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138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可开闭地盖设在锅体上,锅盖包括:盖体;烘烤组件,烘烤组件设置在盖体的下方,烘烤组件所在的区域为烘烤区域,盖体朝向锅体的一侧除烘烤区域以外的区域为非烘烤区域,非烘烤区域设有排气通道,烘烤组件工作的状态下,排气通道与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较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技术涉及家电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目前,压力烘烤一体锅大多采用的是一锅两盖结构,对于两个锅盖的收纳极为不便。也有两个锅盖叠置拆卸设置的,而烘烤区域占据了整个上盖部分,内盖上的结构与烘烤盖的结构叠置,使得整个锅盖更加厚重,占据的空间较大,并且不美观。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较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较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可开闭地盖设在锅体上,锅盖包括:盖体;烘烤组件,烘烤组件设置在盖体的下方,烘烤组件所在的区域为烘烤区域,盖体朝向锅体的一侧除烘烤区域以外的区域为非烘烤区域,非烘烤区域设有排气通道,烘烤组件工作的状态下,排气通道与外部连通。通过在锅盖上设置烘烤组件,使得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将盖体朝向锅体的一侧表面分为烘烤区域和非烘烤区域,在保证烘烤组件的烘烤效率的同时将占据锅盖厚度的结构件设置在非烘烤区域中,以减少结构件与烘烤组件之间的叠置,进而可以减小锅盖的整体厚度,以实现锅盖的小型化,增加锅盖的美观性。在烘烤组件工作的状态下,排气通道与外部连通,以使得锅体内的气体能够排出,减少高温气体积聚在锅体内,以将锅体内的水分带走,增加烘烤效率。进一步地,盖体包括反射罩,反射罩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置凹槽,烘烤组件设置在容置凹槽内,容置凹槽以外的区域为非烘烤区域。将烘烤组件设置在容置凹槽内,以使得烘烤区域与非烘烤区域平齐,同时避免因增加烘烤组件而导致锅盖的厚度增加,使得锅盖更轻薄。进一步地,非烘烤区域具有间隔设置的排气通道、止开过孔和探温元件。将排气通道、止开过孔和探温元件在水平方向并行排布,与烘烤组件在重力方向不重叠,减少了锅盖的厚度,有利于锅盖的小型化,减少了锅盖的厚重感,增加了烹饪器具的美观性。进一步地,烘烤组件包括:风扇,风扇设置在盖体上,且风扇的扇叶位于容置凹槽内;发热元件,发热元件安装在容置凹槽内且位于风扇的下方;罩板,罩板具有多个网孔,罩板设置在容置凹槽的槽口处,且罩板与非烘烤区域平齐。风扇的设置便于将发热元件产生的热气扇到锅体内部,有利于气体流动,使得高温气体流入到锅体内,增加了烘烤效率。发热元件工作后,会使得发热元件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风扇工作将高温气体吹向锅体,高温气经过网孔被风扇吹入到锅体内以对锅体内的食物进行烘烤。进一步地,排气通道的侧壁具有第一通孔,烘烤组件与第一通孔连通,气体经排气通道流入到第一通孔、烘烤组件的内部后流入到锅体内。排气通道中的第一通孔与烘烤组件的内部连通,用于维持烘烤组件内部的气体的循环。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进气导通结构,进气导通结构具有进气通道,第一通孔通过进气导通结构与烘烤组件的内部空间连通。进气导通结构可以规划气体的流动方向,以保证气体仅仅进入到烘烤组件的内部空间中,减少了气体在盖体中积聚,避免气体中的水分对盖体的内部电器件造成影响,增加了盖体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了安全隐患。进一步地,烘烤区域与非烘烤区域的面积比为7:3。这样设置使得烹饪器具内的气体形成定向循环,以均匀加热烘烤组件中的食材,保证烘烤效果。进一步地,锅盖还包括内盖,内盖可拆卸地设置在烘烤组件的下方,内盖包括能限压阀组件,内盖安装到烘烤组件的下方后,限压阀组件伸入排气通道中。排气通道中具有与限压阀组件相配合的推杆,推杆推顶限压阀组件,使得限压阀组件在需要时进行排气。进一步地,内盖还包括间隔设置的止开阀和感温过孔,止开阀能伸入非烘烤区域上的止开过孔中,且非烘烤区域上的探温元件能伸入感温过孔中。止开阀和感温过孔均与非烘烤区域对应,避免与烘烤组件产生干涉,同时有利于锅盖的轻薄化。进一步地,锅盖还包括内盖,内盖可拆卸地安装在盖体的下方,盖体还包括:面盖;内衬,内衬安装在面盖的下方;扣合盖,扣合盖安装在内衬的下方,扣合盖具有扣合牙,扣合牙与锅体扣合。扣合盖的设置使得锅盖与锅体之间扣合,避免烹饪器具在工作的过程中被误开盖,增加了烹饪器具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中烹饪器具的一个角度的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烹饪器具未装配内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的一个角度的爆炸图;图5示出了图1中另一个角度的爆炸图;图6示出了图1中锅盖的爆炸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锅盖;2、锅体;3、内盖;4、盖体;5、烘烤组件;6、排气通道;8、第一通孔;9、进气导通结构;11、推杆;13、限压阀组件;17、反射罩;18、容置凹槽;19、风扇;20、发热元件;21、罩板;22、网孔;41、面盖;43、内衬;62、止开阀;99、烘烤区域;100、非烘烤区域;101、止开过孔;102、探温元件;103、第一耦合结构;104、扣合盖;105、扣合牙;106、连接柱;107、扣合转动把手;108、卡接结构;109、开关件;110、第二耦合结构;132、感温过孔;133、止开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烹饪器具存在锅盖较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如图1至图6所示,烹饪器具包括锅盖1和锅体2,锅盖1可开闭地盖设在锅体2上,锅盖1包括盖体4和烘烤组件5,烘烤组件5设置在盖体4的下方,烘烤组件5所在的区域为烘烤区域99,盖体4朝向锅体2的一侧除烘烤区域99以外的区域为非烘烤区域100,非烘烤区域100设有排气通道6,烘烤组件5工作的状态下,排气通道6与外部连通。通过在锅盖1上设置烘烤组件5,使得烹饪器具可以进行烘烤烹饪。将盖体4朝向锅体2的一侧表面分为烘烤区域99和非烘烤区域100,在保证烘烤组件5的烘烤效率的同时将占据锅盖1厚度的结构件设置在非烘烤区域100中,以减少结构件与烘烤组件5之间的叠置,进而可以减小锅盖1的整体厚度,以实现锅盖1的小型化,增加锅盖1的美观性。在烘烤组件5工作的状态下,排气通道6与外部连通,以使得锅体内的气体能够排出,减少高温气体积聚在锅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盖(1)和锅体(2),所述锅盖(1)可开闭地盖设在所述锅体(2)上,所述锅盖(1)包括:/n盖体(4);/n烘烤组件(5),所述烘烤组件(5)设置在所述盖体(4)的下方,所述烘烤组件(5)所在的区域为烘烤区域(99),所述盖体(4)朝向所述锅体(2)的一侧除所述烘烤区域(99)以外的区域为非烘烤区域(100),所述非烘烤区域(100)设有排气通道(6),所述烘烤组件(5)工作的状态下,所述排气通道(6)与外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盖(1)和锅体(2),所述锅盖(1)可开闭地盖设在所述锅体(2)上,所述锅盖(1)包括:
盖体(4);
烘烤组件(5),所述烘烤组件(5)设置在所述盖体(4)的下方,所述烘烤组件(5)所在的区域为烘烤区域(99),所述盖体(4)朝向所述锅体(2)的一侧除所述烘烤区域(99)以外的区域为非烘烤区域(100),所述非烘烤区域(100)设有排气通道(6),所述烘烤组件(5)工作的状态下,所述排气通道(6)与外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4)包括反射罩(17),所述反射罩(17)具有开口朝下的容置凹槽(18),所述烘烤组件(5)设置在所述容置凹槽(18)内,所述容置凹槽(18)以外的区域为所述非烘烤区域(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烘烤区域(100)具有间隔设置的排气通道(6)、止开过孔(101)和探温元件(1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烤组件(5)包括:
风扇(19),所述风扇(19)设置在所述盖体(4)上,且所述风扇(19)的扇叶位于所述容置凹槽(18)内;
发热元件(20),所述发热元件(20)安装在所述容置凹槽(18)内且位于所述风扇(19)的下方;
罩板(21),所述罩板(21)具有多个网孔(22),所述罩板(21)设置在所述容置凹槽(18)的槽口处,且所述罩板(21)与所述非烘烤区域(100)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6)的侧壁具有第一通孔(8),所述烘烤组件(5)与所述第一通孔(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洲何国营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