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190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打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包括上连接板体,所述上连接板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第一倒刺与上第二倒刺,所述上第一倒刺位于上第二倒刺的一侧,所述上连接板体的内壁与固定装置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的下端设置有弹力管,所述上连接板体的下端设置有上保护膜,所述弹力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内环,所述连接内环的外壁设置有下连接板体,所述下连接板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保护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3D打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设有固定装置与连接块装置,能够有效的增强假体与椎体之间的紧密度,并能有效的增强假体在人体中固定的牢固度,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3D打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技术介绍
颈椎间盘是位于颈椎两椎体之间,由软骨板、纤维环、髓核组成的一个密封体,上下有软骨板,是透明软骨覆盖于椎体上,下面骺环中间的骨面,上下的软骨板与纤维环一起将髓核密封起来,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颈椎间盘假体需要牢固稳定的固定在人体的内部,以便发挥最大的作用,但是一般的颈椎间盘假体在安装后,患者在进行运动时易发生位置的偏移,从而影响颈椎间盘假体的治疗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3D打印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打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包括上连接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第一倒刺(2)与上第二倒刺(4),所述上第一倒刺(2)位于上第二倒刺(4)的一侧,所述上连接板体(1)的内壁与固定装置(3)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3)的下端设置有弹力管(9),所述上连接板体(1)的下端设置有上保护膜(7),所述弹力管(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内环(8),所述连接内环(8)的外壁设置有下连接板体(5),所述下连接板体(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保护膜(6),所述下连接板体(5)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块装置(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包括上连接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第一倒刺(2)与上第二倒刺(4),所述上第一倒刺(2)位于上第二倒刺(4)的一侧,所述上连接板体(1)的内壁与固定装置(3)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3)的下端设置有弹力管(9),所述上连接板体(1)的下端设置有上保护膜(7),所述弹力管(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内环(8),所述连接内环(8)的外壁设置有下连接板体(5),所述下连接板体(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保护膜(6),所述下连接板体(5)的下端设置有连接块装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3)包括固定连接条(301)、防水连接片(302)、下摩擦片(303)和上摩擦片(304),所述固定连接条(301)的前端与防水连接片(302)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水连接片(302)的前端与下摩擦片(303)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水连接片(302)的前端与上摩擦片(304)的后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人工颈椎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宣煌林海滨高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莆田学院附属医院莆田市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