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擦伤折弯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523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擦伤折弯模具,包括:冲头和凹模,所述凹模包括底座、第一活块和第二活块,所述底座上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活块和所述第二活块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活动连接,并排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冲头位于所述第一活块和所述第二活块的上方;所述冲头下端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状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确保产品折弯后表面无任何擦伤,省却了对外观要求较高产品的修磨工序,且无任何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擦伤折弯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折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擦伤折弯模具。
技术介绍
折弯模具广泛应用于各类金属零件的加工制造。传统折弯模具对产品表面造成擦伤,一些表面质量要求较高产品需要增加修磨工序,以保证表面质量,工序复杂且成本较高。因此,综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折弯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无擦伤折弯模具。本技术主要利用模具闭合时两个活块随冲头、底座形状翻折,从而实现对产品表面无其它方向摩擦,闭合后冲头、凹模贴合无间隙。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无擦伤折弯模具,包括:冲头和凹模,所述凹模包括底座、第一活块和第二活块,所述底座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活块和所述第二活块的下方;所述第一活块和所述第二活块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活动连接,并排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表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活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壁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活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块的一端贴合连接,所述第二活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侧壁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活块与所述第二活块将所述第二凹槽上方的开口封闭;所述冲头位于所述第一活块和所述第二活块的上方;所述冲头下端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状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冲头下端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状均为开口向上的等腰三角形,且开口角度相等;所述冲头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凹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凹槽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平面与竖直面平行。进一步地,所述开口角度为60°-1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块和所述第二活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贴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活块和所述第二活块的结构相同,左右对称设置。较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无擦伤折弯模具,在模具闭合时两个活块随冲头、底座形状翻折,对产品表面无其它方向摩擦,闭合后冲头、凹模贴合无间隙。2、本技术提供的无擦伤折弯模具,能够确保产品折弯后表面无任何擦伤,省却了对外观要求较高产品的修磨工序,且无任何安全隐患。基于上述理由本技术可在模具折弯等领域广泛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状态下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第一活块;3、冲头;4、第二活块;5、第二凹槽;6、第一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擦伤折弯模具,包括:冲头3和凹模,所述凹模包括底座1、第一活块2和第二活块4,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5,位于所述第一活块2和所述第二活块4的下方;所述第一活块2和所述第二活块4与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活动连接,并排位于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表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活块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6的一侧壁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活块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块4的一端贴合连接,所述第二活块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6的另一侧壁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活块2与所述第二活块4将所述第二凹槽5上方的开口封闭。所述冲头3位于所述第一活块2和所述第二活块4的上方;所述冲头3下端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凹槽5的截面形状相同。优选的,所述冲头3下端和所述第二凹槽5的截面形状均为开口向上的等腰三角形,且开口角度相等;所述冲头3位于所述第二凹槽5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凹槽5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凹槽6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平面与竖直面平行。优选的,所述开口角度为60°-110°。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无擦伤折弯模具,包括:冲头3和凹模,冲头3加工成所需尺寸,凹模包括底座1、第一活块2和第二活块4,底座1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6,第一凹槽6的底部中心处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5,位于第一活块2和第二活块4的下方。第一活块2和第二活块4的结构相同,左右对称设置,结构尺寸相等,截面形状为长方形。第一活块2的左端与第一凹槽6的左侧壁面贴合连接,第一活块2的右端与第二活块4的左端贴合连接,第二活块4的右端与第一凹槽6的右侧壁面贴合连接。第一活块2和第二活块4的下表面与第一凹槽6的底面贴合连接。并且,第一活块2与第二活块4将第二凹槽5上方的开口封闭。第一活块2和第二活块4与第一凹槽6的底部活动连接,并排位于第一凹槽6的底部。第一活块2和第二活块4可活动翻折。冲头3位于第一活块2和第二活块4的上方;冲头3下端的截面形状与第二凹槽5的截面形状相同。其中,第二凹槽5和冲头3下端的截面形状均为开口向上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开口角度相等,均为90°;冲头3位于第二凹槽5的正上方,第二凹槽5的中心线与第一凹槽6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该平面与竖直面平行。即,冲头3下端的等腰三角形顶点线与第二凹槽5的等腰三角形顶点连线平行且位于竖直面上。工作过程中,在模具闭合时,冲头3向下运动,第一活块2和第二活块4同步动作,随冲头3、底座1形状翻折。第一活块2顺时针翻折,其右端翻折入第二凹槽5内。第二活块4逆时针翻折,其左端翻折入第二凹槽5内。从而实现对产品表面无其它方向摩擦,闭合后冲头3、凹模贴合无间隙。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擦伤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头(3)和凹模,所述凹模包括底座(1)、第一活块(2)和第二活块(4),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5),位于所述第一活块(2)和所述第二活块(4)的下方;所述第一活块(2)和所述第二活块(4)与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活动连接,并排位于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表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活块(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6)的一侧壁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活块(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块(4)的一端贴合连接,所述第二活块(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6)的另一侧壁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活块(2)与所述第二活块(4)将所述第二凹槽(5)上方的开口封闭;/n所述冲头(3)位于所述第一活块(2)和所述第二活块(4)的上方;所述冲头(3)下端的截面形状与所述第二凹槽(5)的截面形状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擦伤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头(3)和凹模,所述凹模包括底座(1)、第一活块(2)和第二活块(4),所述底座(1)上方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一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二凹槽(5),位于所述第一活块(2)和所述第二活块(4)的下方;所述第一活块(2)和所述第二活块(4)与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活动连接,并排位于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所述第一凹槽(6)的底部表面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第一活块(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6)的一侧壁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活块(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块(4)的一端贴合连接,所述第二活块(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凹槽(6)的另一侧壁面贴合连接;所述第一活块(2)与所述第二活块(4)将所述第二凹槽(5)上方的开口封闭;
所述冲头(3)位于所述第一活块(2)和所述第二活块(4)的上方;所述冲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经纬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长之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