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接触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接触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有用于电子电路基板的EMC(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措施的接触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接触件具有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部采用向与电子电路基板的零件安装面平行的方向突出的形状。弹性接触部构成为能随着弹性变形而向与电子电路基板的零件安装面平行的方向进退。弹性接触部通过处于突出方向顶端的接触部与垂直于电子电路基板的零件安装面配置的非接触面(例如壳体的面板面)加压接触。由此,电子电路基板与上述的非接触面经由接触件电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23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超过常温的高温环境下(例如汽车的发动机室等)持续长期使用如上所述的接触件的情况下,接触件的直流电阻值会上升。若接触件的直流电阻值上升,则可能引起EMC措施的效果的降低。因此,在假定在如上所述的高温环境下使用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触件,能将第一面与垂直于所述第一面配置的第二面电连接,所述接触件具备:/n基部,具有软钎焊连接于所述第一面的接合面;以及/n弹性接触部,弹性变形而与所述第二面加压接触,其中,/n所述弹性接触部具有:面状部,构成为面状;以及突起部,在所述面状部所具有的一面从该一面突出,所述弹性接触部构成为通过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第二面加压接触,/n所述突起部构成为:将与所述一面垂直的方向的尺寸设为高度H,将与所述一面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长度L,所述高度H与所述长度L的尺寸比H/L满足0.25≤H/L≤0.44。/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9 JP 2018-0652851.一种接触件,能将第一面与垂直于所述第一面配置的第二面电连接,所述接触件具备:
基部,具有软钎焊连接于所述第一面的接合面;以及
弹性接触部,弹性变形而与所述第二面加压接触,其中,
所述弹性接触部具有:面状部,构成为面状;以及突起部,在所述面状部所具有的一面从该一面突出,所述弹性接触部构成为通过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第二面加压接触,
所述突起部构成为:将与所述一面垂直的方向的尺寸设为高度H,将与所述一面平行的方向的尺寸设为长度L,所述高度H与所述长度L的尺寸比H/L满足0.25≤H/L≤0.4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件,其中,
所述突起部构成为所述高度H满足0.089mm≤H≤0.296mm并且所述长度L满足0.226mm≤L≤0.788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触件,其中,
在规定了x轴和y轴与所述接合面平行,且z轴与所述接合面垂直,所述接合面朝向z轴负方向的三维正交坐标系的情况下,
所述基部具有:
顶板部,构成朝向所述基部的z轴正方向的面;
第一垂下设置壁,至少包括从所述顶板部的y轴负方向的端部弯曲并向z轴负方向延伸的部分;
第二垂下设置壁,至少包括从所述顶板部的y轴正方向的端部弯曲并向z轴负方向延伸的部分;
第一底板部,至少包括从所述第一垂下设置壁的z轴负方向的端部弯曲并向y轴正方向延伸的部分;以及
第二底板部,至少包括从所述第二垂下设置壁的z轴负方向的端部弯曲并向y轴负方向延伸的部分,
所述接合面由所述第一底板部和所述第二底板部的朝向z轴负方向的面构成,
所述弹性接触部具有:
垂下部,至少包括从所述顶板部的x轴负方向的端部弯曲并向z轴负方向延伸的部分;
水平延伸部,至少包括从所述垂下部的z轴负方向的端部弯曲并向x轴正方向延伸的部分;
第一倾斜部,至少包括从所述水平延伸部的x轴正方向的端部弯曲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达哉,石黑允昌,
申请(专利权)人:北川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