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冷榨用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2146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茶冷榨用的冷却装置,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内还设置有W型冷却管,其中W型冷却管进口端连接有进液管,且W型冷却管出口端连接有出液管,所述W型冷却管底部弯折处均设置有排污支管,其中多组排污支管底端均与汇流管连接,且汇流管上设置有贯穿蓄水箱底壁的排污总管,所述出液管与位于蓄水箱外侧的泵连接,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位于蓄水箱外侧的过滤筒,其中过滤筒内上下设置有多组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上下两组呈漏斗状的过滤板,其中下方过滤板倒扣设置,且过滤板的最小开口端处设置有将其密封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与对应过滤板的孔径大小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对茶油进行冷却并去除其所夹杂杂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冷榨用的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油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油茶冷榨用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茶油,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压榨提炼而成的食用植物油,茶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茶油中富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与橄榄油比维生素E含量高于一倍,同时还含有山茶甙等特定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中茶油采用冷榨工艺可保证其品质优良,不混入有害成分。冷榨得到的茶油温度一般70℃左右,且含有较多油渣,需要进行油渣分离和冷却,以便于储存,否则容易引起变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油茶冷榨用的冷却装置,从而对茶油进行冷却并过滤去除其所夹杂杂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油茶冷榨用的冷却装置,包括蓄水箱,该蓄水箱顶部设置有进水管,且其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蓄水箱内还设置有W型冷却管,其中W型冷却管进口端连接有进液管,且W型冷却管出口端连接有出液管,所述W型冷却管底部弯折处均设置有排污支管,其中多组排污支管底端均与汇流管连接,且汇流管上设置有贯穿蓄水箱底壁的排污总管,所述出液管与位于蓄水箱外侧的泵连接,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位于蓄水箱外侧的过滤筒,其中过滤筒内上下设置有多组过滤机构,且过滤筒顶端还设置有将多组过滤机构压紧固定在过滤筒内部的盖板,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上下两组呈漏斗状的过滤板,其中下方过滤板倒扣设置,且过滤板的最小开口端处设置有将其密封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与对应过滤板的孔径大小相同。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的安装位置相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位于上方过滤机构的孔径大于下方过滤机构的孔径,且每组过滤机构中位于上方的过滤板孔径大于下方过滤板孔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过滤网与过滤板之间一体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W型冷却管位于蓄水箱内,且其顶端低于蓄水箱顶端水平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水箱顶部跨设有用于支撑过滤筒的支撑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蓄水箱上还设置有温度检测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进液管与榨油机的出油口连接,茶油经进液管、W型冷却管及出液管排出,当茶油在W型冷却管内流动的过程中,位于蓄水箱内的冷却液体会透过W型冷却管侧壁对其内部的茶油进行强制降温,从而达到对茶油起到降温的目的;并且由于W型冷却管的结构特性,使得其相较于以往的平直管道,其不仅延长了冷却管长度的同时,还减小了其占地面积,使得W型冷却管可延长茶油在其内部的所流途径,致使茶油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然冷却及通过蓄水箱内液体的强制干预进行冷却,从而提升冷却效果。2、本专利技术中由于过滤板呈漏斗状结构,导致其相较于以往呈圆形的过滤板面积更大,那么也就使得过滤板及过滤网上的孔径数量也可相应得到增加,最终使得过滤板上的液体总流量相较于以往的方式也更大,从而提升了其过滤效率,而当过滤筒内由上往下流动的液体依次流过孔径逐渐减小的上下多组过滤板,从而实现了对液体起到逐级过滤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蓄水箱,2、进水管,3、出水管,4、W型冷却管,5、进液管,6、出液管,7、排污支管,8、汇流管,9、排污总管,10、泵,11、支撑板,12、过滤筒,13、过滤机构,131、过滤板,132、过滤网,14、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一种油茶冷榨用的冷却装置,包括蓄水箱1,该蓄水箱1顶部设置有进水管2,且其底部设置有出水管3,其中进水管2与出水管3的安装位置相反,通过进水管2将液体注入蓄水箱1内填充满,而同时打开出水管3将蓄水箱1内的液体排出以待回收利用,防止液体从蓄水箱1顶部漫出,使得蓄水箱1内液位保持高位并形成活水。其中蓄水箱1内还设置有浸泡在液体中的W型冷却管4,而W型冷却管4进口端连接有进液管5,且W型冷却管4出口端连接有出液管6,使用时进液管5与榨油机的出油口连接,茶油经进液管5、W型冷却管4及出液管6排出,当茶油在W型冷却管4内流动的过程中,位于蓄水箱1内的冷却液体会透过W型冷却管4侧壁对其内部的茶油进行强制降温,从而达到对茶油起到降温的目的,而吸热后的冷却液体则从出水管3排出并回收利用,同时进水管2源源不断的注入冷却液体。并且由于W型冷却管4的结构特性,使得其相较于以往的平直管道,其不仅延长了冷却管长度的同时,还减小了其占地面积,使得W型冷却管4相较于以往同等占地面积大小的平直管道而言可延长茶油在其内部的所流途径,致使茶油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然冷却及通过蓄水箱1内液体的强制干预进行冷却,从而提升冷却效果。由于茶油需要在弯曲的W型冷却管4内进行流动,为了保证茶油在W型冷却管4内的流通性,所有在出液管6上安装有泵10,通过泵10所产生的吸力使得茶油能顺利的在W型冷却管4中进行流动。同时在进液管5上设置有位于蓄水箱1外侧的过滤筒12,而蓄水箱1顶部跨设有用于支撑过滤筒12的支撑板11,其中过滤筒12内上下设置有多组过滤机构13,在过滤筒12顶端还设置有将多组过滤机构13压紧固定在过滤筒12内部的盖板14,并且位于上方过滤机构13的孔径大于下方过滤机构13的孔径,那么通过将茶油注入过滤筒12内由上下多组过滤机构13对其进行过滤以去除杂质,而去除杂质后的茶油导入W型冷却管4并由蓄水箱1内的冷却液进行强制干预冷却。本实施例中过滤机构13包括上下两组呈漏斗状的过滤板131,其中下方过滤板131倒扣设置,且过滤板131的最小开口端处设置有将其密封的过滤网132,所述过滤网132的孔径与对应过滤板131的孔径大小相同,其中过滤网132与过滤板131之间一体设置,而每组过滤机构13中位于上方的过滤板131孔径大于下方过滤板131孔径。如图2所示,过滤板131最大开口端的侧壁与过滤筒12内侧壁接触,并通过盖板14将多组过滤板131压紧在过滤筒12内,防止其受茶油浮力影响而歪斜或窜动。由于过滤板131呈漏斗状结构,导致其相较于以往呈圆形的过滤板面积更大,那么也就使得过滤板131及过滤网132上的孔径数量也可相应得到增加,最终使得过滤板131上的液体总流量相较于以往的方式也更大,从而提升了其过滤效率,其中位于上方过滤机构13的孔径大于下方过滤机构13的孔径,而每组过滤机构13中位于上方的过滤板131孔径大于下方过滤板131孔径,当过滤筒12内由上往下流动的液体依次流过孔径逐渐减小的上下多组过滤板131,从而实现了对液体起到逐级过滤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W型冷却管4底部弯折处均设置有排污支管7,其中多组排污支管7底端均与汇流管8连接,且汇流管8上设置有贯穿蓄水箱1底壁的排污总管9,当茶油在W型冷却管4内结束流动后,由于W型冷却管4底端弯折处与其两侧顶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冷榨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箱,该蓄水箱顶部设置有进水管,且其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蓄水箱内还设置有W型冷却管,其中W型冷却管进口端连接有进液管,且W型冷却管出口端连接有出液管,所述W型冷却管底部弯折处均设置有排污支管,其中多组排污支管底端均与汇流管连接,且汇流管上设置有贯穿蓄水箱底壁的排污总管,所述出液管与位于蓄水箱外侧的泵连接,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位于蓄水箱外侧的过滤筒,其中过滤筒内上下设置有多组过滤机构,且过滤筒顶端还设置有将多组过滤机构压紧固定在过滤筒内部的盖板,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上下两组呈漏斗状的过滤板,其中下方过滤板倒扣设置,且过滤板的最小开口端处设置有将其密封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与对应过滤板的孔径大小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冷榨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箱,该蓄水箱顶部设置有进水管,且其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蓄水箱内还设置有W型冷却管,其中W型冷却管进口端连接有进液管,且W型冷却管出口端连接有出液管,所述W型冷却管底部弯折处均设置有排污支管,其中多组排污支管底端均与汇流管连接,且汇流管上设置有贯穿蓄水箱底壁的排污总管,所述出液管与位于蓄水箱外侧的泵连接,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位于蓄水箱外侧的过滤筒,其中过滤筒内上下设置有多组过滤机构,且过滤筒顶端还设置有将多组过滤机构压紧固定在过滤筒内部的盖板,所述过滤机构包括上下两组呈漏斗状的过滤板,其中下方过滤板倒扣设置,且过滤板的最小开口端处设置有将其密封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与对应过滤板的孔径大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冷榨用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丁汀
申请(专利权)人:于都葱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