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0230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4
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及其制造方法,由若干高温介质板片一和高温介质板片二、若干低温介质板片一和低温介质板片二以及若干端板沿板厚方向堆叠布置组合而成,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一、高温介质板片二以及低温介质板片一、低温介质板片二均为金属薄板,所述端板为金属中厚板,所述板片高温介质板片一、高温介质板片二、低温介质板片一、低温介质板片二和端板的长度、宽度均相等。本发明专利技术耐高温高压、传热系数大、传热面积密度高、结构紧凑、金属耗量显著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气体换热器内,流动阻力的限制迫使设计者选择较低的质量流速,气体的低质量流速和低导热系数导致单位传热面积上的低传热速率。因此传热表面积过大是气体换热器的一个典型特征。在总传热功率和泵耗功率要求相当的前提下,气体换热器传热面积多达液-液式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表面积的10倍以上。气体传热要求大的传热面积密度,符合要求的这类表面被称为紧凑式传热表面。在紧凑式气体换热器中,气体侧要求大的传热面积密度,为实现这一目标常用的方法是采用波纹板片或板翅式结构。波纹板式换热器是近几十年来得到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一种高效、紧凑的热交换器。它由一系列互相平行、具有波纹表面的薄金属板相叠而成,按构造分为密封垫式、全焊式和半焊式三类。波纹板是这种换热器的基本传热元件,它采用起伏的曲壁面诱发二次流动进而破坏近壁边界层,具有强化传热、扩展面积、结构支撑等作用。板翅式换热器通常由隔板、翅片、封条、导流片组成。翅片是这种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由若干高温介质板片一(1a)和高温介质板片二(1b)、若干低温介质板片一(2a)和低温介质板片二(2b)以及若干端板(7)沿板厚方向堆叠布置组合而成,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一(1a)、高温介质板片二(1b)以及低温介质板片一(2a)、低温介质板片二(2b)均为金属薄板,所述端板(7)为金属中厚板,所述板片高温介质板片一(1a)、高温介质板片二(1b)、低温介质板片一(2a)、低温介质板片二(2b)和端板(7)的长度、宽度均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由若干高温介质板片一(1a)和高温介质板片二(1b)、若干低温介质板片一(2a)和低温介质板片二(2b)以及若干端板(7)沿板厚方向堆叠布置组合而成,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一(1a)、高温介质板片二(1b)以及低温介质板片一(2a)、低温介质板片二(2b)均为金属薄板,所述端板(7)为金属中厚板,所述板片高温介质板片一(1a)、高温介质板片二(1b)、低温介质板片一(2a)、低温介质板片二(2b)和端板(7)的长度、宽度均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块低温介质板片一(2a)与一块低温介质板片二(2b)配合使用,每块低温介质板片一(2a)和低温介质板片二(2b)上下层叠、紧密贴合布置,低温介质板片一(2a)和低温介质板片二(2b)间的空腔构成一个低温介质流动腔,每个低温介质流动腔包括低温介质集散段一(5a)、低温介质集散段二(5b)、低温介质流道一(6a)、低温介质流道二(6b)四部分,其中低温介质集散段一(5a)和低温介质集散段二(5b)长宽相等、位置相同,低温介质流道一(6a)和低温介质流道二(6b)长宽相等、位置相同,低温介质流道一(6a)和低温介质流道二(6b)与主流方向呈相反的倾斜方向交错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一(1a)的下表面设置有高温介质集散段一(3a)以及高温介质流道一(4a);所述高温介质板片二(1b)的上表面设置有高温介质集散段二(3b)以及高温介质流道二(4b);所述低温介质板片一(2a)的下表面设置有低温介质集散段一(5a)以及低温介质流道一(6a);所述低温介质板片二(2b)的上表面设置有低温介质集散段二(5b)以及低温介质流道二(6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介质流道一(4a)位于高温介质板片一(1a)下表面的中部位置,高温介质流道一(4a)由若干条相互平行的微细直通道等间距并列组成,微通道当量直径大小为0.5~5mm,微通道长度、微通道个数由流动传热计算确定,微通道间距由强度计算确定,高温介质流道一(4a)相对于介质主流方向倾斜布置,高温介质流道一(4a)与主流方向交错角为α1,α1的大小介于零到九十度之间;
所述高温介质集散段一(3a)位于板片(1a)下表面的端部位置,高温介质集散段一(3a)包括板片两端的两个L形凹槽,两个L形凹槽分别从板片两端向板片中部延伸至与高温介质流道一(4a)两端相接,L形凹槽深度与高温介质流道一(4a)的深度相等,每个L形凹槽由一宽一窄两段矩形凹槽组成,宽凹槽宽度与高温介质流道一(4a)的宽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介质流道二(4b)位于高温介质板片二(1b)上表面的中部位置,高温介质流道二(4b)由若干条相互平行的微细直通道等间距并列组成,微通道当量直径大小为0.5~5mm,微通道长度、微通道个数由流动传热计算确定,微通道间距由强度计算确定,高温介质流道二(4b)相对于介质主流方向倾斜布置,高温介质流道二(4b)与主流方向交错角为α2,α2的大小介于零到九十度之间;
所述高温介质集散段二(3b)位于高温介质板片二(1b)上表面的端部位置,高温介质集散段二(3b)包括板片两端的两个L形凹槽,两个L形凹槽分别从板片两端向板片中部延伸至与介质流道(4b)两端相接,L形凹槽深度与高温介质流道二(4b)的深度相等,每个L形凹槽由一宽一窄两段矩形凹槽组成,宽凹槽宽度与高温介质流道二(4b)的宽度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错通道结构耐高压强化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块高温介质板片一(1a)与一块高温介质板片二(1b)配合使用,每块高温介质板片一(1a)和高温介质板片二(1b)上下层叠、紧密贴合布置,高温介质板片一(1a)和高温介质板片二(1b)间的空腔构成一个高温介质流动腔,每个高温介质流动腔包括高温介质集散段一(3a)、高温介质集散段二(3b)、高温介质流道一(4a)、高温介质流道二(4b)四部分,其中高温介质集散段一(3a)和高温介质集散段二(3b)长宽相等、位置相同;高温介质流道一(4a)和高温介质流道二(4b)长宽相等、位置相同,高温介质流道一(4a)和高温介质流道二(4b)与主流方向呈相反的倾斜方向交错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吴帅帅高炜杨玉白文刚张纯张一帆李红智姚明宇张旭伟韩万龙吴家荣乔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