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及其主动降噪控制系统、方法、存储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0608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主动降噪技术领域,主要为了解决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主动降噪的技术问题。鉴于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主动降噪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存储器、控制装置,其中车辆的主动降噪控制方法包括:跟踪车内乘员的头部信息;解析车辆的电动力总成的噪声参数;根据所述头部信息和所述噪声参数,确定对应于车内乘员的主动降噪信号。通过这样的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谋求更为准确地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车内的乘员个体进行准确地主动降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及其主动降噪控制系统、方法、存储器、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动降噪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及其主动降噪控制系统、方法、存储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主动降噪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产生能够与噪声声波相互抵消的反相位声波从而在特定声场位置达到降噪的目的。传统的燃油机的噪声源主要为发动机,发动机产生的噪声的声波的波长较长,如对应于四缸发动机的噪声的频率范围通常在200Hz以下,如目前主要是通过物理隔振结构和/或相关的中低频主动降噪技术即可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与燃油车不同,新能源汽车(如电动汽车)的噪声源主要为电动力总成。由于电机及减速器的机电特性(如电机转速)等,与电动力总成相关的噪声呈现出中高频窄带阶次噪声的特征,如具有该特征的噪声中的加速啸叫和制动能回收啸叫,频率范围大约在400-900Hz之间,非常容易被车内的乘员感知从而产生抱怨。由于电动力总成的阶次噪声频率范围比传统内燃机高,噪声特征因此噪声特征随工况的变化更为丰富。具体而言,噪声具有频率高、波长短的特点,因此需要降噪的区域的噪声的频率/相位变化较为复杂,增加了主动降噪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主动降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跟踪车内乘员的头部信息;/n解析车辆的电动力总成的噪声参数;/n根据所述头部信息和所述噪声参数,确定对应于车内乘员的主动降噪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主动降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跟踪车内乘员的头部信息;
解析车辆的电动力总成的噪声参数;
根据所述头部信息和所述噪声参数,确定对应于车内乘员的主动降噪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解析车辆的电动力总成的噪声参数”包括:
获取与噪声相关的参数;
根据所述与噪声相关的参数,解析需要进行降噪处理的噪声参数;
其中,所述噪声参数包括噪声的频率范围和阶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降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噪声相关的参数包括拾取的参考参数以及从CAN系统提取的运行参数,
其中,所述参考参数包括电动力总成的振动加速度,所述运行参数至少包括电机转速、车速和扭矩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降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车载影音娱乐系统,所述的“根据所述头部信息和所述噪声参数,确定对应于车内乘员的主动降噪信号”包括:
根据所述头部信息和所述噪声参数确定主动降噪信号;
对所述车载娱乐系统的音频信号和主动降噪信号进行混音处理;
向车内乘员分别输出混音处理后的音频信号和主动降噪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降噪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根据头部信息和所述噪声参数,确定对应于车内乘员的主动降噪信号”包括:
采集车内乘员附近的残余噪声;
根据所述残余噪声、所述头部信息和所述噪声参数,确定对应于车内乘员的主动降噪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剑峰亚历山德列·努内斯尤里·席尔瓦宋金响史晓磊隋永乐王克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