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结构、其制作方法和散热件技术

技术编号:2630231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4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毛细结构,包括至少一层金属线层和至少一层金属粉膜,所述金属线层由多条金属线交织或阵列形成,所述金属粉膜的颗粒之间形成有相连通的孔隙,所述金属粉膜与所述金属线层烧结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毛细结构的制作方法和散热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毛细结构孔隙率高、吸液速度快、强度好、传热效率高,可以直接烧结于散热组件中的内壁,使用方便,工序简单,适用于热导管,均热板,热柱结构等散热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细结构、其制作方法和散热件
本申请涉及一种毛细结构、其制作方法和散热件,可应用于热导管、均热板、热柱结构等领域。
技术介绍
相变散热是当前公认的最先进的散热技术,利用气液两相的转化来实现热量交换,它的导热能力是热良导体的1000倍,有热的“超导体”之称。相变散热组件的结构:封闭真空腔体内壁有一层毛细结构材料,且含有运动流体,液体在吸热区受热挥发为气体,流向冷凝区,气体遇冷发生冷凝,并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回流到吸热区,这样热量被循环不断的传导出去。其毛细结构是液体持续回流的驱动力,也是影响传热组件效率的关键材料。散热组件毛细结构的孔隙率、吸水速率、强度都是重要的指标。毛细结构孔隙率越大,能容纳的液体越多,吸水速率越高,液体在冷凝区回流到吸热区的速度越快,对应散热组件的导热能力越强,另外热导管制造过程中经常需要弯折、打扁,这就需要毛细结构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相变散热组件有多种形态,如热导管,均热板,热柱结构等,其毛细结构主要是内壁烧结一层金属粉末。中国技术专利207543468U披露了一种超薄均热板,在沟槽中分布铜粉或者金属纤维毛细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毛细结构,包括至少一层金属线层和至少一层金属粉膜,/n所述金属线层由多条金属线交织或阵列形成,/n所述金属粉膜的颗粒之间形成有相连通的孔隙,/n所述金属粉膜与所述金属线层烧结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细结构,包括至少一层金属线层和至少一层金属粉膜,
所述金属线层由多条金属线交织或阵列形成,
所述金属粉膜的颗粒之间形成有相连通的孔隙,
所述金属粉膜与所述金属线层烧结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金属线之间形成有缝隙或通孔,所述孔隙与该缝隙或通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膜材质选自铜、铝、钛、银、金或其合金;
所述金属线层材质选自铜、铝、钛、银、金或其合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层和金属粉膜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层所述金属粉膜的厚度为15-2000um,金属粉膜中的粉末粒径为0.1-250微米;粉末松装密度0.7-5g/c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层由多条金属线交织成金属网格,所述金属网格的金属线直径为5-200um,网孔径为10-500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层由多条金属线并列形成,所述金属线的直径为5-200um,相邻金属线之间的间距为10-1000um。


8.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毛细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金属粉末和高分子材料混合后形成于金属线层表面;
烧结,形成结合于金属线层上的金属粉膜。


9.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文剑易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铜宝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