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48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包括底座、放置板以及识别探头;所述底座上通过转动升降机构设置有放置板,且放置板的上方设有用于对物体进行检测分析的识别探头;所述转动升降机构包括内丝杆、外丝杆、固定套筒、固定杆以及驱动电机。该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通过设置转动升降机构,能够在调节识别探头高度的同时调节其摄像角度,从而较为省时,提升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推动块和推动机构,能够便于调节识别探头的上下角度,以便摄像更完全;通过设置鼓风机构,能够便于对识别探头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识别设备,具体是一种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
技术介绍
识别设备是指用来完成模式识别任务的设备,通常是指能够获取目标信息、提取目标特征、分析目标特征并判断目标类别的设备或系统。现在大多识别设备都是通过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进行检测分析工作的。现有的大多识别设备,为了满足对不同物体的识别工作,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场合需要调节其上下高度和摄像角度,以便对物体进行全方位监测分析。现有的识别设备,其高度调节功能和调节摄像角度的功能是分开的,需要分两步进行,从而转动的特定的地点花费时间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包括底座、放置板以及识别探头;所述底座上通过转动升降机构设置有放置板,且放置板的上方设有用于对物体进行检测分析的识别探头;所述转动升降机构包括内丝杆、外丝杆、固定套筒、固定杆以及驱动电机;所述底座上固定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转动端与内丝杆的一端相配合;所述内丝杆的另一端设置在外丝杆内,且内丝杆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滑槽,内丝杆的螺纹滑槽与外丝杆相配合;所述外丝杆的外表面也开设有螺纹滑槽,且外丝杆的螺纹滑槽与固定套筒相配合;所述固定套筒通过多个固定杆固定在底座上,且外丝杆的上端与放置板固定;所述外丝杆螺纹滑槽的螺距大于内丝杆螺纹滑槽的螺距,且两者螺纹滑槽旋向相同。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识别探头固定在转动板上;所述转动板的底部一端转动设置在放置板上,且转动板的底部设为倾斜形;所述转动板的底部与推动块相配合,且推动块与转动板底部接触的部分设为半球形;推动所述推动块左右运动的推动机构设置在放置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电机、不完全齿轮以及推动板;所述推动电机固定在放置板的底部,且其转动端转动穿过放置板,并与不完全齿轮相连;所述不完全齿轮转动设置在推动板内的开口侧,且推动板开口侧的两侧对称设有齿杆;所述不完全齿轮一端的齿牙与推动板开口侧一侧的齿杆接触时,不完全齿轮另一端的齿牙与推动板开口侧另一侧的齿杆刚好分离;所述推动板的上端与推动块相固定。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放置板上还设有限制推动板左右运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内定位杆、外定位杆以及侧板;所述推动板的两端对称固定有多个内定位杆,且多个内定位杆分别滑动设置在外定位杆内;位于两端的所述外定位杆分别固定在两个侧板上;两个所述侧板对称固定在放置板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板上固定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上设有多个等距布设的用于对识别探头进行散热的鼓风机构;所述鼓风机构包括转轴和扇叶;所述扇叶固定在转轴上,且转轴转动设置在支撑杆上;驱动多个所述转轴转动的驱动机构设置在支撑杆上。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皮带和鼓风电机;所述支撑杆上固定有带动位于一侧的转轴转动的鼓风电机;相邻两个所述转轴之间通过皮带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的一侧设有控制识别探头、驱动电机、推动电机以及鼓风电机工作的控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转动升降机构,能够在调节识别探头高度的同时调节其摄像角度,从而较为省时,提升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推动块和推动机构,能够便于调节识别探头的上下角度,以便摄像更完全;通过设置鼓风机构,能够便于对识别探头进行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中转动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中推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A部分放大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放置板、3-识别探头、4-内丝杆、5-外丝杆、6-固定套筒、7-固定杆、8-驱动电机、9-转动板、10-推动块、11-推动电机、12-不完全齿轮、13-推动板、14-内定位杆、15-外定位杆、16-侧板、17-支撑杆、18-转轴、19-扇叶、20-皮带、21-鼓风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包括底座1、放置板2以及识别探头3;所述底座1上通过转动升降机构设置有放置板2,且放置板2的上方设有用于对物体进行检测分析的识别探头3;所述转动升降机构包括内丝杆4、外丝杆5、固定套筒6、固定杆7以及驱动电机8;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驱动电机8,且驱动电机8的转动端与内丝杆4的一端相配合;所述内丝杆4的另一端设置在外丝杆5内,且内丝杆4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滑槽,内丝杆4的螺纹滑槽与外丝杆5相配合;所述外丝杆5的外表面也开设有螺纹滑槽,且外丝杆5的螺纹滑槽与固定套筒6相配合;所述固定套筒6通过多个固定杆7固定在底座1上,且外丝杆5的上端与放置板2固定;所述外丝杆5螺纹滑槽的螺距大于内丝杆4螺纹滑槽的螺距,且两者螺纹滑槽旋向相同;这样设置,当驱动电机8工作时,从而带动内丝杆4转动,由于内丝杆4和外丝杆5、外丝杆5和固定套筒6之间均通过螺纹滑槽配合,且固定套筒6是固定住的,外丝杆5螺纹滑槽的螺距大于内丝杆4螺纹滑槽的螺距,从而当内丝杆4转动时,外丝杆5会边旋转,边向上运动,从而通过放置板2带动识别探头3边旋转边向上运动,从而能够便于使识别探头3全方位进行探测分析。为了便于调节识别探头3的上下角度,以便能够更进一步的全方位进行探测,所述识别探头3固定在转动板9上;所述转动板9的底部一端转动设置在放置板2上,且转动板9的底部设为倾斜形;所述转动板9的底部与推动块10相配合,且推动块10与转动板9底部接触的部分设为半球形;推动所述推动块10左右运动的推动机构设置在放置板2上;这样设置,当推动机构推动推动块2向右运动时,从而推动转动板9向上摆动,从而能够调节识别探头3的摄像角度。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电机11、不完全齿轮12以及推动板13;所述推动电机11固定在放置板2的底部,且其转动端转动穿过放置板2,并与不完全齿轮12相连;所述不完全齿轮12转动设置在推动板13内的开口侧,且推动板13开口侧的两侧对称设有齿杆;所述不完全齿轮12一端的齿牙与推动板13开口侧一侧的齿杆接触时,不完全齿轮12另一端的齿牙与推动板13开口侧另一侧的齿杆刚好分离;所述推动板13的上端与推动块10相固定;这样设置,当推动电机11工作时,带动不完全齿轮12转动,从而带动推动板13左右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推动块10左右运动。为了使得推动板13与不完全齿轮12不分离,所述放置板2上还设有限制推动板13左右运动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内定位杆14、外定位杆15以及侧板16;所述推动板13的两端对称固定有多个内定位杆14,且多个内定位杆14分别滑动设置在外定位杆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放置板(2)以及识别探头(3);所述底座(1)上通过转动升降机构设置有放置板(2),且放置板(2)的上方设有用于对物体进行检测分析的识别探头(3);所述转动升降机构包括内丝杆(4)、外丝杆(5)、固定套筒(6)、固定杆(7)以及驱动电机(8);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驱动电机(8),且驱动电机(8)的转动端与内丝杆(4)的一端相配合;所述内丝杆(4)的另一端设置在外丝杆(5)内,且内丝杆(4)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滑槽,内丝杆(4)的螺纹滑槽与外丝杆(5)相配合;所述外丝杆(5)的外表面也开设有螺纹滑槽,且外丝杆(5)的螺纹滑槽与固定套筒(6)相配合;所述固定套筒(6)通过多个固定杆(7)固定在底座(1)上,且外丝杆(5)的上端与放置板(2)固定;所述外丝杆(5)螺纹滑槽的螺距大于内丝杆(4)螺纹滑槽的螺距,且两者螺纹滑槽旋向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放置板(2)以及识别探头(3);所述底座(1)上通过转动升降机构设置有放置板(2),且放置板(2)的上方设有用于对物体进行检测分析的识别探头(3);所述转动升降机构包括内丝杆(4)、外丝杆(5)、固定套筒(6)、固定杆(7)以及驱动电机(8);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驱动电机(8),且驱动电机(8)的转动端与内丝杆(4)的一端相配合;所述内丝杆(4)的另一端设置在外丝杆(5)内,且内丝杆(4)的外表面开设有螺纹滑槽,内丝杆(4)的螺纹滑槽与外丝杆(5)相配合;所述外丝杆(5)的外表面也开设有螺纹滑槽,且外丝杆(5)的螺纹滑槽与固定套筒(6)相配合;所述固定套筒(6)通过多个固定杆(7)固定在底座(1)上,且外丝杆(5)的上端与放置板(2)固定;所述外丝杆(5)螺纹滑槽的螺距大于内丝杆(4)螺纹滑槽的螺距,且两者螺纹滑槽旋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探头(3)固定在转动板(9)上;所述转动板(9)的底部一端转动设置在放置板(2)上,且转动板(9)的底部设为倾斜形;所述转动板(9)的底部与推动块(10)相配合,且推动块(10)与转动板(9)底部接触的部分设为半球形;推动所述推动块(10)左右运动的推动机构设置在放置板(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近红外结构光技术的识别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动电机(11)、不完全齿轮(12)以及推动板(13);所述推动电机(11)固定在放置板(2)的底部,且其转动端转动穿过放置板(2),并与不完全齿轮(12)相连;所述不完全齿轮(12)转动设置在推动板(13)内的开口侧,且推动板(13)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瑞宝邓银盆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微识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