引导空气从吸风口1到排气出风口3或循环出风口2的蜗牛壳4,将从吸风口1吸入的空气分离排出循环出风口2或排气出风口3的风路切换板5。如图2所示,设置在蜗牛壳4的循环出风口2或排气出风口3的上游的风路切换板5包括:一端设有向风路切换板5的外周突出的突出部6、突出部6设有开孔7,另一端设有能与马达连接结构8连接的插入口9,用于驱动风路切换板5的马达10连接马达连接结构8。在组装风路切换板5时,组装人员首先会将风路切换板5具有突出部6的一端插入设置在蜗牛壳4一端的左开口11;然后,组装人员需要一手托着风路切换板5的另一端,使风路切换板5的另一端的插入口9对准设置在蜗牛壳4的另一端的右开口12同时,另一只手将马达连接结构8从蜗牛壳4的外侧贯穿右开口12和风路切换板5的插入口9;最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取暖换气装置,包括:/n蜗牛壳,/n吸风口,用于将第一空间的空气吸入所述蜗牛壳,/n排气出风口,用于将吸入所述蜗牛壳的空气排出至第二空间,/n循环出风口,用于将吸入所述蜗牛壳的空气排出至所述第一空间,/n风路切换板,用于将从所述吸风口吸入的空气分离,排出所述循环出风口或所述排气出风口,/n所述风路切换板包括:/n转动轴,/n导风板,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用于引导空气到所述排气出风口或所述循环出风口,/n其特征在于:/n所述转动轴包括:/n第一突出部,向所述导风板的外侧的一端突出,/n第二突出部,向所述导风板的外侧的另一端突出,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相反,/n所述蜗牛壳包括:/n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换气装置,包括:
蜗牛壳,
吸风口,用于将第一空间的空气吸入所述蜗牛壳,
排气出风口,用于将吸入所述蜗牛壳的空气排出至第二空间,
循环出风口,用于将吸入所述蜗牛壳的空气排出至所述第一空间,
风路切换板,用于将从所述吸风口吸入的空气分离,排出所述循环出风口或所述排气出风口,
所述风路切换板包括:
转动轴,
导风板,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转动,用于引导空气到所述排气出风口或所述循环出风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轴包括:
第一突出部,向所述导风板的外侧的一端突出,
第二突出部,向所述导风板的外侧的另一端突出,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相反,
所述蜗牛壳包括:
第二插入开口,位于所述排气出风口的第一上游侧侧壁,用于使第二突出部插入,
第一固定部,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上游侧侧壁相对向的第二上游侧侧壁上,用于将所述第一突出部从所述第二上游侧侧壁的外侧往所述第二上游侧侧壁的内侧引导,且在第二突出部插入第二插入开口的状态下,固定所述第一突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
支撑台,用于在第二突出部插入第二插入开口的状态下,于所述第二上游侧侧壁的内侧上水平支撑所述第一突出部,
倾斜面,相对水平方向具有一角度,从所述支撑台往所述第二上游侧侧壁的外侧延伸,
轴引导壁,设置在所述倾斜面的两侧,用于抑制所述第一突出部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嘉轩黄瑞梁梓彦梁浩辉温莹莹张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