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无土栽培盆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100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盆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无土栽培盆栽。包括种植区以及养料区,所述盆栽主体为中间设有隔板的箱体结构,所述隔板上方为上方设有开口的种植区,所述种植区植物根系通过隔板上贯穿的栽培孔伸入到下方的养料区,所述养料区内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头,通过所述雾化喷头将配比好的营养液进行雾化为植物根系提供养分。本装置不需要泥土,使得适用很多的家庭,同时由于整个盆栽种植是透明的过程可以全程观测,更添加了种植乐趣,同时可以种植更多根系深的植物,种植种类多,植物更易成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用无土栽培盆栽
本技术涉及盆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用无土栽培盆栽。
技术介绍
盆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地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区。盆景源于中国,盆景一般有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盆景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但是由于泥土有限,使得对盆栽的种类要求严格价格昂贵,现在很多家庭更喜欢种植一些价格便宜可以长出可食用的蔬菜、水果类盆栽,然而是采用泥土栽培,在浇灌中会使得泥水溢出不适合现在公寓式住宅使用,基于这些缺陷我们设计出一种家用无土栽培盆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家用无土栽培盆栽。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家用无土栽培盆栽,包括种植区1以及养料区2,所述盆栽主体为中间设有隔板3的箱体结构,所述隔板3上方为上方设有开口的种植区1,所述种植区1植物根系通过隔板上贯穿的栽培孔4伸入到下方的养料区2,所述养料区2内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头5,通过所述雾化喷头5将配比好的营养液进行雾化为植物根系提供养分。整个所述盆栽主体为透明防腐蚀的钢化玻璃组成。所述雾化喷头5包括上雾化头501、下雾化头502,所述下雾化头502为上端设置有开口的圆柱形腔体结构,该腔体为溶液腔503,所述下雾化头502的开口处外边缘与上雾化头501的内边缘螺纹连接,所述下雾化头502的溶液腔503内竖直设置有与之一体成型的雾化内芯504,所述雾化内芯504内设置有贯穿的气孔505,雾化内芯504下端与气体管连通,所述雾化内芯504外侧套装有可以拆卸的雾化外芯506,所述雾化外芯506内壁与雾化内芯504外壁形状相同且尺寸略大于雾化内芯504外壁从而形成负压吸液腔507,所述雾化外芯506底部设置有与溶液腔503底部相贴合的外芯檐508,所述外芯檐508上设置有吸水孔509;所述雾化外芯506与雾化内芯504顶部气孔50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雾化孔510,所述雾化孔510上方设置有挡块6,挡块6与雾化孔510存在间隙,所述挡块6固定在上雾化头501上。所述挡块6为半球体,所述挡块6弧形面正对着雾化孔510。所述雾化内芯504下方从下雾化头502底部延伸出去,所述雾化内芯504下方的延伸段上设置有螺纹,所述养料区2底板设置有与之配合的螺纹孔201;所述雾化内芯504下方的延伸段穿过养料区2底板与气体管连通。所述下雾化头502底部四周设置有营养液入口7。所述螺纹孔201四周设置有与下雾化头502相匹配的圆形凹槽202,当雾化内芯504下方的延伸段旋入螺纹孔201时,下雾化头502旋入圆形凹槽202,下雾化头502的底板与养料区高度一致。所述上雾化头501为环形螺纹圈状,所述挡块6设置在上雾化头501中心,通过四条圆形阵列的肋条8与上雾化头501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不需要泥土,使得适用很多的家庭,同时由于整个盆栽种植是透明的过程可以全程观测,更添加了种植乐趣,同时可以种植更多根系深的植物,种植种类多,植物更易成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雾化头示意图;图3为角雾化头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家用无土栽培盆栽,包括种植区1以及养料区2,所述盆栽主体为中间设有隔板3的箱体结构,所述隔板3上方为上方设有开口的种植区1,所述种植区1植物根系通过隔板上贯穿的栽培孔4伸入到下方的养料区2,所述养料区2内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头5,通过所述雾化喷头5将配比好的营养液进行雾化为植物根系提供养分。整个所述盆栽主体为透明防腐蚀的钢化玻璃组成。所述雾化喷头5包括上雾化头501、下雾化头502,所述下雾化头502为上端设置有开口的圆柱形腔体结构,该腔体为溶液腔503,所述下雾化头502的开口处外边缘与上雾化头501的内边缘螺纹连接,所述下雾化头502的溶液腔503内竖直设置有与之一体成型的雾化内芯504,所述雾化内芯504内设置有贯穿的气孔505,雾化内芯504下端与气体管连通,所述雾化内芯504外侧套装有可以拆卸的雾化外芯506,所述雾化外芯506内壁与雾化内芯504外壁形状相同且尺寸略大于雾化内芯504外壁从而形成负压吸液腔507,所述雾化外芯506底部设置有与溶液腔503底部相贴合的外芯檐508,所述外芯檐508上设置有吸水孔509;所述雾化外芯506与雾化内芯504顶部气孔505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贯穿的雾化孔510,所述雾化孔510上方设置有挡块6,挡块6与雾化孔510存在间隙,所述挡块6固定在上雾化头501上。所述挡块6为半球体,所述挡块6弧形面正对着雾化孔510。所述雾化内芯504下方从下雾化头502底部延伸出去,所述雾化内芯504下方的延伸段上设置有螺纹,所述养料区2底板设置有与之配合的螺纹孔201;所述雾化内芯504下方的延伸段穿过养料区2底板与气体管连通。所述下雾化头502底部四周设置有营养液入口7。所述螺纹孔201四周设置有与下雾化头502相匹配的圆形凹槽202,当雾化内芯504下方的延伸段旋入螺纹孔201时,下雾化头502旋入圆形凹槽202,下雾化头502的底板与养料区高度一致。所述上雾化头501为环形螺纹圈状,所述挡块6设置在上雾化头501中心,通过四条圆形阵列的肋条8与上雾化头501固定。使用方法:首先将接有小型气泵的盆栽调试好,将经过处理生根的植物放置在栽培孔4上,将根系伸入到养料区2内,在将调好的营养液倒入盆栽,打开气泵,气泵的空气通过贯穿的气孔505进入,在雾化孔510处由于气流作用,吸液腔507产生负压将营养液吸入,当到达挡块6处喷出雾化,使得植物更细吸收雾化后的营养液。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无土栽培盆栽,包括种植区(1)以及养料区(2),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栽主体为中间设有隔板(3)的箱体结构,所述隔板(3)上方为上方设有开口的种植区(1),所述种植区(1)植物根系通过隔板上贯穿的栽培孔(4)伸入到下方的养料区(2),所述养料区(2)内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头(5),通过所述雾化喷头(5)将配比好的营养液进行雾化为植物根系提供养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无土栽培盆栽,包括种植区(1)以及养料区(2),其特征在于:所述盆栽主体为中间设有隔板(3)的箱体结构,所述隔板(3)上方为上方设有开口的种植区(1),所述种植区(1)植物根系通过隔板上贯穿的栽培孔(4)伸入到下方的养料区(2),所述养料区(2)内设置有多个雾化喷头(5),通过所述雾化喷头(5)将配比好的营养液进行雾化为植物根系提供养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无土栽培盆栽,其特征在于:整个所述盆栽主体为透明防腐蚀的钢化玻璃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无土栽培盆栽,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头(5)包括上雾化头(501)、下雾化头(502),所述下雾化头(502)为上端设置有开口的圆柱形腔体结构,该腔体为溶液腔(503),所述下雾化头(502)的开口处外边缘与上雾化头(501)的内边缘螺纹连接,所述下雾化头(502)的溶液腔(503)内竖直设置有与之一体成型的雾化内芯(504),所述雾化内芯(504)内设置有贯穿的气孔(505),雾化内芯(504)下端与气体管连通,所述雾化内芯(504)外侧套装有可以拆卸的雾化外芯(506),所述雾化外芯(506)内壁与雾化内芯(504)外壁形状相同且尺寸略大于雾化内芯(504)外壁从而形成负压吸液腔(507),所述雾化外芯(506)底部设置有与溶液腔(503)底部相贴合的外芯檐(508),所述外芯檐(508)上设置有吸水孔(509);所述雾化外芯(506)与雾化内芯(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欣孟万成蚁绿琦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鑫淼源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