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单向止逆功能的气路系统混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4285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8
本申请涉及混气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单向止逆功能的气路系统混气装置,包括有混气模块,混气模块设置有混气腔、与混气腔贯通的出气孔和多个进气孔,出气孔连接有出气接头,进气孔连接有进气接头,进气接头内设置有单向阀,进气接头的第一端位于混气腔内、且侧壁环绕设置有多个散射孔,以使气体由散射孔向混气腔内散射。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混气结构的体积相对传统结构小,散射孔的设计,能够在保证死区空间最小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并且将单向止逆阀结构集成在了进气接头中,实现一体化从而极大地缩小了混气设备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单向止逆功能的气路系统混气装置
本申请涉及混气装置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集成单向止逆功能的气路系统混气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气体混合技术方式单一,大部分以一个空罐为主,让多种气体进入空罐中实现混合,但是,这种方式长期使用时,由于气体质量不一样会引起气体分层的现象,从而造成输出气体的浓度变化。另一种传统形式将罐体里的气体进行搅拌,简单来说是混气罐里放置电机风扇等搅拌设备,但是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部件需要运动,因此对一部分气体来说存在两个安全隐患,一是电,二是油,比如氢气易燃易爆,不能有电动设备接触,氧气遇油爆炸,因此氧气气路要禁油。第三种传统形式是将混气罐或混气结构中加入类似玻璃球的填充物,使气体进入自由打散撞击实现混合,但这种方式由于混气结构里形态固定,气体流量变化时会存在不同位置的死区空间(气体不流动的地方),造成输出气体浓度变化。以上三种基本混气结构中都存在一个弊端,体积大,不仅造成设备空间浪费,并且气体输出缓慢,尤其在小流量(1升/分钟以内)输出的工况下,气体混气浓度稳定时间很慢。此外,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单向止逆功能的气路系统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混气模块(1),所述混气模块(1)设置有混气腔(11)、与所述混气腔(11)贯通的出气孔(13)和多个进气孔(12),所述出气孔(13)连接有出气接头(3),所述进气孔(12)连接有进气接头(2),所述进气接头(2)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进气接头(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混气腔(11)内、且侧壁环绕设置有多个散射孔(21),以使气体由所述散射孔(21)向所述混气腔(11)内散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单向止逆功能的气路系统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混气模块(1),所述混气模块(1)设置有混气腔(11)、与所述混气腔(11)贯通的出气孔(13)和多个进气孔(12),所述出气孔(13)连接有出气接头(3),所述进气孔(12)连接有进气接头(2),所述进气接头(2)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进气接头(2)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混气腔(11)内、且侧壁环绕设置有多个散射孔(21),以使气体由所述散射孔(21)向所述混气腔(11)内散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单向止逆功能的气路系统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模块(1)设置为条形,所述混气腔(11)沿所述混气模块(1)的延伸方向贯穿,且所述混气腔(11)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出气接头(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单向止逆功能的气路系统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12)设置在所述混气模块(1)的侧壁,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进气孔(12)之间的距离相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单向止逆功能的气路系统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气模块(1)的横截面呈正方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单向止逆功能的气路系统混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接头(2)内部设置有进气通道和位于所述进气通道内壁的环形凸起,所述单向阀包括有阀芯(4),所述阀芯(4)的第一端设置为锥形、第二端连接有弹性件(6),在所述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弢牛晓张福林杨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晓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