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鸿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262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打桩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的四角分别与四组滚轮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架的底部与滚轮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部与操控室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操控室的左侧与两组支撑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支撑架的底部分别与底座上表面左侧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该建筑工程打桩装置,通过液压缸的设置,使固定架达到升降的效果,通过驱动电机和齿轮的配合设置,使重块、夯锤和连接块达到循环升降的效果,通过弹簧的设置,使重块达到复位的效果,通过重块的设置,使该建筑工程打桩装置的打桩力度大大增加,通过夯锤的设置,使该建筑工程打桩装置达到不易打偏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
本技术涉及打桩装置
,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为地面建筑物如果要建在地面上,地面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就必须保证地面有足够的抵抗压力的强度,这个往往很难做到,所以就必须对承受建筑物的地面进行加固或者改善地面的承受方式,所以就想到在地基上打桩,让建筑物的大部分重量通过桩传到地面以下很深的位置,进而使建筑物基础坚固,但是目前现有的大多数打桩装置打桩的精准度较低,再者就是大多数打桩装置的打桩效率较低。在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8266867U中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该建筑工程打桩装置通过在支撑机构的作用下,一方面,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具有减震的效果,另一方面,提高了支撑座与地面之间的抓地力,避免打桩过程中出现偏移的情况,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该建筑工程打桩装置的支撑高度有限,只适用与打较矮的桩,适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解决了大多数打桩装置打桩的精准度较低和大多数打桩装置的打桩效率较低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下表面的四角分别与四组滚轮架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架的底部与滚轮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部与操控室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操控室的左侧与两组支撑架的右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分别与底座上表面左侧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分别与连接板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组液压缸的顶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液压缸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架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右侧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组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滑杆的右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第一滑槽内,两组所述第一滑槽分别开设在两组支撑架的左侧,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内壁与多组弹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部与重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重块的下表面与夯锤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重块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组连接块固定连接,位于重块前侧连接块的前侧与齿条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齿条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槽开设在固定架的前侧,所述齿条的前侧与齿轮啮合连接,所述齿轮的右侧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后侧与固定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的左侧与连接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左端与固定块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后侧与固定架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前侧与固定块的后侧呈对称关系。优选的,所述操控室内部设置有两组开关,两组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液压缸的输入端和驱动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簧共设置有八组,八组弹簧前后两侧的位置呈对称关系,两组弹簧之间的间隔均相等。优选的,所述夯锤的上侧形状为上端面比下端面大的圆台,夯锤的下侧形状为圆形盖状。优选的,所述齿轮的齿与齿条的齿相适配,齿轮为一半有齿一半无齿的半齿轮。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左端与轴承的中部固定连接,轴承的左侧与固定块的右侧固定连接。(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工程打桩装置,通过液压缸的设置,使固定架达到升降的效果,通过驱动电机和齿轮的配合设置,使重块、夯锤和连接块达到循环升降的效果,通过弹簧的设置,使重块达到复位的效果,通过重块的设置,使该建筑工程打桩装置的打桩力度大大增加,通过夯锤的设置,使该建筑工程打桩装置达到不易打偏的效果。2、该建筑工程打桩装置,通过第一滑槽和滑杆的配合设置,使固定架达到限位升降的效果,通过第二滑槽的设置,使齿条达到限位升降的效果,通过底座的设置,使操控室和支撑架达到固定的效果,通过滚轮的设置,使该建筑工程打桩装置还具有便于移动移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架、连接板和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架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滚轮架;3、滚轮;4、操控室;5、支撑架;6、连接板;7、液压缸;8、固定架;9、滑杆;10、第一滑槽;11、弹簧;12、重块;13、夯锤;14、连接块;15、齿条;16、第二滑槽;17、齿轮;18、驱动电机;19、连接轴;20、固定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包括底座1,通过底座1的设置,使操控室4和支撑架5达到固定的效果,底座1下表面的四角分别与四组滚轮架2的顶部转动连接,滚轮架2的底部与滚轮3转动连接,通过滚轮3的设置,使该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具有便于移动移动的效果,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与操控室4的底部固定连接,操控室4的左侧与两组支撑架5的右侧固定连接,两组支撑架5的底部分别与底座1上表面左侧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两组支撑架5的顶部分别与连接板6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连接板6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组液压缸7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液压缸7的设置,使固定架8达到升降的效果,两组液压缸7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架8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固定架8右侧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组滑杆9的左端固定连接,两组滑杆9的右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第一滑槽10内,通过第一滑槽10和滑杆9的配合设置,使固定架8达到限位升降的效果,两组第一滑槽10分别开设在两组支撑架5的左侧,固定架8的顶部内壁与多组弹簧1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通过弹簧11的设置,使重块12达到复位的效果,弹簧11的底部与重块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重块12的设置,使该建筑工程打桩装置的打桩力度大大增加,重块12的下表面与夯锤13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夯锤13的设置,使该建筑工程打桩装置达到不易打偏的效果,重块1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组连接块14固定连接,位于重块12前侧连接块14的前侧与齿条15的后侧固定连接,齿条15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16内,通过第二滑槽16的设置,使齿条15达到限位升降的效果,第二滑槽16开设在固定架8的前侧,齿条15的前侧与齿轮17啮合连接,齿轮17的右侧与驱动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通过驱动电机18和齿轮17的配合设置,使重块12、夯锤13和连接块14达到循环升降的效果,驱动电机18的后侧与固定架8的前侧固定连接,齿轮17的左侧与连接轴19的右端固定连接,连接轴19的左端与固定块20的中部转动连接,固定块20的后侧与固定架8的前侧固定连接,固定块20的前侧与固定块20的后侧呈对称关系。在本技术中,为了使使用者更加便于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表面的四角分别与四组滚轮架(2)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架(2)的底部与滚轮(3)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与操控室(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操控室(4)的左侧与两组支撑架(5)的右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架(5)的底部分别与底座(1)上表面左侧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架(5)的顶部分别与连接板(6)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6)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组液压缸(7)的顶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液压缸(7)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架(8)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8)右侧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组滑杆(9)的左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滑杆(9)的右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第一滑槽(10)内,两组所述第一滑槽(10)分别开设在两组支撑架(5)的左侧,所述固定架(8)的顶部内壁与多组弹簧(1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1)的底部与重块(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重块(12)的下表面与夯锤(1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重块(1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组连接块(14)固定连接,位于重块(12)前侧连接块(14)的前侧与齿条(15)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齿条(15)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16)内,所述第二滑槽(16)开设在固定架(8)的前侧,所述齿条(15)的前侧与齿轮(17)啮合连接,所述齿轮(17)的右侧与驱动电机(1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8)的后侧与固定架(8)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齿轮(17)的左侧与连接轴(19)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19)的左端与固定块(20)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20)的后侧与固定架(8)的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20)的前侧与固定块(20)的后侧呈对称关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下表面的四角分别与四组滚轮架(2)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滚轮架(2)的底部与滚轮(3)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与操控室(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操控室(4)的左侧与两组支撑架(5)的右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架(5)的底部分别与底座(1)上表面左侧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架(5)的顶部分别与连接板(6)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6)下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组液压缸(7)的顶部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液压缸(7)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架(8)上表面的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8)右侧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组滑杆(9)的左端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滑杆(9)的右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组第一滑槽(10)内,两组所述第一滑槽(10)分别开设在两组支撑架(5)的左侧,所述固定架(8)的顶部内壁与多组弹簧(1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1)的底部与重块(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重块(12)的下表面与夯锤(1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重块(12)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组连接块(14)固定连接,位于重块(12)前侧连接块(14)的前侧与齿条(15)的后侧固定连接,所述齿条(15)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16)内,所述第二滑槽(16)开设在固定架(8)的前侧,所述齿条(15)的前侧与齿轮(17)啮合连接,所述齿轮(17)的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鸿
申请(专利权)人:高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