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化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242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化罐,包括湿化罐主体以及设置在湿化罐主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口,进气管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进气管的进气端的下部在水平方向上高于出气端的下部,进气管长度大于等于湿化罐主体进气管方向长度的一半或进气管长度大于出气口到进气管所在壁的最短长度,使得湿化罐中的液体在蒸发凝结在进气管中的水,可以通过进气管的倾斜设置回流到湿化罐中,湿化罐内液体在倾侧时,不会进入进气管,当翻倒时,出气口到进气管所在壁的长度大于进气管的长度,翻转到一定角度,水流会先通过出气口流出,不会进入进气管,同样保证了液体不会流入呼吸治疗设备主机,实现了360°防溢流。贯通的腔室,能够大大降低气流阻抗,提升气流输出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化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可吸入气体供给设备的湿化罐,特别是一种具有防逆流功能的湿化罐,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用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设备通常包括一鼓风机,该鼓风机的出风口经由呼吸管路连接一面罩再与病人进行空气交互。通常情况下,经过加温加湿的空气,病人会感觉更舒适,也更易接受。因此目前现有的通气治疗设备都提供有加湿器装置。通常情况下,鼓风机与加湿器装置,二者是由软管连接的分离部件。加湿器装置一般设置在鼓风机出风口与病人接口之间,通常包含一湿化罐、一加温装置,且湿化罐设置有进风口与鼓风机出风口连接,设置有出风口与用户接口连接,湿化罐内加有一定量的水,自鼓风机进入湿化罐的空气,通过与水接触以及加温装置的加温系统,获得湿度后再进入病人接口。有些通气治疗设备为了携带方便,会将鼓风机和加湿器装置连接在一起。空气从鼓风机出风口流出,进入加湿器装置的湿化罐入口,空气在湿化罐内被加湿后,从加湿器装置出口流出,并进入呼吸管路,最后达到病人接口(例如面罩端)。这种设计存在一个潜在问题,即加湿器装置相对于其正常方位倾转,如何使装置内的水不流入鼓风机、不导致鼓风机损坏甚至引起设备的损坏,这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难题。现有技术中,从结构设计上解决湿化罐内水溢流回鼓风机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增加独立腔室,隔断水与鼓风机出风口的直接通路,如图1所示;另一种是增加隔板并降低水位线,使水位高度远低于鼓风机出风口高度,如图2所示。从加温加湿系统上,增加被动式增强加湿系统,即包含热湿交换材料、加热板、绝缘板等。上述所有方式,为了达到防溢流效果和湿度,不仅结构复杂、阻抗大,降低了通气治疗设备的气流输出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加温湿化的功率。因此,如何设计一种低阻抗防溢流结构,且方便用户清洗和操作的湿化罐是本领域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湿化罐,该湿化罐通过进气口的结构设置,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相对位置设置实现了360°防溢流,从而在使用过程中,提升用户使用的容错率,降低呼吸治疗设备的损坏概率。一种湿化罐,包括湿化罐主体以及设置在湿化罐主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口,所述进气管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的下部在水平方向上高于出气端的下部,所述进气管长度大于等于湿化罐主体进气管方向长度的一半或进气管长度大于或等于出气口到进气管所在壁的最短长度。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在水平方向上上端面长于或等于下端面。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还设置有防逆装置,所述防逆装置为设置在出气端的挡水板。优选的,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引流装置。优选的,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为多个,所述多个引流槽的深度不同。优选的,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筋,所述引流筋为多个,所述多个引流筋的高度不同。优选的,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槽及引流筋,所述引流筋设置在进气管的出气端处。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下端面由进气端到出气端为倾斜向下设置,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3°。优选的,所述湿化罐主体在进气管的进气端处设置有气流引流台。优选的,所述湿化罐主体在出气口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出气口设置在凹槽中,所述凹槽与湿化罐主体之间形成蓄水区,所述湿化罐主体上还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中可拆卸的设置有密封胶塞,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湿化罐主体蓄水区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湿化罐还包括湿化罐盖,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湿化罐盖上,所述湿化罐盖与湿化罐主体可拆卸连接并在使用时保持湿化罐盖和湿化罐主体密封。优选的,所述湿化罐盖包括盖体以及设置在盖体周围的盖体密封件,所述盖体密封件与湿化罐主体连接并且保持湿化罐密封。优选的,所述出气口还包括设置在出气口内圈中的膜片,所述膜片包括一个或多个膜瓣,所述膜瓣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气口的内圈上,所述膜瓣可以沿着出气口的内圈翻折。优选的,所述湿化罐主体包括第一湿化罐主体和第二湿化罐主体,所述第一湿化罐主体与第二湿化罐主体密封连接。优选的,所述湿化罐主体上还设置有导热元件,所述湿化罐主体与导热元件连接处为镂空,所述湿化罐主体与导热元件之间还设置有防水密封圈。本技术提供的湿化罐,进气管的进气端的下部在水平方向上高于出气端的下部,使得湿化罐中的液体在蒸发凝结在进气管中的水,可以通过进气管的倾斜设置回流到湿化罐中,从而不会流入呼吸治疗设备主机,造成呼吸治疗设备主机故障,同时,进气管长度大于等于湿化罐主体进气管方向长度的一半或进气管长度大于出气口到进气管所在壁的最短长度,湿化罐内液体在倾侧时,不会进入进气管,当翻倒时,因为出气口到进气管所在壁的长度小于等于进气管的长度,翻转到一定角度后,水流会优先通过出气口流出,不会通过进气管流出,同样保证了液体不会流入呼吸治疗设备主机,从而实现了360°防溢流。同时本技术的湿化罐采用的是贯通的腔室,能够大大降低气流阻抗,提升气流输出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独立腔室湿化罐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增加隔板并且降低水位线的湿化罐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五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六进气管角度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七进气管长度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八凹槽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八凹槽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九湿化罐盖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十导热元件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十一进气管防逆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十二进气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十三进气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十四进气管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十五进气管气体引流台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十六膜片位置示意图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十六膜片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十七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十八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4为本技术实施例十九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5为本技术湿化罐装置与传统方式湿化罐的不同流量下的压力损失曲线图图26为本技术湿化罐在与呼吸治疗仪组装状态示意图;图27为本技术湿化罐在与呼吸治疗仪组装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湿化罐主体,2-进气管,21-进气端,22-出气端,221-上端面,222-下端面,223-防逆装置,23-引流装置,231-引流筋,232-引流槽,212-气流引流台,3-出气口,4-湿化罐盖,41-盖体,42-盖体密封件,5-凹槽,51-蓄水区,31-膜片,311-第一膜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化罐,包括湿化罐主体以及设置在湿化罐主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口,所述进气管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的下部在水平方向上高于出气端的下部,所述进气管长度大于等于湿化罐主体进气管方向长度的一半或进气管长度大于或等于出气口到进气管所在壁的最短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化罐,包括湿化罐主体以及设置在湿化罐主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口,所述进气管包括进气端和出气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进气端的下部在水平方向上高于出气端的下部,所述进气管长度大于等于湿化罐主体进气管方向长度的一半或进气管长度大于或等于出气口到进气管所在壁的最短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在水平方向上上端面长于或等于下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化罐主体在出气口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出气口设置在凹槽中,所述凹槽与湿化罐主体之间形成蓄水区,所述湿化罐主体上还设置有排水孔,所述排水孔中可拆卸的设置有密封胶塞,所述排水孔设置在湿化罐主体蓄水区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出气端设置有防逆装置,所述防逆装置为设置在出气端的挡水板,所述进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引流装置,所述引流装置包括引流槽和或引流筋,所述引流筋或引流槽有多个,所述多个引流筋的高度不相同,所述引流槽的深度和宽度不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晶张佳郭建明乐志超杜文芝李鑫朱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鱼跃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南京鱼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西藏鱼跃医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