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668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卷芯,连接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卷芯的卷绕方向为其长度方向;壳体,用于容置所述卷芯,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方向与所述卷芯的长度方向一致;正极盖板,盖设于所述壳体一侧的所述开口;负极盖板,盖设于所述壳体另一侧的所述开口;正极极柱,设置于所述正极盖板上;负极极柱,设置于所述负极盖板上;其中,所述正极极耳通过第一连接片与所述正极极柱连接,所述负极极耳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负极极柱连接。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的制备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电芯侧放姿态下电解液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升电池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20世纪开发成功的新型高能电池。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性能好、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一般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结构为:以叠片或卷绕形式,将正极片、隔膜、负极片相间而形成的电芯,然后连接外部端子,放入硬壳(例如塑壳、钢壳、铝壳)或者铝塑膜中,注入电解液。其中,卷绕工艺因为速度快产能高广泛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对于富液锂离子电池,电芯成型后,壳体底部存在较多的电解液,随着充放电电芯内部电解液逐渐消耗,底部富余的电解液受到隔膜和极片的毛细作用沿着卷芯开口方向传输,补充卷芯上端消耗的电解液。然而,对于两侧出极耳的锂离子电池,其一般呈狭长形,集成系统时,其正常的放置状态为侧放姿态,卷绕开口(即极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位于两侧(参考图1~2),不利于电解液传输到电池较高位置,从而使得循环中较高处电解液缺失,进而恶化电池的循环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动力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卷芯,其上下方向引出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n壳体,所述卷芯容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n正极盖板,盖设于所述壳体一侧的所述开口;/n负极盖板,盖设于所述壳体另一侧的所述开口;/n正极极柱,设置于所述正极盖板上;/n负极极柱,设置于所述负极盖板上;/n其中,所述正极极耳通过第一连接片与所述正极极柱电连接,所述负极极耳通过第二连接片与所述负极极柱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卷芯,其上下方向引出有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
壳体,所述卷芯容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开口;
正极盖板,盖设于所述壳体一侧的所述开口;
负极盖板,盖设于所述壳体另一侧的所述开口;
正极极柱,设置于所述正极盖板上;
负极极柱,设置于所述负极盖板上;
其中,所述正极极耳通过第一连接片与所述正极极柱电连接,所述负极极耳通过第二连接片与所述负极极柱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卷芯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卷芯的前侧和后侧,或者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卷芯的左侧和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设置于所述卷芯的同一端,或者所述正极极耳和所述负极极耳设置于所述卷芯相对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卷芯沿其厚度方向叠置,多个所述卷芯并联。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冬冬李恺闫艳红李腾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