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根瘤菌富集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153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根瘤菌富集培养装置,涉及根瘤菌技术领域,包括富集盒,所述富集盒底面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将野外原始土壤和豆科植物移到内植框的内部,最大限度的保护土壤自然环境条件,在富集盒的内部倒入营养液,循环泵通电启动抽取富集盒内部的营养液经过进水管、排水管和输送管进入给水管的内部,流经输水管从排水孔喷出,直接对豆科植物进行根部施肥,便于根瘤菌对营养液进行吸收,避免传统采用浇灌效率较低的问题,根瘤菌跟随影养液穿过过滤网下落进入富集盒,因过滤膜孔径较小,使根瘤菌留在富集盒的内部,进行收集时打开阀门,使富集的液体从出液管流出,完成根瘤菌富集培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根瘤菌富集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根瘤菌
,具体是一种根瘤菌富集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的一类杆状细菌,能促使植物异常增生的一类革兰氏染色阴性需氧杆菌,类菌体在根瘤内不生长繁殖,却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对豆科植物生长有良好作用,在根菌瘤分泌的纤维素酶的作用下,根毛细胞壁发生内陷溶解,随即根瘤菌由此侵入根毛,中国地域辽阔豆科作物种类繁多,每年大面积种植花生、大豆、豌豆、蚕豆、绿豆及苜蓿、沙打旺等豆科牧草几十种之多,根瘤菌接种技术在豆科作物种植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技术措施无法替代的。为了方便对根瘤菌等方面的研究,需要对根瘤菌进行富集培养来满足研究所需,常规操作仍是采用普通的玻璃容器配合根瘤菌培养基来进行培养,难以保留原始土壤中根瘤菌的多样性,影响培养效果。为此,我们提供了根瘤菌富集培养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根瘤菌富集培养装置。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根瘤菌富集培养装置,包括富集盒(13),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集盒(13)底面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所述富集盒(1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膜(22),所述富集盒(13)的内部设置有内植框(12),所述富集盒(13)的内壁开设有卡槽(14),所述内植框(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卡槽(14)相适配的卡块(15),且卡块(15)卡接在卡槽(14)的内部,所述内植框(1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1),所述内植框(12)的内部填充有原始土壤(9),所述原始土壤(9)的内部种植有豆科植物(10),所述内植框(12)的外部设置有给水管(6),所述给水管(6)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等距离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根瘤菌富集培养装置,包括富集盒(13),其特征在于:所述富集盒(13)底面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所述富集盒(1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滤膜(22),所述富集盒(13)的内部设置有内植框(12),所述富集盒(13)的内壁开设有卡槽(14),所述内植框(1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与卡槽(14)相适配的卡块(15),且卡块(15)卡接在卡槽(14)的内部,所述内植框(1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1),所述内植框(12)的内部填充有原始土壤(9),所述原始土壤(9)的内部种植有豆科植物(10),所述内植框(12)的外部设置有给水管(6),所述给水管(6)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等距离排列的输水管(7),所述输水管(7)远离给水管(6)的一端贯穿内植框(12)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内植框(12)的内部,且输水管(7)的外表面开设有排水孔(19),所述给水管(6)的外表面固定连通有输送管(8),所述输送管(8)远离给水管(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活动接头(5);
所述富集盒(1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循环泵(3),所述循环泵(3)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排水管(4),且排水管(4)远离循环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兴贇吉汉忠陈秉龙赵晓军萨仁高娃祁发宏马文斌李成洁
申请(专利权)人:海北藏族自治州草原工作站海北藏族自治州草原监理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