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结构顶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365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木结构顶升装置,适用于具有柱础的木结构建筑,木结构顶升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夹块、隔离层以及顶托钢梁。钢筋混凝土夹块包括与一柱础相适配的内孔,内孔用以容纳柱础;隔离层设置于内孔的内壁,用于隔离钢筋混凝土夹块与柱础;顶托钢梁沿水平向贯穿钢筋混凝土夹块。利用钢筋混凝土包裹柱础,形成钢筋混凝土夹块,进而对贯穿钢筋混凝土夹块的顶托钢梁进行顶升,能够实现利用钢筋混凝土夹块夹持柱础间接地进行顶升,避免了直接在木柱上穿孔,有效保护了木柱。进而在完成顶升后,可以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隔离层的设置能够有效保护柱础不会与混凝土粘合,在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后,可使柱础保留原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木结构顶升装置
本技术涉及古建筑保护
,特别涉及一种木结构顶升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们各大中城市的规划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旧城的改造速度也不断加快,改造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具有历史保护价值或者仍有使用价值的建筑,影响城市规划。以往解决这种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强制拆除,对于一些历史保护建筑,一旦拆除,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更是不可估量。自20世纪90年代,建筑物移位改造技术在我国应用后,使得历史建筑和有继续使用价值的建筑得到保护,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为旧城改造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并很好的保护了历史建筑。我国的古建筑一般为木结构,移位时需要对其进行平移顶升,过去一般采用对木柱采用钢夹板,并用螺栓对穿进行托换的方法,这种方法对木柱有一定的损伤,有碍历史保护古建筑文物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结构顶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木结构建筑进行顶升时易损伤木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木结构顶升装置,适用于具有柱础的木结构建筑,所述木结构顶升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夹块,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包括与一柱础相适配的内孔,所述内孔用以容纳所述柱础;隔离层,设置于所述内孔的内壁,用于隔离钢筋混凝土夹块与所述柱础;以及顶托钢梁,沿水平向贯穿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可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包括2~4个子夹块,其中每个所述子夹块包括构成所述内孔的一部分侧壁,且每个所述子夹块所包括的侧壁不大于所述内孔的半周。可选的,所述木结构顶升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贯通孔以及锁定件,每个所述贯通孔至少贯穿两个所述子夹块,且每个所述子夹块至少与其它的相邻的子夹块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贯通孔;所述锁定件的数量与所述贯通孔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贯通孔中穿设一个所述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用于限定对应贯穿的子夹块之间的位移。可选的,所述锁定件包括螺栓和螺母。可选的,所述贯通孔包括预埋套筒。可选的,所述顶托钢梁的数量不小于所述子夹块的数量,每个所述子夹块中至少穿设有一根所述顶托钢梁。可选的,所述顶托钢梁为工字钢梁,所述工字钢梁的两端均伸出其所穿设的子夹块。可选的,每根所述顶托钢梁仅穿过一个所述子夹块。可选的,所述隔离层包括:硬质塑料、塑料膜以及隔离涂层中的至少一种。可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的高度用于大于所述柱础之高度的一半,且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的底部用于与所述柱础的底部平齐。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包括:钢筋混凝土夹块、隔离层以及顶托钢梁。钢筋混凝土夹块包括与一柱础相适配的内孔,内孔用以容纳柱础;隔离层设置于内孔的内壁,用于隔离钢筋混凝土夹块与柱础;顶托钢梁沿水平向贯穿钢筋混凝土夹块。利用钢筋混凝土包裹柱础,形成钢筋混凝土夹块,进而对贯穿钢筋混凝土夹块的顶托钢梁进行顶升,能够实现利用钢筋混凝土夹块夹持柱础间接地进行顶升,避免了直接在木柱上穿孔,有效保护了木柱。进而在完成顶升后,可以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隔离层的设置能够有效保护柱础不会与混凝土粘合,在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后,可使柱础保留原貌。附图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定。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的竖向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方法的流程图。附图中:10-钢筋混凝土夹块;100-内孔;11-子夹块;20-隔离层;30-顶托钢梁;40-锁定件;7-木柱;8-柱础。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木结构顶升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木结构建筑进行顶升时易损伤木柱的问题。与西方的古建筑不同,我国的古建筑主要是木结构建筑,其主要采用木柱承重,而现有技术为保护古建筑,常需要将木柱整体顶升及平移,为此常需要在木柱的底部打孔,在完成顶升平移后,即会留下所打的孔,对古建筑造成破坏。一般的,木结构建筑为避免木柱的底部受潮腐烂,会在木柱的底部设置柱础,柱础一般是石制的鼓状。专利技术人发现,可以利用鼓状的柱础对木结构建筑进行间接的顶升,从而避免对古建筑的顶升平移造成损失。基于上述发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木结构顶升方法和顶升装置,以下结合附图进行描述。请参考图1至图4,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的竖向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木结构顶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木结构顶升方法,适用于具有柱础的木结构建筑,所述木结构顶升方法包括:步骤一S1:利用隔离层包裹柱础;步骤二S2:围绕所述柱础支模板,在所述模板内预埋钢筋笼及贯穿并伸出所述模板的顶托钢梁;步骤三S3:在所述模板内浇筑混凝土,并待所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形成包裹所述柱础的钢筋混凝土夹块;步骤四S4:对所述顶托钢梁进行顶升,以实现对木结构建筑的顶升。通过上述方法,利用钢筋混凝土包裹柱础,形成钢筋混凝土夹块,进而对贯穿钢筋混凝土夹块的顶托钢梁进行顶升,能够实现利用钢筋混凝土夹块夹持柱础间接地进行顶升,避免了直接在木柱上穿孔,有效保护了木柱。进而在完成顶升后,可以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隔离层的设置能够有效保护柱础不会与混凝土粘合,在拆除钢筋混凝土夹块后,可使柱础保留原貌。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二S2和步骤三S3中,所述钢筋笼及所述混凝土均划分为至少两个可分离的部分,以使形成的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包括至少两个可分离的子夹块。如此配置,便于在完成顶升平移后,能够方便地将钢筋混凝土夹块拆离。更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四S4之前,所述木结构顶升方法还包括:利用锁定件限定所有的所述子夹块之间的位移,以使所有的所述子夹块形成整体。为保证顶升时各子夹块不会散开,可利用锁定件将所有的子夹块锁定形成一个整体。可选的,所述木结构顶升方法还包括:步骤五:在完成顶升后,解除所述锁定件对所述子夹块的限定,分离所述子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木结构顶升装置,适用于具有柱础的木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n钢筋混凝土夹块,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包括与一柱础相适配的内孔,所述内孔用以容纳所述柱础;/n隔离层,设置于所述内孔的内壁,用于隔离钢筋混凝土夹块与所述柱础;以及/n顶托钢梁,沿水平向贯穿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结构顶升装置,适用于具有柱础的木结构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筋混凝土夹块,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包括与一柱础相适配的内孔,所述内孔用以容纳所述柱础;
隔离层,设置于所述内孔的内壁,用于隔离钢筋混凝土夹块与所述柱础;以及
顶托钢梁,沿水平向贯穿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结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夹块包括2~4个子夹块,其中每个所述子夹块包括构成所述内孔的一部分侧壁,且每个所述子夹块所包括的侧壁不大于所述内孔的半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结构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木结构顶升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贯通孔以及锁定件,每个所述贯通孔至少贯穿两个所述子夹块,且每个所述子夹块至少与其它的相邻的子夹块之间设有一个所述贯通孔;所述锁定件的数量与所述贯通孔的数量相等,每个所述贯通孔中穿设一个所述锁定件,所述锁定件用于限定对应贯穿的子夹块之间的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明李伟贾水钟宿新宝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