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导风装配件、隔板散热装配组件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59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导风装配件、隔板散热装配组件和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散热导风装配件包括安装框和导风罩,所述安装框设置在所述导风罩的一侧,用于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隔风立板上,所述导风罩用于罩设在所述隔风立板上的散热孔上,且所述导风罩具有相对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进风侧开设有进风通孔,所述出风侧开设有出风通孔,所述进风通孔与所述出风通孔均与所述导风罩的内腔连通,所述导风罩的内腔用于与所述散热孔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了防水性能,避免了外部雨水进入到隔风立板内侧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导风装配件、隔板散热装配组件和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导风装配件、隔板散热装配组件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夏天室外温度高,空调器室外机经长时间暴晒后,腔体内温度会急剧升高,进而会导致电控盒内元器件和压缩机腔内的温度升高。如果压缩机腔体散热效果不佳,则会导致各个控制器元器件运行温度超标,影响元器件的运行和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空调内部的隔风立板上直接开通风散热孔,使得压缩机腔与风机腔或者外部连通,在暴风雨天气时,雨水会通过该散热孔进入压缩机腔和电控盒内部,会加速元器件老化和PCB板腐蚀,甚至影响电气安全。此外,现有技术中还有通过挡板来遮挡散热孔的形式实现防水,但是这样会影响散热孔的散热能力,同时挡板凸设在隔风立板上也会影响空调内机腔室内气体的流通,导致气体流动受阻,进而影响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防水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在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导风装配件,用于装配在隔风立板上,包括安装框和导风罩,所述安装框设置在所述导风罩的一侧,用于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隔风立板上,所述导风罩用于罩设在所述隔风立板上的散热孔上,且所述导风罩具有相对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进风侧开设有进风通孔,所述出风侧开设有出风通孔,所述进风通孔与所述出风通孔均与所述导风罩的内腔连通,所述导风罩的内腔用于与所述散热孔连通。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导风装配件,通过将安装框可拆卸地装配在隔风立板上,同时导风罩罩设在散热孔上,使得雨水难以通过散热孔进入到隔风立板内侧,同时导风罩上相对开设有进风通孔和出风通孔,出风通孔与散热通孔连通,能够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并且进风通孔和出风通孔相互连通,使得隔风立板外侧空间内的气流能够依次通过进风通孔和出风通孔穿过导风罩,增强了导风罩周围的气体的流通,能够更加迅速地将散热孔交换出的热空气带走,从而保证了散热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提高了防水性能,避免了外部雨水进入到隔风立板内侧空间。进一步地,所述进风通孔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出风通孔的出风面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导风装配件,通过相对提高进风通孔的进风面积,大大提高了进风量,使得导风罩内的气流流速得以增加,保证了导风罩周围的气体的流动顺畅,并能够快速带走散热孔交换出的热空气,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性能。进一步地,所述进风侧设置有具有多个所述进风通孔的进风格栅,所述进风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格栅条,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格栅条之间形成所述进风通孔;和/或,所述出风侧设置有具有多个出风通孔的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格栅条,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格栅条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通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热导风装配件,通过进风格栅和出风格栅的形式来实现进风和出风,在提高风量流通面积的同时,能够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防止大颗雨水直接溅入导风罩。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格栅条相互平行;和/或,多个所述第二格栅条相互平行。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多个第一格栅条相互平行,多个第二格栅条相互平行,保证了进风和出风的顺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格栅条和所述第二格栅条相互平行。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多个第一格栅条和第二格栅条相互平行,从而使得进风通孔和出风通孔能够相互平行且对应,方便气流快速地从进风通孔进入出风通孔并排出,进一步提高了气体流速,保证了散热效果。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第一格栅条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安装框的一侧边连接;和/或,每个所述第二格栅条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安装框的另一侧边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导风装配件,通过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使得第一格栅条和第二格栅条的结构强度大大增强,使得安装时导风罩的整体结构得以加强,承力更好。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进风通孔与多个所述出风通孔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所述进风通孔相对于所述安装框的高度大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孔相对于所述安装框的高度。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导风装配件,每个进风通孔的高度大于对应的出风通孔的高度,进一步保证进风面积大于出风面积,提升了进风量。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罩包括背挡板和侧围板,所述背挡板与所述安装框相对设置,所述侧围板分别与所述安装框和所述背挡板连接,所述进风通孔和所述出风通孔分别开设在所述侧围板相对的侧壁上。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导风装配件,通过设置背挡板,能够阻挡溅出的绝大部分的雨水,保证防水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背挡板靠近所述安装框的一侧表面为弧形面,并向着靠近所述安装框的方向凸起,所述背挡板远离所述安装框的一侧表面向着靠近所述安装框的方向凹陷。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将背挡板靠近安装框的一侧表面设置成弧形面,增大导风罩内的气流流动,提高气流速度。且背挡板远离所述安装框的一侧表面向着靠近所述安装框的方向凹陷,能够保证背挡板的厚度均一性,方便制造。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上设置有防脱卡扣,所述防脱卡扣用于与设置在所述隔风立板上的防脱卡槽相配合,以使所述安装框卡接在所述隔风立板上。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导风装配件,通过在安装框上设置防脱卡扣,使得安装框能够卡接在隔风立板上,从而起到固定装配件的作用,防止装配件脱落。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上开设有镂空开孔,所述防脱卡扣设置在所述镂空开孔中,且所述防脱卡扣的底部与所述镂空开孔的侧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防脱卡扣包括一体设置的卡扣凸起和连接板,所述卡扣凸起用于装配在所述防脱卡槽中,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卡扣凸起连接,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镂空开孔中并与所述镂空开孔的侧壁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导风装配件,通过在安装框上开设镂空开孔,将连接板的端部与镂空开孔的侧壁连接,增加了连接板的弹性,便于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上还设置有挂接板,所述挂接板和所述防脱卡扣相对设置在所述安装框的上下两端,且所述挂接板上开设有螺孔。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导风装配件,通过设置挂接板,并且在挂接板上开设螺孔,使得挂接板和安装框能够通过螺钉固定在隔风立板上,保证装配稳固性。进一步地,所述挂接板上还设置有加强环筋,所述加强环筋围绕所述螺孔设置。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导风装配件,通过设置加强环筋,防止打螺钉时螺孔开裂,保证螺钉的装配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上还设置有紧固卡扣,所述紧固卡扣用于与设置在所述隔风立板上的紧固卡槽相配合,以使所述安装框紧固装配在所述隔风立板上。本技术提供的散热导风装配件,通过设置紧固卡槽,使得安装框紧固装配在隔风立板上,避免因间隙配合而产生异响,降低了噪音。进一步地,所述紧固卡扣包括卡扣主体和紧固加强筋,所述卡扣主体与所述安装框连接,所述卡扣主体用于装配在所述紧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导风装配件,用于装配在隔风立板(21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110)和导风罩(130),所述安装框(110)设置在所述导风罩(130)的一侧,用于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隔风立板(210)上,所述导风罩(130)用于罩设在所述隔风立板(210)上的散热孔(211)上,且所述导风罩(130)具有相对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进风侧开设有进风通孔(150),所述出风侧开设有出风通孔(170),所述进风通孔(150)与所述出风通孔(170)均与所述导风罩(130)的内腔连通,所述导风罩(130)的内腔用于与所述散热孔(211)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导风装配件,用于装配在隔风立板(210)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框(110)和导风罩(130),所述安装框(110)设置在所述导风罩(130)的一侧,用于可拆卸地装配在所述隔风立板(210)上,所述导风罩(130)用于罩设在所述隔风立板(210)上的散热孔(211)上,且所述导风罩(130)具有相对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所述进风侧开设有进风通孔(150),所述出风侧开设有出风通孔(170),所述进风通孔(150)与所述出风通孔(170)均与所述导风罩(130)的内腔连通,所述导风罩(130)的内腔用于与所述散热孔(21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孔(150)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出风通孔(170)的出风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侧设置有具有多个所述进风通孔(150)的进风格栅(151),所述进风格栅(15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格栅条(153),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格栅条(153)之间形成所述进风通孔(150);
和/或,所述出风侧设置有具有多个出风通孔(170)的出风格栅(171),所述出风格栅(171)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格栅条(173),每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格栅条(173)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通孔(17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格栅条(153)相互平行;和/或,多个所述第二格栅条(173)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格栅条(153)和所述第二格栅条(173)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格栅条(153)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55),每个所述第一加强筋(155)与所述安装框(110)的一侧边连接;
和/或,每个所述第二格栅条(173)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75),每个所述第二加强筋(175)与所述安装框(110)的另一侧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进风通孔(150)与多个所述出风通孔(170)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所述进风通孔(150)相对于所述安装框(110)的高度大于对应的所述出风通孔(170)相对于所述安装框(110)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130)包括背挡板(131)和侧围板(133),所述背挡板(131)与所述安装框(110)相对设置,所述侧围板(133)分别与所述安装框(110)和所述背挡板(131)连接,所述进风通孔(150)和所述出风通孔(170)分别开设在所述侧围板(133)相对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挡板(131)靠近所述安装框(110)的一侧表面为弧形面,并向着靠近所述安装框(110)的方向凸起,所述背挡板(131)远离所述安装框(110)的一侧表面向着靠近所述安装框(110)的方向凹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导风装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框(110)上设置有防脱卡扣(111),所述防脱卡扣(111)用于与设置在所述隔风立板(210)上的防脱卡槽(215)相配合,以使所述安装框(110)卡接在所述隔风立板(210)上。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田振刘武祥朱永强林盖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