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4366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固定设有蜗壳,蜗壳具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蜗壳内转动地设有换热器,换热器为中空筒状结构,换热器转动时,气体沿换热器的轴向方向、经蜗壳进风口流入到换热器的内部中空腔内,再沿换热器的径向方向、从蜗壳出风口流出。换热器在实现热交换功能的同时,其自身还起到了离心风扇的作用,将传统的换热器和风扇集成为一体结构,可大大降低室外机的整机尺寸、降低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器室外机。
技术介绍
热泵型空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冷暖空调。在夏季制冷时,空调在室内制冷,室外散热,而在冬季制热时,方向同夏季相反,即室内制热,室外制冷。空调通过热泵在不同环境之间进行冷热交换。空调器包括换热回路,用于进行室内与室外的热量交换,以实现空调器对室内温度的调节。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回路的换热原理,也即,换热回路包括蒸发器1、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阀4以及四通换向阀5,蒸发器1和冷凝器3内的制冷剂相变过程相反,将蒸发器1和冷凝器3统称为换热器。无论是室内机中的换热器还是室外机中的换热器,目前均采用风扇+换热器的结构,通过风扇向换热器提供空气流,以提高换热器的换热能效。经过空调器多年的发展,这种换热器形式(风扇+换热器)的以下几个缺点日渐明显:一、风扇+换热器的结构占据空调器95%以上空间(也就是风扇+换热器代表了框体尺寸),这两者的存在限制了空调器小型化进程;二、此种结构的室外机换热器极限风速约为3m/s,且翅片间距较小(<1.8mm)容易结霜,降低了用户的制热舒适性(需要停机化霜);三、需要额外添加风扇组件,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能够转动,换热器在实现热交换功能的同时,其自身还起到了风扇的作用,相当于离心风扇,将传统的换热器和风扇集成为一体结构,可大大降低室外机的整机尺寸、降低占用空间。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包括:壳体;蜗壳,固定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蜗壳具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换热器,转动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换热器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换热器转动时,气体沿所述换热器的轴向方向、经所述蜗壳进风口流入到所述换热器的内部中空腔内,再沿所述换热器的径向方向、从所述蜗壳出风口流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包括:分流盘,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分流盘相对设置,所述分流盘与所述蜗壳进风口正对,每个所述分流盘上设有冷媒通道和与所述冷媒通道连通的冷媒通口,所述冷媒通口供外部冷媒管穿入,所述分流盘上设有供气体流通的开孔;换热管,具有多根,沿所述分流盘的圆周方向,多根所述换热管间隔环设于两个所述分流盘之间,每根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冷媒通道连通;驱动部,与其中一个所述分流盘连接、并驱动所述分流盘转动;所述换热器转动时,气体经所述开孔流入到多根所述换热管所围成的中空腔内、再经相邻两根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隙流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为微通道换热扁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分流盘之间设有加固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为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电机转子与其中一个所述分流盘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转子内设有供冷媒管穿入的冷媒通孔,所述冷媒通孔与对应的所述冷媒通口正对,冷媒管穿设于所述冷媒通孔和所述冷媒通口内。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靠近所述电机的所述冷媒通口处设有密封轴承。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媒通道包括冷媒周向通道和多个冷媒径向通道,所述冷媒周向通道设于所述分流盘的外周,所述冷媒径向通道以所述冷媒通口为中心、沿所述分流盘的径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冷媒径向通道与所述冷媒周向通道连通;所述开孔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媒径向通道之间。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的端部与所述冷媒周向通道连通。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远离所述驱动部的所述冷媒通口处设有密封套管。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或梯形、或流线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的空调器换热回路的原理图;图2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换热器与蜗壳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从Q向观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换热器的剖视图;图6为图5中A部放大图;图7为图5中B部放大图;图8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换热器的分流盘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换热器的分流盘的爆炸图;图10为图9中从P向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C处放大图。附图标记:图1中:1-蒸发器、2-压缩机、3-冷凝器、4-膨胀阀,5-四通换向阀;图2至图11中:10-换热器;20-蜗壳,21-蜗壳进风口,22-蜗壳出风口;100-分流盘,110-冷媒通道,111-冷媒径向通道,112-冷媒周向通道,120-开孔,130-第一盘体,131-第一中心板,132-第一外周板,133-第一径向筋,134-第一开孔,140-第二盘体,141-第二中心板,142-第二外周板,143-第二径向筋,144-第二开孔,150-冷媒通口,160-缓流区域,170-扁管插口;200-换热管,210-间隙;300-驱动部,310-电机,311-电机定子,312-电机转子,313-冷媒通孔;400-冷媒管;500-密封轴承;600-密封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空调器基本运行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n蜗壳,固定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蜗壳具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n换热器,转动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换热器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换热器转动时,气体沿所述换热器的轴向方向、经所述蜗壳进风口流入到所述换热器的内部中空腔内,再沿所述换热器的径向方向、从所述蜗壳出风口流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蜗壳,固定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蜗壳具有蜗壳进风口和蜗壳出风口;
换热器,转动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换热器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换热器转动时,气体沿所述换热器的轴向方向、经所述蜗壳进风口流入到所述换热器的内部中空腔内,再沿所述换热器的径向方向、从所述蜗壳出风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包括:
分流盘,具有两个,两个所述分流盘相对设置,所述分流盘与所述蜗壳进风口正对,每个所述分流盘上设有冷媒通道和与所述冷媒通道连通的冷媒通口,所述冷媒通口供外部冷媒管穿入,所述分流盘上设有供气体流通的开孔;
换热管,具有多根,沿所述分流盘的圆周方向,多根所述换热管间隔环设于两个所述分流盘之间,每根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冷媒通道连通;
驱动部,与其中一个所述分流盘连接、并驱动所述分流盘转动;
所述换热器转动时,气体经所述开孔流入到多根所述换热管所围成的中空腔内、再经相邻两根所述换热管之间的间隙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通道包括冷媒周向通道和多个冷媒径向通道,所述冷媒周向通道设于所述分流盘的外周,所述冷媒径向通道以所述冷媒通口为中心、沿所述分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法立赵东方邓玉平张震张恒刘晓蕾孟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