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介质管线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090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13
用于介质管线的连接装置(1),具有联接元件(2)、插入件(3)和固定元件(4),其中,联接元件(2)具有连接开口(5)和流体通道(6),其中,插入件(3)可以插入到连接开口(5)中,并且其中,插入件(3)可以借助于固定元件(4)安装联接元件(2)上。这种连接装置(1),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即,固定元件(4)具有至少一个控制面(7),在将插入件(3)在装配力的作用下插入连接开口(5)中时,插入件(3)以这样的方式作用在控制面(7)上,即,使固定元件(4)抵抗复位力从起始位置中运动出来,并在足够的装配力的情况下插入件(3)从控制面(7)上滑过,以使固定元件(4)以形状配合的方式锁定插入件(3),其中在不足够的装配力的情况下固定元件(4)再次将插入件(4)从连接开口(5)中推挤出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介质管线的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介质管线的连接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联接元件、至少一个插入件和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其中,所述联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开口和至少一个流体通道,其中,所述插入件,特别地在平行于或同轴于连接开口的中心轴线定向的轴向方向上,可以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连接开口中。所述插入件可以借助于固定元件固定在联接元件上。
技术介绍
用于介质管线的连接装置在现有技术中以多种设计方案为人熟知。在这种类型的连接装置中,连接开口用于将连接装置的流体通道与介质管线连接起来。例如,在联接元件的连接开口中使用所谓的压入盒,所述压入盒在连接开口内与联接元件牢固地连接,并提供用于介质管线的连接接口,例如用于连接插头的容纳部(Aufnahme)。术语“介质管线”基本上被理解为是指用于任何流动和/或压力介质,例如气体或液体的管线连接。介质管线基本上是管道或软管管线以及它们的连接元件和联接元件,它们是用于引导介质的系统的一部分。特别地,这种介质管线由塑料制成。现有技术已知的连接装置通常具有高的安装费用和/或不适于施加针对压力应用所需的保持力,这可能导致连接装置的损坏。另外,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连接装置易于发生不正确的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基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连接装置,在该连接装置中减少了装配费用,可以施加大的保持力并且减少了不正确的装配的风险。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的特征来实现,即,固定元件被可动地保持在联接元件上,特别是相对于连接开口的中心轴线,优选地,在一个假想的运动平面中,相对于该运动平面,连接开口的中心轴线是平面法线,并且固定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控制面。当将插入件在装配力的作用下插入连接开口中时,插入件以这样的方式作用在控制面上,即,固定元件在抵抗回复力下,特别地相对于连接开口的中心轴线,优选地在运动平面中,被从起始位置中移动出来,在该起始位置中,固定元件会锁定插入件。抵抗由插入件的插入引起的固定元件的运动的复位力通过固定元件的至少部分弹性的变形产生,该变形特别地通过所述运动引起。特别地,在足够的装配力的情况下,插入件在控制面上滑过,从而使固定元件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再次逆向地朝起始位置的方向运动,并与插入件以形状配合的方式锁定在一起。因此,固定元件处于起始位置上,通过插入件的插入暂时地偏转到中间位置,然后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再次朝起始位置运动,其中,插入件被形状配合地锁定。装配力通常在70N和90N之间,特别地为大约80N。在该装配力下确保插入件牢固地与联接元件或固定元件锁定在一起。固定元件的复位力在30N和60N之间。如果至少通过作用在控制面上的一部分装配力克服复位力,直到插入件可以在控制面上滑出或滑过并且释放固定元件在相反的方向上的运动,则基本上平行于连接开口的中心轴线作用的装配力就是足够的。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装配力通过控制面传递到固定元件上,并引起固定元件在运动平面内的运动。该运动又是固定元件变形的原因,由此产生复位力。连接开口的中心轴线是固定元件的运动平面的平面法线。总的来说,装配力必须足够大,以便不仅引起固定元件在控制面上的运动,而且克服在插入时在插入件上和在固定元件上的摩擦力以及用于在插入件上的密封件的变形力。如果固定元件在控制面上没有如此远地运动,使得插入件可以在控制面上滑过或滑出,则装配力或施加装配力的持续时间是不足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复位力在结构上被如此地调整和选择,即固定元件在复位力的作用下被再次运动到起始位置,并且插入件借助于控制面至少部分地再次被从连接开口中推挤出来。由此确保可立即识别出不正确的装配。复位力在每种情况下被如此地选择和在结构上进行调整,例如通过选择固定元件的材料和/或固定元件的变形程度,使固定元件不会保持在自锁的中间位置上。因此,固定元件在正确的装配下或者处于起始位置上并锁定插入件,或者固定元件在偏转后再次处于起始位置上并将插入件逆着装配方向,沿着连接开口的中心轴线,再次从连接开口中推挤出来。根据连接装置的第一设计方案规定,固定元件具有至少两个控制面。特别地规定,控制面相对于固定元件的运动平面具有在30°和50°之间的倾斜度。为了将力均匀地传递到固定元件上,有利的是,设置两个控制面,特别是彼此并排布置的控制面。控制面优选地被相同地设计成并且相同地倾斜。还规定,控制面是凸或凹地拱曲的。控制面在任何情况下都被设计成使得平行于连接开口的中心轴线指向的作用在控制面上的力引起固定元件的运动,特别是在所述力与其正交地指向的运动平面中。根据连接装置的另一个设计方案规定,固定元件在联接元件上的至少一个凹槽中被引导。凹槽至少部分地围绕连接开口。凹槽至少部分和/或完全穿过围绕连接开口的壁。优选地,出于稳定性的原因规定,凹槽具有至少一个桥接片,优选地在两个和五个桥接片之间,并且一个或多个桥接片以稳定的方式与凹槽搭接。一个或多个桥接片防止围绕凹槽的壁在凹槽的区域中被过度削弱并且防止壁的剩余区域分离,特别是在平行于连接开口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优选地还规定,如此地布置至少一个桥接片,特别是两个桥接片,优选地四个桥接片,使得固定元件的可动性受到桥接片的限制,特别是使得这个桥接片或这些桥接片限定中间位置的位置。在中间位置,插入件可以在控制面上滑过,从而随后对控制面不再施加力,由此复位力使固定元件运动到起始位置。特别是为了增加保持力,根据连接装置的另一个设计方案,已经发现有利的是,规定固定元件具有至少两个,特别是至少四个,优选至少六个锁定面,这些锁定面在装配状态下与插入件,特别是在插入件上的固定凸缘形状配合地共同作用。当插入件被插入时,锁定面和固定元件被如此地移动,使得插入件可以通过它们。然后,当插入件在控制面上滑过并如此深地插入连接开口中,以至于固定元件在复位力的作用下被再次移动到其起始位置时,锁定面也被移动到位,在该位置上锁定面与插入件,特别是与在插入件上的固定凸缘,形状配合地共同作用,并且防止插入件在平行于连接开口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特别是逆着装配方向出来。锁定面优选地被布置成使得它们在起始位置中穿过在联接元件的围绕连接开口的壁中的凹槽。连接装置的另一个设计方案规定,在固定元件的凸出部上形成至少一个锁定面,并且在凸出部上也形成控制面。优选地,控制面与锁定面相邻地形成。固定元件优选地具有至少两个或多个凸出部,并且在每个凸出部上形成至少一个锁定面和/或至少一个控制面。锁定面优选地形成在突出部的一侧上,并且控制面形成在突出部的相对的一侧上。通过控制面的倾斜,控制面特别地与锁定面相邻接地形成。根据连接装置的另一个设计方案规定,固定元件这样地构造,使得其至少部分地包围联接元件并且因此在装配状态下也包围插入的插入件,即,使得固定元件的第一端部区域和第二端部区域彼此相对地布置,特别是在连接开口的中心轴线的相对的侧面上。为此,已经发现有利的是,固定元件具有在俯视图中基本上为C形的横截面。固定元件具有例如两个,特别是弯曲的支腿和一个,特别是弯曲的,连接该支腿的背部。因此,在俯视图中,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介质管线的连接装置(1),其具有至少一个联接元件(2)、至少一个插入件(3)和至少一个固定元件(4),其中,所述联接元件(2)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开口(5)和至少一个流体通道(6),其中,所述插入件(3)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连接开口(5)中,并且其中,所述插入件(3)能够借助于固定元件(4)安装在联接元件(2)上,/n其特征在于,/n所述固定元件(4)被可动地保持在联接元件(2)上,所述固定元件(4)具有至少一个控制面(7),在将插入件(3)在装配力的作用下插入连接开口(5)中时,所述插入件(3)以这样的方式作用在控制面(7)上,即,使固定元件(4)抵抗复位力从起始位置中移动出来,通过固定元件(4)的至少部分弹性的变形产生所述复位力,并在足够的装配力的情况下所述插入件(3)在控制面(7)上滑过,使得所述固定元件(4)通过复位力的作用再次移动到起始位置上并与所述插入件(3)以形状配合的方式锁定在一起,或者在不足够的装配力的情况下所述固定元件(4)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再次移动到起始位置上并且借助于控制面(7)使插入件(4)至少部分地再次被从连接开口(5)中推挤出来。/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328 DE 102018107507.31.一种用于介质管线的连接装置(1),其具有至少一个联接元件(2)、至少一个插入件(3)和至少一个固定元件(4),其中,所述联接元件(2)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开口(5)和至少一个流体通道(6),其中,所述插入件(3)能够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连接开口(5)中,并且其中,所述插入件(3)能够借助于固定元件(4)安装在联接元件(2)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元件(4)被可动地保持在联接元件(2)上,所述固定元件(4)具有至少一个控制面(7),在将插入件(3)在装配力的作用下插入连接开口(5)中时,所述插入件(3)以这样的方式作用在控制面(7)上,即,使固定元件(4)抵抗复位力从起始位置中移动出来,通过固定元件(4)的至少部分弹性的变形产生所述复位力,并在足够的装配力的情况下所述插入件(3)在控制面(7)上滑过,使得所述固定元件(4)通过复位力的作用再次移动到起始位置上并与所述插入件(3)以形状配合的方式锁定在一起,或者在不足够的装配力的情况下所述固定元件(4)在复位力的作用下再次移动到起始位置上并且借助于控制面(7)使插入件(4)至少部分地再次被从连接开口(5)中推挤出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元件(4)具有至少两个控制面(7),特别是所述控制面(7)相对于固定元件(4)的运动平面(B)具有在30°和50°之间的倾斜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元件(4)被在所述联接元件(2)上的至少一个凹槽(9)中引导,特别地所述凹槽(9)具有至少一个桥接片(10),优选地在两个和五个桥接片(10)之间,并且所述桥接片(10)以稳定的方式桥接所述凹槽(9),特别地至少一个桥接片(10)限制所述固定元件(4)的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元件(4)具有至少两个,特别是至少四个,优选至少六个锁定面(12),所述锁定面在锁定的装配状态下以形状配合的方式与所述插入件(3),特别是与所述插入件(3)上的固定凸缘(13)共同作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装置(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元件(4)的凸出部(22)上形成至少一个锁定面(12),并且在所述凸出部(22)上也形成至少一个控制面(7),特别是与所述锁定面(12)邻接地形成至少一个控制面(7)。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
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元件(4)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联接元件(2),使得所述固定元件(4)的第一端部区域(14)和第二端部区域(15)彼此相对置地布置,特别是所述固定元件(4)具有在俯视图中基本上呈C形的横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装置(1),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元件(4)的第一端部区域(14)和/或第二端部区域(15)中形成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库斯·瓦施凯维茨埃费林·罗索夫斯基马库斯·哈斯贝格约赫姆安德烈亚斯·黑布阿德里安·克莱尔哈拉尔德·哈根米夏埃多·布龙巴赫弗兰克·恩格尔哈德伊哈布·阿托姆
申请(专利权)人: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