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2296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包括中间板、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所述中间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柱,所述承接柱的表面分别与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前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风板,所述防风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并且防风板的内腔开设有防风槽,两个所述空槽的内腔均与防风槽的内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集束结构技术领域。该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建筑完成后,当有狂风时,风吹动到防风板上,当风吹过来时,吹到连通槽和斜面上,顺着连通槽向两边进行输送进行分散,并且通过向两边分散形成对流将风抵消,同时利用吸音海绵能降低风速和降噪,可以有效降低大风对建筑表面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
本技术涉及集束结构
,具体为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
技术介绍
指人工建筑而成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范畴,包括房屋和构建物两大类,房屋是指供人居住、工作、学习、生产、经营、娱乐、储藏物品以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工程建筑,与建筑物有区别的是构筑物,构建物指房屋以外的工程建筑,如围墙、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和烟囱等,随着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超高层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建筑开始盛行,超高层建筑已成为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城市经济崛起的象征,超高层建筑作为现代建筑技术的结晶,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城市化发展的程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这是超高层建筑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译超高层建筑由竖向荷载与水平荷载决定结构设计,随着超高层建筑高度的增加,超高层建筑结构的轴力与高度成正比,弯矩与高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位移与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水平荷载成为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决定性因素。超高层建筑地震破坏和倒塌的后果非常严重,必须在构造上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超高层结构有足够的延性,超高层结构抗震延性是重要的设计指标,但是现有的超高层建筑往往抗风性能较差,在建造过程中,往往需要额外进行防风结构的铸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解决了现有的超高层建筑往往抗风性能较差,在建造过程中,往往需要额外进行防风结构的铸造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包括中间板、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所述中间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柱,所述承接柱的表面分别与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前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风板,所述防风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并且防风板的内腔开设有防风槽,两个所述空槽的内腔均与防风槽的内腔连通,两个所述空槽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吸音海绵,两个所述吸音海绵的内腔均开设有连通槽,所述连通槽的内腔与防风槽的内腔连通,所述防风板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斜面。优选的,所述连通槽设置有三个,且在吸音海绵的内腔均匀分布。优选的,所述承接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贯穿前安装板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的内腔,所述前安装板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块的表面卡接的第一连接槽。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贯穿第一连接槽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的内腔,所述前安装板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块的表面卡接的第二连接槽。优选的,所述。优选的,所述前安装板的内腔开设有与卡接块的内腔卡接的卡接槽。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通过在中间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柱,承接柱的表面分别与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的表面活动连接,前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风板,防风板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并且防风板的内腔开设有防风槽,两个空槽的内腔均与防风槽的内腔连通,两个空槽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吸音海绵,两个吸音海绵的内腔均开设有连通槽,连通槽的内腔与防风槽的内腔连通,防风板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斜面,建筑完成后,当有狂风时,风吹动到防风板上,当风吹过来时,吹到连通槽和斜面上,顺着连通槽向两边进行输送进行分散,并且通过向两边分散形成对流将风抵消,同时利用吸音海绵能降低风速和降噪,可以有效降低大风对建筑表面的冲击。(2)、该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通过在承接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一侧贯穿前安装板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的内腔,前安装板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块的表面卡接的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的一侧贯穿第一连接槽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的内腔,前安装板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块的表面卡接的第二连接槽,前安装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接块,卡接块的底部贯穿前安装板的顶部并延伸至前安装板的内腔,将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滑落进承接柱表面的第一连接槽内,此时第二连接块和第二连接槽卡接,通过承接柱将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均固定住,将钢结构架设完成,并且前安装板通过卡接块和卡接槽进行自身之间的组合,组合十分方便,便于后续的水泥浇筑工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前安装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承接柱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中:1-中间板、2-前安装板、3-后安装板、4-承接柱、5-防风板、6-空槽、7-防风槽、8-吸音海绵、9-连通槽、10-斜面、11-第一连接块、12-第一连接槽、13-第二连接块、14-第二连接槽、15-卡接块、16-卡接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包括中间板1、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将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通过内腔的第一连接槽12滑落进承接柱4表面的第一连接槽12内,此时第二连接块13和第二连接槽14卡接,通过承接柱4将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均固定住,将钢结构架设完成,并且前安装板2通过卡接块15和卡接槽16进行自身之间的组合,组合十分方便,便于后续的水泥浇筑工序,前安装板2的内腔开设有与卡接块15的内腔卡接的卡接槽16,前安装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卡接块15,卡接块15的底部贯穿前安装板2的顶部并延伸至前安装板2的内腔,中间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柱4,承接柱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1,第一连接块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3,第二连接块13的一侧贯穿第一连接槽12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2的内腔,前安装板2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二连接块13的表面卡接的第二连接槽14,第一连接块11的一侧贯穿前安装板2的表面并延伸至前安装板2的内腔,前安装板2的内腔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块11的表面卡接的第一连接槽12,承接柱4的表面分别与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的表面活动连接,前安装板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风板5,防风板5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6,并且防风板5的内腔开设有防风槽7,两个空槽6的内腔均与防风槽7的内腔连通,两个空槽6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吸音海绵8,两个吸音海绵8的内腔均开设有连通槽9,连通槽9设置有三个,且在吸音海绵8的内腔均匀分布,连通槽9的内腔与防风槽7的内腔连通,防风板5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斜面10,建筑完成后,当有狂风时,风吹动到防风板5上,当风吹过来时,吹到连通槽9和斜面10上,顺着连通槽9向两边进行输送进行分散,并且通过向两边分散形成对流将风抵消,同时利用吸音海绵8能降低风速和降噪,可以有效降低大风对建筑表面的冲击。使用时,将中间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包括中间板(1)、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所述中间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柱(4),所述承接柱(4)的表面分别与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的表面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板(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风板(5),所述防风板(5)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6),并且防风板(5)的内腔开设有防风槽(7),两个所述空槽(6)的内腔均与防风槽(7)的内腔连通,两个所述空槽(6)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吸音海绵(8),两个所述吸音海绵(8)的内腔均开设有连通槽(9),所述连通槽(9)的内腔与防风槽(7)的内腔连通,所述防风板(5)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斜面(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包括中间板(1)、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所述中间板(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承接柱(4),所述承接柱(4)的表面分别与前安装板(2)和后安装板(3)的表面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板(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风板(5),所述防风板(5)的两侧均开设有空槽(6),并且防风板(5)的内腔开设有防风槽(7),两个所述空槽(6)的内腔均与防风槽(7)的内腔连通,两个所述空槽(6)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吸音海绵(8),两个所述吸音海绵(8)的内腔均开设有连通槽(9),所述连通槽(9)的内腔与防风槽(7)的内腔连通,所述防风板(5)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斜面(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槽(9)设置有三个,且在吸音海绵(8)的内腔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层建筑的集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柱(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峰张峰
申请(专利权)人:潮峰钢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