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培红薯景观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1002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培红薯景观栽培装置,其包括养植装置、供液装置、增氧装置、过滤消毒器和排污阀;其中养植装置包括养植箱、遮光罩和双层支架;养植箱包括箱体和盖板,箱体为中空透明的圆柱结构,盖板中心设有种植孔;供液装置包括营养液池、供液泵、供液管和回液管;增氧装置包括增氧泵和增氧管;回液管上设有过滤消毒器;养植箱底部设有排污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保证景观观赏的情况下,有效解决水培红薯因长期生长过程中,根系扭曲堆积、营养液更新循环不足的问题,同时改变增氧方式,增加养植液溶氧量,最终解决水培红薯根系腐烂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培红薯景观栽培装置
本技术涉及设施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水培红薯景观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红薯又称番薯、地瓜、甘薯等,为旋花科番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藤本植物,短日照作物,喜光喜温,不耐寒,根系发达,较耐旱。水培红薯与土培红薯相比无论在茎叶涨势还是在根系方面,水培方式都具有生长快、根系发达等优势,但目前水培红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较长时间的水培后,尤其在观光园区里,根系腐烂量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原因是根系量逐渐增加且扭曲堆积在一起,但并没有很好的栽培装置有效的解决扭曲堆积问题,还有营养液不能充分循环更新,增氧方式简陋效果不好,溶氧量不足,根系得不到足够的氧气,最终导致腐烂加重,直至蔓延整个根系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水培红薯景观栽培装置,通过设置双层支架、可循环的供液装置、高效的增氧装置、过滤消毒器和排污阀,对栽培装置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能够克服现有水培红薯生产装置在红薯长时间生长过程中出现的根系扭曲堆积在一起,营养液不能充分循环更新,增氧方式不恰当,溶氧量不足,最终导致腐烂加重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培红薯景观栽培装置,其包括养植装置、供液装置、增氧装置、过滤消毒器和排污阀;所述养植装置,包括养植箱、遮光罩和双层支架;所述养植箱,包括箱体和盖板;所述箱体为中空透明圆柱形结构,包括箱壁和底面;所述盖板为圆盘状结构且其中心位置设有种植孔;所述遮光罩设于所述养植箱的外部;所述双层支架设于所述养植箱的内部;所述供液装置,包括营养液池、供液泵、供液管和回液管;所述供液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营养液池内,所述供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箱壁的进液口相连,所述供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供液泵相连;所述回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箱壁的溢流口相连;所述回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营养液池相连;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增氧泵和增氧管,所述增氧泵设于所述养植箱的外部,所述增氧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增氧泵相连,所述增氧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箱壁上的增氧管进口设于所述养植箱的内底面上,所述增氧管的第二端盘成矩形网状结构,所述增氧管的管壁上均匀设有气孔;所述过滤消毒器,设于所述回液管上;以及所述排污阀,设于所述箱壁的底部,通过排污口与所述箱壁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养植箱的盖板设有倒L形边沿。优选地,所述种植孔的四周设有T形边沿。优选地,所述双层支架包括上层支架、下层支架和多个支腿;所述支腿的顶部与所述上层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腿的中部与所述下层支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增氧管进口、溢流口设于箱壁靠近顶部的位置,所述增氧管进口的位置高于溢流口。优选地,所述进液口、排污口设于所述箱壁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排污口的位置低于进液口。本技术的效果如下:1、本技术使用的营养液从养植箱底部供给,多余的营养液从上部溢流口回流,保证营养液的充分循环更新。2、本技术通过遮光罩和透明箱壁,可以随时观察植物根系的生长状况,也可以随时对根系进行遮光处理保证根系生长需要的暗环境,方便观赏。3、本技术的双层根系支撑架保证根系不会坠落到底部,将植株下拉损伤。4、本技术能提高水分、氧气的有效供给,增加生长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水培红薯景观栽培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养植箱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盖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架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为本技术的增氧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养植箱;2-盖板;3-遮光罩;4-双层支架;5-增氧装置;6-排污阀;7-增氧泵;8-过滤消毒器;9-供液泵;10-营养液池;11-供液管;12-回液管;101-箱壁;102-底面;103-溢流口;104-增氧管进口;105-进液口;106-排污口;201-盖板主体;202-种植孔;203-倒L形边沿;204-T形边沿;401-上层支架;402-下层支架;403-支腿;501-增氧管;502-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水培红薯景观栽培装置,包括养植箱1,盖板2,遮光罩3,双层支架4,排污阀6,增氧泵7,过滤消毒器8,供液泵9和营养液池10;养植箱1的箱体为中空透明圆柱形结构,便于观赏根部。养植箱1的箱体包括箱壁101和底面102,其中箱壁101上部设有溢流口103和增氧管进口104,溢流口103的垂直高度低于增氧管进口104,避免液体流入增氧管进口104,箱壁101底部设进液口105和排污口106,进液口105连接供液管11,进液口105的高度高于排污口106的高度,保证污水可以从排污口106排走;盖板2包括盖板主体201、种植孔202和倒L形边沿203,其中种植孔202四周设有T形边沿204,可以防止盖板上的凝结水通过种植孔202流入到箱壁内,倒L形边沿203可以将盖板2固定到养植箱1上防止盖板2侧滑;遮光罩3为黑色不透明材料,当不观赏根部结构时,覆盖在养植箱1的箱壁101四周,起到遮光作用保证根系生长所需的暗环境;双层支架4包括上层支架401、下层支架402和四个支腿403,上层支架401为田字结构,下层支架402为十字结构,上下两层分别固定连接到支腿403上。双层支架4起到支撑固定红薯根系的作用,当红薯根系逐渐长大长多时,根系搭在上下两层支架401和402上,防止根系下沉到底部;增氧装置5包括增氧管501和增氧泵7,增氧管501末端盘成矩形网状结构,增氧管上面均匀设有气孔502,矩形网状结构的增氧管安放在养植箱的内底面102上,氧气可以从底部均匀供给红薯根系吸收;排污阀6设置安装在排污口106上;过滤消毒器8设于回液管上,对回液进行过滤和消毒;供液泵9、供液管11、回液管12和营养液池10构成供液系统。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水培红薯植株安放于养植箱1内,叶茎从盖板主体201上的种植孔202中伸出,根系初期托于双层支架4的上层支架401上,生长中后期分出根系托于下层支架402上。遮光罩3为黑色不透明材料,当需观赏植株根部结构时摘下,不需观赏时,则覆盖在养植箱1的箱壁101四周,起到遮光作用,保证根系生长所需的暗环境,营养液池10内的营养液经过供液泵9增压,通过供液管11输送到养植箱1底部进液口105,营养液从养植箱底部供给植株吸收,未被植株吸收的营养液汇集到养植箱1上部,多余的营养液从溢流口103回流到营养液池,这样从底部供液,从上部回流保证了营养液的充分循环。增氧泵7通过增氧管501将氧气输送到养植箱1底部中,为营养液增加氧气供给,从底部到上部的供氧模式保证了植物根系的吸收,养植期间定期开放排污阀6,将植株根部沉积的杂质从排污口106中排出,保证养植箱1的水质清洁,促进红薯生长。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培红薯景观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养植装置、供液装置、增氧装置、过滤消毒器和排污阀;/n所述养植装置,包括养植箱、遮光罩和双层支架;所述养植箱,包括箱体和盖板;所述箱体为中空透明圆柱形结构,包括箱壁和底面;所述盖板为圆盘状结构且其中心位置设有种植孔;所述遮光罩设于所述养植箱的外部;所述双层支架设于所述养植箱的内部;/n所述供液装置,包括营养液池、供液泵、供液管和回液管;所述供液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营养液池内,所述供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箱壁的进液口相连,所述供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供液泵相连;所述回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箱壁的溢流口相连;所述回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营养液池相连;/n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增氧泵和增氧管,所述增氧泵设于所述养植箱的外部,所述增氧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增氧泵相连,所述增氧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箱壁上的增氧管进口设于所述养植箱的内底面上,所述增氧管的第二端盘成矩形网状结构,所述增氧管的管壁上均匀设有气孔;/n所述过滤消毒器,设于所述回液管上;以及/n所述排污阀,设于所述箱壁的底部,通过排污口与所述箱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培红薯景观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养植装置、供液装置、增氧装置、过滤消毒器和排污阀;
所述养植装置,包括养植箱、遮光罩和双层支架;所述养植箱,包括箱体和盖板;所述箱体为中空透明圆柱形结构,包括箱壁和底面;所述盖板为圆盘状结构且其中心位置设有种植孔;所述遮光罩设于所述养植箱的外部;所述双层支架设于所述养植箱的内部;
所述供液装置,包括营养液池、供液泵、供液管和回液管;所述供液泵固定安装在所述营养液池内,所述供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箱壁的进液口相连,所述供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供液泵相连;所述回液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箱壁的溢流口相连;所述回液管的第二端与所述营养液池相连;
所述增氧装置包括增氧泵和增氧管,所述增氧泵设于所述养植箱的外部,所述增氧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增氧泵相连,所述增氧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箱壁上的增氧管进口设于所述养植箱的内底面上,所述增氧管的第二端盘成矩形网状结构,所述增氧管的管壁上均匀设有气孔;
所述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辉鲍仁蕾傅长智张天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