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室内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冷风直吹带来的不适感,是空调工作者孜孜以求的问题。空调送风方式直接影响着终端用户的舒适性体验,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空调导风板的设计,往往成为空调舒适性领域的“兵家必争之地”。为了解决冷风直吹带来的不适感,空调工作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努力,主要表现在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控制两个方面。智能化控制往往通过编写“风吹人,风避人”等控制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可以旋转的柜机而言,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冷风直吹的不适感,但由于机器旋转速度跟不上人体行动速度等原因,不能完全解决;对于不能旋转的产品,往往只能通过控制导风板的运行角度来缓解,效果有限。同时智能化控制需要搭载人感传感器监测人体所在位置,成本较高。机械控制主要通过改进优化导风板的结构形式,有一定效果的设计往往导风板尺寸较大,外观不够协调。目前行业内效果尚可的解决方案是无风感导风板,原理为在现有导风板上开微孔实现气流分流更均匀温和,提升用户体验。然而对于导风板结构形式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风道,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道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风道中设置有热交换器,以交换风道内气流的热量;/n贯流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所述贯流风机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出风口之间,以引导所述壳体外的气流经过所述进风口和热交换器,且引导风道内的气流排出所述出风口;/n送风导风架,连接到所述进风口处,且所述送风导风架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n同步连杆,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送风导风架的进风端;/n导风幕,设置于所述送风导风架的出风端,所述导风幕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多个所述通风孔均匀排布,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风道,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道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风道中设置有热交换器,以交换风道内气流的热量;
贯流风机,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所述贯流风机位于所述热交换器和所述出风口之间,以引导所述壳体外的气流经过所述进风口和热交换器,且引导风道内的气流排出所述出风口;
送风导风架,连接到所述进风口处,且所述送风导风架的两端连接于所述壳体内壁;
同步连杆,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送风导风架的进风端;
导风幕,设置于所述送风导风架的出风端,所述导风幕上开设有多个通风孔,多个所述通风孔均匀排布,且所述导风幕遮盖于整个送风导风架的出风端,以缓冲所述出风口流出的气流;
导风板,转动地连接于同步连杆,以限定气流吹向导风幕的方向;
其中,所述导风板包括:
第一转动板,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板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穿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送风导风架,以限定所述导风架一端的转动中心;
第二转动板,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二转动板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孔正对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孔内穿设有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转动地穿设于所述送风导风架,以限定所述导风架另一端的转动中心;
支撑柱,设置于所述导风板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还包括:
第一限位槽,开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板,且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套包括:
第一限位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头,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形状相同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槽,以传递所述第一轴套上的扭矩;
多根第一支撑筋,多根所述第一支撑筋环形均匀布置于所述第一轴套的轴头,以使所述第一轴套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接触方式为线面接触;
第二限位板,位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纪刚,吴林涛,赵勋,王朋,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