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膜组器管件及其制作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51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膜组器管件及其制作模具,属于管件设备技术领域,其中,管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主管道、分流管装置和封头,分流管装置包括多列沿主管道长度方向设置的分流口,分流口与主管道内壁和外壁为相同弧度的圆弧过渡连接,有效的降低了主管道的管损,提高了流速;模具包括互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均设有主管道空腔和封头空腔,上模远离封头空腔的一端还设有喂料口,下模底部的分流口管道与主管道空腔圆弧过渡连接,上模和下模为一体成型或多段零件拼接而成,加工简单,避免了焊接大量的分流管口,有效的缩短了加工工期,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膜组器管件及其制作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件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膜组器管件及其制作模具。
技术介绍
在污水处理领域,膜组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膜组器的高效分离作用,大大提高了泥水分离效率,并且由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中优势菌的高效截留,提高了生化反应速率。同时,使用膜组器的污水厂能大大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从而基本解决了传统生物方法存在的剩余污泥产量大、占地面积大、运行效率低等突出问题。然而普通膜组器的出水管及曝气管都采用焊接管道或者拼装管道。之后通过采用不同种类的管件与管道连接,组成曝气系统及出水系统。此类系统的管道转角处都是直角,管损比较大,会降低管道内的气体或者液体的流速,能耗也随之增加;而且管件的多分流口分布采用焊接或者拼装的加工方式,工艺复杂,加工周期长,其成本也非常的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膜组器管件及其制作模具,通过利用滚塑工艺制作一体成型的主管道、分流管装置和封头,各个分流口与主管道内壁圆弧过渡连接,不仅制作简单,成本低,还有效降低了管损,提高了流速。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膜组器管件,包括圆柱形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外侧壁沿所述主管道长度方向一体设有分流管装置,所述分流管装置包括若干列连通所述主管道的分流口,用于连通污水处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所述主管道的其中一端具有连通污水处理系统主管道的出口,其另一端设有向外侧凹陷、一体成型的球面形封头,形成导流口,当流体为清水时,清水从分流口流进,出口流出,此时导流口的特殊结构能够起到加速清水流向出口的作用;当流体为空气时,气体从出口流进,分流口流出,此时导流口的特殊结构能够引导空气快速从分流口流出。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分流管装置以及封头均为PE材料,采用滚塑工艺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列分流口平行分布,方便连通各个污水处理子系统,以免所连通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彼此干涉。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口与所述主管道外壁的连接处以及与所述主管道内壁的连接处具有相同的弧度,在采用滚塑工艺成型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模具控制分流口与主管道外壁的连接为圆弧过渡,然后在模具旋转滚动过程中,塑料粒子逐渐热熔,堆积在模具的内壁,由于模具在烘箱内不停的滚动,因此产品的壁厚也是均匀的,因此,分流口与主管道内壁的连接处形成上述相同的圆弧过渡。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新型膜组器管件的模具,包括互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与下模均设有容纳所述主管道和封头的主管道空腔和封头空腔,所述上模远离所述封头空腔的一端设有喂料口,所述下模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分流口相匹配的分流口管道。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口管道与所述主管道空腔为圆弧过渡连接,用于使所制作的模组器管件的分流口与主管道外壁的连接为圆弧过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一体成型,适用于上模部分为圆柱形管道和其他无直径大小变化的多棱柱管道;或由多段零件拼接而成,适用于上模管道直径有变化的各种管道,便于多段零件独立的从做好的管件上脱模。进一步地,所述下模一体成型,适用于下模部分为圆柱形管道和其他无直径大小变化的多棱柱管道;或由多段零件拼接而成,适用于下模管道直径有变化的各种管道,便于多段零件独立的从做好的管件上脱模。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和/或下模的拼接处为所述主管道的最大直径尺寸处,便于模具的脱模。有益效果: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技术提供的新型膜组器管件及其制作模具,其中,模组器管件包括一体成型的主管道、分流管装置和封头,分流管装置包括多列沿主管道长度方向设置的分流口,分流口与主管道内壁和外壁为相同弧度的圆弧过渡连接,有效的降低了主管道的管损,提高了流速;制作管件的模具包括互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均设有主管道空腔和封头空腔,上模远离封头空腔的一端还设有喂料口,下模底部的分流口管道与主管道空腔圆弧过渡连接,上模和下模为一体成型或多段零件拼接而成,在滚塑成型工艺中,管件在模具中通过塑料粒子一体成型,同时使所形成的管件壁厚均匀,分流口与主管道内壁和外壁均为圆弧过渡连接,上模和下模采用多段零件拼接的形式适用于各种非标准类管件的加工,适用范围广泛;利用该模具加工该模组器管件,加工简单,避免了焊接大量的分流管口,有效的缩短了加工工期,大大降低了加工成本,同时尺寸精度高,能有效保证管件的外径尺寸和变形,试验表明本申请所采用的滚塑成型工艺,其模具成本只有注塑模具成本的1/100左右。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的新型膜组器管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的新型膜组器管件的仰视图。图3为本申请一较佳实施例的制作新型膜组器管件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主管道,11-出口,12-封头,2-分流管装置,21-分流口,3-上模,4-下模,41-分流口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膜组器管件,包括圆柱形主管道1,所述主管道1的外侧壁沿所述主管道1长度方向一体设有分流管装置2,所述分流管装置2包括两列连通所述主管道1的分流口21,用于连通污水处理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优选地,该两列分流口21平行分布,防止连通该分流口的污水处理子系统之间彼此干涉;所述主管道1的其中一端具有连通污水处理系统主管道的出口11,其另一端设有向外侧凹陷、一体成型的球面形封头12,在球面形封头12处形成导流口,当流体为清水时,清水从分流口21流进,出口11流出,此时导流口的特殊结构能够起到加速清水流向出口11的作用;当流体为空气时,气体从出口11流进,分流口21流出,此时导流口的特殊结构能够引导空气快速从分流口21流出。优选地,所述主管道1、分流管装置2以及封头12均为PE材料,采用滚塑工艺一体成型。优选地,所述分流口21与所述主管道1外壁的连接处以及与所述主管道1内壁的连接处具有相同的弧度,在采用滚塑工艺成型的过程中,首先通过模具控制分流口21与主管道1外壁的连接为圆弧过渡,然后在模具旋转滚动过程中,塑料粒子逐渐热熔,堆积在模具的内壁,由于模具在烘箱内不停的滚动,因此产品的壁厚也是均匀的,因此,分流口21与主管道1内壁的连接处形成上述相同的圆弧过渡,可以有效降低流体或空气在主管道内的管损,从而降低主管道内的能耗,具有良好的节能效益。参阅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作新型膜组器管件的模具,包括互相配合的上模3和下模4,所述上模3与下模4均设有容纳所述主管道1和封头12的主管道空腔和封头空腔,所述上模3远离所述封头空腔的一端设有喂料口,用于添加PE塑料粒子,所述下模4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分流口21相匹配的分流口管道41,用于形成分流管装置2的分流口21。优选地,所述分流口管道41与所述主管道空腔为圆弧过渡连接,用于使所制作的模组器管件的分流口21与主管道1外壁的连接为圆弧过渡连接,通过该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膜组器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外侧壁沿所述主管道长度方向一体设有分流管装置,所述分流管装置包括若干列连通所述主管道的分流口;/n所述主管道的其中一端具有连通一污水处理系统主管道的出口,其另一端设有向外侧凹陷、一体成型的球面形封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膜组器管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圆柱形主管道,所述主管道的外侧壁沿所述主管道长度方向一体设有分流管装置,所述分流管装置包括若干列连通所述主管道的分流口;
所述主管道的其中一端具有连通一污水处理系统主管道的出口,其另一端设有向外侧凹陷、一体成型的球面形封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膜组器管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管道、分流管装置以及封头均为PE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膜组器管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若干列分流口平行分布。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新型膜组器管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口与所述主管道外壁的连接处以及与所述主管道内壁的连接处具有相同的弧度。


5.一种用于制作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膜组器管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世浦泰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威德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