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0288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容器检测系统,包括中央处理中心和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图像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图像对比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中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电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容器检测技术领域。该容器检测系统,通过检测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图像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对容器本身进行全方面的智能检测,并对容器的硬度进行检测,智能化的检测方式效率远远超过人工的效率,加速了整个生产线的工作效率,通过中央处理中心通过无线与数据备份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容器出现问题或者检测不合格就会自动将容器推送出生产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容器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器检测
,具体为一种容器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容器用来包装或装载物品的贮存器(如箱、罐、坛)或者成形或柔软不成形的包覆材料,在信号传输通道中,检测系统是指连接输入、输出并具有特定功能的部分,在工程测试实践中,大多数检测系统属于线性时不变系统,检测技术的目的是从测量对象中获取反映其变化规律的有用信息,为了实现此目的,一个广义的检测系统一般由激励装置、测试装置、数据处理与记录装置组成,在人类的各项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中,为了了解和掌握整个过程的进展及其最后结果,经常需要对各种基本参数或物理量进行检查和测量,从而获得必要的信息,并以之作为分析判断和决策的依据,可以认为检测技术就是人们为了对被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定性的了解和定量的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以信息的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检测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技术学科,在促进生产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广阔领域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检测技术几乎已应用于所有的行业,它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它涉及到半导体技术、激光技术、光纤技术、声控技术、遥感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数理统计、控制论和信息论等近代新技术和新理论。现阶段塑料容器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很多领域上都有很广泛的运用,在生产塑料容器的时候需要对塑料容器进行检测,现有检测装置操作较为繁琐,往往人工检测时间较长,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人工检测不够彻底,容易忽略很多细节,影响后期销售的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容器检测系统,解决了现有检测装置操作较为繁琐,往往人工检测时间较长,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人工检测不够彻底,容易忽略很多细节,影响后期销售产品质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容器检测系统,包括中央处理中心和检测系统,所述检测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图像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图像对比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中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中央处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电信连接,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中心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硬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硬度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电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检测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中心通过无线与无线通讯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控制中心通过无线与图像处理模块实现双向连接。优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图像采集模块、第二图像采集模块和第三图像采集模块。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中心通过无线与数据备份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中央处理中心通过无线与数据库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推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报表生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报表生成模块的输出端与打印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检测环境安全监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检测环境安全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监测结果分析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监测结果分析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中心的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预警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预警模块包括指示灯和语音播报器,所述指示灯包括红灯、黄灯、绿灯和白灯。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中心通过无线与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无线信号发射模块通过无线与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所述无线信号接收模块通过无线与智能终端实现双向连接。优选的,所述推送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信息发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推送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与人工核查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控制器通过无线与结果分析模块实现双向连接。(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容器检测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容器检测系统,通过检测系统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图像对比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图像对比模块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中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中央处理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输入模块的输出端电信连接,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单元,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中心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硬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中心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电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硬度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电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检测单元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中心通过无线与无线通讯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控制中心通过无线与图像处理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对容器本身进行全方面的智能检测,并对容器的硬度进行检测,智能化的检测方式效率远远超过人工的效率,加速了整个生产线的工作效率。(2)、该容器检测系统,通过中央处理中心通过无线与数据备份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中央处理中心通过无线与数据库实现双向连接,中央处理中心的输出端与推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推送单元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与信息发送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推送机构的输入端连接,控制器通过无线与人工核查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控制器通过无线与结果分析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容器出现问题或者检测不合格就会自动将容器推送出生产线,由人工再次进行检测,提高了整体正常化运行的效率。(3)、该容器检测系统,通过中央处理中心通过无线与无线信号发射模块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无线信号发射模块通过无线与无线信号接收模块实现双向连接,无线信号接收模块通过无线与智能终端实现双向连接,智能终端可以实时对检测过程进行查看,发现问题可以及时通知工作人员进行检测,提高了操作的智能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检测系统的结构原理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推送单元的结构原理框图。图中,1中央处理中心、2检测系统、21检测单元、211第一图像采集模块、212第二图像采集模块、213第二图像采集模块、22控制中心、23硬度检测模块、24电源模块、25无线通讯模块、26图像处理模块、3图像对比模块、4输入模块、5数据备份模块、6数据库、7推送单元、71控制器、72信息发送模块、73推送机构、74人工核查模块、75结果分析模块、8报表生成模块、9打印模块、10检测环境安全监测模块、11监测结果分析模块、12预警模块、121指示灯、1211红灯、1212黄灯、1213绿灯、1214白灯、122语音播报器、13无线信号发射模块、14无线信号接收模块、15智能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容器检测系统,包括中央处理中心(1)和检测系统(2),所述检测系统(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图像对比模块(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图像对比模块(3)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中心(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中心(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输入模块(4)的输出端电信连接,所述检测系统(2)包括检测单元(21),所述检测单元(21)的输出端与控制中心(22)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中心(2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硬度检测模块(2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中心(2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模块(2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2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硬度检测模块(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电源模块(2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检测单元(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中心(22)通过无线与无线通讯模块(25)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控制中心(22)通过无线与图像处理模块(26)实现双向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器检测系统,包括中央处理中心(1)和检测系统(2),所述检测系统(2)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图像对比模块(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图像对比模块(3)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中心(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中心(1)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输入模块(4)的输出端电信连接,所述检测系统(2)包括检测单元(21),所述检测单元(21)的输出端与控制中心(22)的输入端连接,并且控制中心(2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硬度检测模块(2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中心(22)的输入端通过导线与电源模块(2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2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硬度检测模块(2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电源模块(24)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检测单元(21)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中心(22)通过无线与无线通讯模块(25)实现双向连接,并且控制中心(22)通过无线与图像处理模块(26)实现双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21)包括第一图像采集模块(211)、第二图像采集模块(212)和第三图像采集模块(2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中心(1)通过无线与数据备份模块(5)实现双向连接,并且中央处理中心(1)通过无线与数据库(6)实现双向连接,所述中央处理中心(1)的输出端与推送单元(7)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中心(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作发李德斌敬和生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鲲发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