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笔记本电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356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模式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以及处理单元。第一机体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二机体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机体的第一端。第一输入模块配置在第一机体的顶面。第二输入模块配置在第一机体相对于顶面的底面。处理单元配置于第一机体中且耦接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以及第二机体。第二机体适于相对第一机体转动而位在底面上方,且第二机体适于沿第一水平方向或一第二水平方向滑动以显露出部份底面与第二输入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模式笔记本电脑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360度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360度笔记本电脑在主机端的背盖上不具备实体操作接口。当切换为观看模式与平板模式时,即屏幕相对主机转向超过180度,此时主机端的键盘会朝向桌面,故使用者只能通过触控的方式进行指令输入与画面操作。然而,位在主机端上方的屏幕会导致触控手感较差且容易造成手臂的疲劳。此外,当使用者进行触控操作时,手掌与手臂将会遮挡屏幕的显示区域,导致旁人无法看见全部的显示画面,因此现有的360度笔记本电脑在观看模式与平板模式的使用上皆存在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模式笔记本电脑,屏幕可相对主机翻转以切换为观看模式与平板模式,且能通过主机底部的第二输入模块进行操控,可改善触控手感差与遮挡屏幕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以及处理单元。第一机体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第二机体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机体的第一端。第一输入模块配置在第一机体的顶面。第二输入模块配置在第一机体相对于顶面的底面。处理单元配置于第一机体中且耦接第一输入模块、第二输入模块以及第二机体。第二机体适于相对第一机体转动而位在底面上方,且第二机体适于沿第一水平方向或第二水平方向滑动以显露出部份底面与第二输入模块。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在第一机体上配置有第一输入模块与第二输入模块,当第二机体相对第一机体转动而位在底面上方时,切换为观看模式或平板模式,且第二机体可相对第一机体滑动以显露出底面上的第二输入模块。让使用者能通过主机底部的第二输入模块进行操控或输入指令,可改善现有360度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手感不佳与遮挡屏幕的缺点。附图说明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工作模式立体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部份组件方块示意图;图1C是图1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部分组件放大示意图;图1D是图1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2A是图1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观看模式立体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第二机体沿第一水平方向滑动的立体示意图;图2C是图2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第二机体沿第二水平方向滑动的立体示意图;图3A是图2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转速控制模块的初始状态示意图;图3B是图2B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转速控制模块的切换状态示意图;图3C是图2C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转速控制模块的切换状态示意图;图3D是图3B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转速控制模块的控制方块示意图;图3E是图3C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转速控制模块的控制方块示意图;图4A及图4B是图2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采用另一实施例的转速控制模块的控制方块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0:多模式笔记本电脑;110:第一机体;120:第二机体;130:第一输入模块;140:第二输入模块;141:操作接口;150、150a:处理单元;160、160a:风扇模块;170、170a:转速控制模块;171:第一传感器;172:第二传感器;173:第一触发组件;174:第二触发组件;171a:第一按键;172a:第二按键;180:滑动机构;181:支撑板;182:滑块;A:夹角;H:风口;BS:底面;TS:顶面;E1:第一端;E2:第二端;P1:第一端部;P2:第二端部;SG:滑槽;HD1:第一水平方向;HD2:第二水平方向。具体实施方式现将详细地参考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组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图1A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工作模式立体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部份组件方块示意图。图1C是图1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部分组件放大示意图。图1D是图1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参考图1A至图1D,本专利技术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100,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第一输入模块130、第二输入模块140以及处理单元150。第一机体110具有第一端E1以及第二端E2且例如是主机并用以承载储存单元、储能单元与其它相关组件。第二机体120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机体110的第一端E1,其中第二机体120例如是显示屏幕或触控屏幕并用以显示影像图片。于本实施例中,至少一枢轴模块连接在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之间,以利于相互展开而切换为工作模式、观看模式或平板模式或相互闭合。参考图1B及图1A,第一输入模块130例如是键盘且配置在第一机体110的顶面TS。第二输入模块140配置在第一机体110相对于顶面TS的底面BS。处理单元150配置于第一机体110中且耦接第一输入模块130、第二输入模块140以及第二机体120。处理单元150用以接收第一输入模块130与第二输入模块140的输入指令并传递信号至第二机体120。参考图1A,第二机体120适于相对第一机体110展开为工作模式且两者的夹角A介于0-180度之间,在工作模式下,第二机体120位在第一机体110的顶面TS上方且通过第一输入模块130输入指令。图2A是图1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观看模式立体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第二机体沿第一水平方向滑动的立体示意图。图2C是图2A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的第二机体沿第二水平方向滑动的立体示意图。参考图2A至图2C及图1D,第二机体120适于相对第一机体110转动而位在底面BS上方且两者的夹角A大于180度,在观看模式下,第二机体120适于沿第一水平方向HD1或第二水平方向HD2滑动以显露出部份底面BS与第二输入模块140。此时,第一机体110的顶面TS覆盖在桌面或平面上,故需通过第二输入模块140输入指令。补充而言,在平板模式下(未示于图中),第二机体120相对第一机体110转动360度而覆盖在底面BS上。参考图1C,第二输入模块140包括多个操作接口141,分别配置在第一机体110的底面BS的相对两侧且邻近于第一端E1。于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多个操作接口141邻近于第二端E2,或部分操作接口141邻近于第一端E1,其他操作接口141邻近于第二端E2,操作接口141的位置可依照用户需求调整,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参考图2A及图2B,当第二机体120朝第水平方向HD1滑动时,显露出第一机体110的部份底面BS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模式笔记本电脑,包括:/n第一机体,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n第二机体,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机体的所述第一端;/n第一输入模块,配置在所述第一机体的顶面;/n第二输入模块,配置在所述第一机体相对于所述顶面的底面;以及/n处理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一机体中且耦接所述第一输入模块、所述第二输入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机体,/n其中,所述第二机体适于相对所述第一机体转动而位在所述底面上方,且所述第二机体适于沿第一水平方向或第二水平方向滑动以显露出部份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二输入模块。/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07 US 62/844,1411.一种多模式笔记本电脑,包括:
第一机体,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
第二机体,可转动且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机体的所述第一端;
第一输入模块,配置在所述第一机体的顶面;
第二输入模块,配置在所述第一机体相对于所述顶面的底面;以及
处理单元,配置于所述第一机体中且耦接所述第一输入模块、所述第二输入模块以及所述第二机体,
其中,所述第二机体适于相对所述第一机体转动而位在所述底面上方,且所述第二机体适于沿第一水平方向或第二水平方向滑动以显露出部份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二输入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第二输入模块包括多个操作接口,分别配置在所述底面的相对两侧,当所述第二机体朝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滑动时,显露出部份所述底面与其中一部分所述多个操作接口,当所述第二机体朝所述第二水平方向滑动时,显露出部份所述底面与其中另一部分所述多个操作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其中各所述操作接口一体成形在所述第一机体的所述底面,各所述操作接口适于相对所述底面弹性变形以触发输入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第一机体具有多个风口,贯穿成形于所述底面且所述多个操作接口分别环绕在相应的所述多个风口外,多个风扇模块配置在所述第一机体中且对位于相应的所述多个风口,各所述风扇模块与相应的各所述操作接口相互交迭,所述多个风扇模块耦接所述处理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其中所述第一机体具有多个风口,贯穿成形于所述底面且分离于所述多个操作接口,多个风扇模块配置在所述第一机体中且对位于相应的所述多个风口,所述多个风扇模块耦接所述处理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多模式笔记本电脑,还包括转速控制模块,耦接所述处理单元,所述转速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翔吴东颖王博玄叶王鸿
申请(专利权)人: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