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车驱动电机的组合式磁钢及其装配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725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轮车驱动电机的组合式磁钢及其装配工艺,该电机包括电磁感应连接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和永磁磁钢,所述转子铁芯设有若干在其第一内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的铁芯槽,各所述铁芯槽内嵌装有呈平行分段叠放组合的若干永磁磁钢单元,单个铁芯槽内相邻永磁磁钢单元之间的相同磁极呈接触叠放状;且单个铁芯槽内的各永磁磁钢单元的厚度和宽度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耐温特性好、易于加工,且不易破损,有利于提高三轮车驱动电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轮车驱动电机的组合式磁钢及其装配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三轮车驱动电机的组合式磁钢,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组合式磁钢的装配工艺。
技术介绍
三轮车由于具有较好的装载能力,相对于两轮车具有自身的特定优势,因此具有较大的市场应用需求。然而,三轮车所采用的驱动技术一直沿用传统的电机驱动技术,几乎没有出现真对三轮车的创新驱动技术公开,具体来说:采用安装在绕组上的霍尔传感器进行转子位置的传感检测,同时采用方波控制驱动,其中,霍尔传感器在绕组发热环境下长时间使用后,自身结构容易发生损害,导致三轮车存在较高的故障率,同时现有的控制方式存在提速性能差,电机工作效率低下,成本高。申请人还特别留意到三轮车由于通常需要具备较好的装载能力,同时也同样具有两轮车的使用功能,其应用的负载范围非常宽,所以当三轮车进行使用时,由于其对应的负载范围宽且不确定,因此要求的三轮车电机在驱动时需要具有优异的提速性能,现有的三轮车驱动控制方案相对近年来的技术发展已显得相对落后了。因此,基于本申请人的技术研发团队在电动车驱动领域的多年专注研发经验和累积的应用数据经验希望寻求系统性技术方案来提升三轮车驱动的技术水平,推进三轮车的应用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车驱动电机的组合式磁钢及其装配工艺,耐温特性好、易于加工,且不易破损,有利于提高三轮车驱动电机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轮车驱动电机的组合式磁钢,该电机包括电磁感应连接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和永磁磁钢,所述转子铁芯设有若干在其第一内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的铁芯槽,各所述铁芯槽内嵌装有呈平行分段叠放组合的若干永磁磁钢单元,单个铁芯槽内相邻永磁磁钢单元之间的相同磁极呈接触叠放状;且单个铁芯槽内的各永磁磁钢单元的厚度和宽度相等。优选地,所述转子铁芯设有若干在其第一内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的第一铁芯斜槽以及若干在其第一内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的第二铁芯斜槽,其中,第一铁芯斜槽和第二铁芯斜槽之间具有夹角且在第一内圆周上呈交替分布,且第一铁芯斜槽和第二铁芯斜槽内分别嵌装有呈平行分段叠放组合的若干永磁磁钢单元。优选地,各永磁磁钢单元的长度相等或长度不相等。优选地,所述永磁磁钢单元的长径比范围为0.18-0.2;所述永磁磁钢单元的厚度范围为1.1-2mm。优选地,,所述永磁磁钢单元的长度范围为10-30mm。优选地,所述永磁磁钢单元的材料为钕铁硼。优选地,单个铁芯槽内嵌装有3-6个永磁磁钢单元。优选地,一种如上所述的组合式磁钢的装配工艺,包括如下装配步骤:B10)、根据所述铁芯槽的长度向所述铁芯槽内依次插入所需数量的永磁磁钢单元,各永磁磁钢单元在所述铁芯槽内呈平行分段叠放组合结构,且单个铁芯槽内相邻永磁磁钢单元之间的相同磁极呈接触叠放状;B20)、在转子铁芯两端分别同轴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转子铁芯和第二挡板之间的插装槽分别对应配合;B30)、通过锁紧件与各插装槽的插装配合,将第一挡板、转子铁芯和第二挡板锁紧为一体,可防止在单个铁芯槽内的永磁磁钢单元由于同极相斥被弹出。优选地,所述转子铁芯设有若干在其第二内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的插装槽;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外周均呈圆型形状,且分别与所述转子铁芯同心安装分布,同时所述第二内圆周与第一内圆周呈同心分布,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外径均大于所述第一内圆周的直径。优选地,所述转子铁芯包括若干转子铁芯冲片,其中,各转子铁芯冲片设有在其第三内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的叠压槽,通过紧固件与各叠压槽的插装配合,将所述转子铁芯冲片锁紧叠压为一体;该叠压槽与所述插装槽在内圆周方向上呈交替分布。本申请考虑到在转子槽内的永磁磁钢过长会导致其长径比过小、耐温下降;而且永磁磁钢过长增加加工难度,加工尺寸不易保证,同时永磁磁钢过长会导致面积大,永磁磁钢易破损,对电磁感应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进一步提出了由呈平行分段叠放组合的若干永磁磁钢单元形成的组合式磁钢方案,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铁芯槽的长度需求将永磁磁钢均分成厚度、宽度相等,以及长度相等或不相等的分段永磁磁钢单元,同时进一步提出考虑到在单个铁芯槽内相邻永磁磁钢单元之间的相同磁极呈接触叠放状会发生互相相斥效应,本申请提出在转子两端分别加装锁紧挡板,防止分段永磁磁钢单元被弹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三轮车驱动系统的控制步骤流程框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在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编码器2的安装结构爆炸结构图;图5是图2的爆炸结构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编码器2的自校准控制步骤流程框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转子组件13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爆炸结构图;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组合式磁钢的装配工艺步骤流程框图;图12是图10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4中电路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4中电路板(未显示底部散热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在另一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MOS管在过电散热铝块上的安装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7是MOS管与接触垫片、弹性垫片之间的安装结构爆炸图;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5中的平滑控制步骤流程框图;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6中编码器与各驱动器单元的通信连接示意图;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6中编码器的数据判断控制过程步骤流程框图;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6中编码器在安全管理时的通信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低故障率的三轮车驱动系统,包括三轮车架(应用公知的三轮车结构)上的电机1以及用于控制电机1驱动运行的驱动器,电机1包括安装在电机轴11上的编码器2,可明显降低故障率;编码器2与驱动器之间通信连接,编码器2将检测到的转子位置信号发送给驱动器,驱动器基于转子位置信号对电机进行正弦波驱动控制,可以显著提高三轮车驱动系统的驱动精度,实现精细控制;请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控制步骤包括:S10)、当驱动器接收到来自编码器2输出的转子位置实时信号后,对该转子位置实时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设定当前角度值ThetViL1;S20)、将当前角度值ThetViL1与上个周期的角度值ThetViLast进行偏差值比较,并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轮车驱动电机的组合式磁钢,该电机包括电磁感应连接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和永磁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设有若干在其第一内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的铁芯槽,各所述铁芯槽内嵌装有呈平行分段叠放组合的若干永磁磁钢单元,单个铁芯槽内相邻永磁磁钢单元之间的相同磁极呈接触叠放状;且单个铁芯槽内的各永磁磁钢单元的厚度和宽度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轮车驱动电机的组合式磁钢,该电机包括电磁感应连接的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铁芯和永磁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设有若干在其第一内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的铁芯槽,各所述铁芯槽内嵌装有呈平行分段叠放组合的若干永磁磁钢单元,单个铁芯槽内相邻永磁磁钢单元之间的相同磁极呈接触叠放状;且单个铁芯槽内的各永磁磁钢单元的厚度和宽度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铁芯设有若干在其第一内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的第一铁芯斜槽以及若干在其第一内圆周方向上均匀间隔分布的第二铁芯斜槽,其中,第一铁芯斜槽和第二铁芯斜槽之间具有夹角且在第一内圆周上呈交替分布,且第一铁芯斜槽和第二铁芯斜槽内分别嵌装有呈平行分段叠放组合的若干永磁磁钢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磁钢,其特征在于,各永磁磁钢单元的长度相等或长度不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磁钢单元的长径比范围为0.18-0.2;所述永磁磁钢单元的厚度范围为1.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磁钢单元的长度范围为10-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磁钢,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磁钢单元的材料为钕铁硼。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刚刘亚军王伟王庆花为卜言柱胡宜豹程兴李升胡金龙周建华周维张力刘竹园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赛盈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