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8689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导风结构,设置于导风曲面到出风口之间,导风结构设有:内周导风板、外周导风板和中间导风板,其中:中间导风板的从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大于内周导风板的从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外周导风板的从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大于中间导风板的从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导风结构能够使得从风扇吹出的空气更顺畅地被引导至导风板,同时可以改善气流剥离于导风板的程度,从而提高送风效率,减小运行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送风
,具体涉及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见的天花板埋入式空气调节装置中,通常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装置的同一侧上。例如,如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装置,当离心送风机1启动后,装置外部的空气会从进风口2被吸入到装置内部,然后,空气经过风道中方向的转变后再从出风口11排出到装置外部。其中,在方向转变之时,空气气流会由于运动惯性或离心送风机1的送风不均等原因,导致转向后的气流会偏向于风道壁一侧、剥离于风道壁另一侧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到达出风口11位置的气流不均匀,从而使空气调节装置的效率降低、噪音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因到达出风口11位置的气流不均匀,从而使空气调节装置的效率降低、噪音增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设有能够改善出风口处的气流不均匀的导风结构的空气调节装置。(二)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和送风部,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和导风路,出风口为矩形形状;导风路,导风路为从进风口到出风口的风路;送风部用于把空气从进风口引导到出风口;其中,导风路设有:导风曲面和导风结构,导风曲面设置于贴近出风口的上游侧,并从出风口的上游侧朝向出风口并偏向于送风方向弯曲;导风结构设置于导风曲面到出风口之间,导风结构设有:内周导风板、外周导风板和中间导风板,内周导风板设置于以导风曲面的弯曲作为基准的导风曲面的内周侧,并与导风曲面具有一定平行度;外周导风板设置于内周导风板和导风曲面之间,与内周导风板并排相隔而设,并与导风曲面具有一定平行度;中间导风板设置于内周导风板和外周导风板之间,并与导风曲面具有一定平行度;其中:中间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大于内周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外周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大于中间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内周导风板和中间导风板设为弯曲板状结构,弯曲板状结构设有:弯曲部和平板部,弯曲部位于上游侧,与导风曲面弯曲方向的相同方向弯曲而设;平板部位于下游侧,与弯曲部相接续。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外周导风板为平板形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外周导风板设有:外周上端部,外周上端部为对应上游侧的外周导风板的端部;中间导风板设有:中间上端部,中间上端部为对应上游侧的中间导风板的端部;内周导风板设有:内周上端部,内周上端部为对应上游侧的内周导风板的端部;其中,外周上端部、中间上端部以及内周上端部位于同一平面上。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中间上端部与内周上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中间上端部与外周上端部之间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导风结构设有:多个导风筋,其中每个导风筋为板状,用于从中间导风板到内周导风板和/或外周导风板方向上,将中间导风板连接于内周导风板和/或外周导风板。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导风结构设有:旋转轴,与内周导风板平行。(三)有益效果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导风结构,设置于导风曲面到出风口之间,导风结构设有:内周导风板、外周导风板和中间导风板,内周导风板设置于以导风曲面的弯曲作为基准的导风曲面的内周侧,并与导风曲面具有一定平行度;外周导风板设置于内周导风板和导风曲面之间,与内周导风板并排相隔而设,并与导风曲面具有一定平行度;中间导风板设置于内周导风板和外周导风板之间,并与导风曲面具有一定平行度;其中:中间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大于内周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外周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大于中间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本技术的上述导风结构能够使得从风扇吹出的空气更顺畅地被引导至导风板,同时可以改善气流剥离于导风板的程度,从而提高送风效率,减小运行噪音。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组成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一斜视角度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以图1所示的A-A′线为基准垂直切割得到的截面结构组成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从室内开口方向看的直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导风结构的一斜视角度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从导风板的短边方向看导风结构的一截面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中的气流流动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风速分布示意图。【符号说明】<现有技术>1-离心送风机,2-进风口,11-出风口<本技术>空气调节装置100壳体101面板110,室内开口120,法兰部130,电路板盒140,送风部150开孔131,蜗壳210,风扇220,马达230,导风结构240进风口310,出风口320,导风曲面330导风板410,导风筋420,转轴430内周导风板510,外周导风板520,中间导风板530平板部511,弯曲部512内周上端部513,外周上端部521,中间上端部53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参照图2对空气调节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气调节装置的一斜视角度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空气调节装置100为天花板埋入式的室内循环送风装置,其通过将空气吸入室内,同时向室内侧吹出气流,从而实现向用户提供凉快感。空气调节装置100设有:壳体101和面罩。壳体101为一面设有开口的中空立方体结构。壳体101上设有面板110、室内开口120和法兰部130。面板110包括多个板状结构,多个板状结构包围形成具有中空结构的壳体101。在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安装状态下,面板110通常是嵌入于天花板内部(即位于天花板上方)的,因此用户不能直接看到。室内开口120为位于壳体101的一个面上所设的开口,该面通常是朝向用户所在的室内的方向设置。法兰部130为从室内开口120的边缘向水平外周延伸的突出结构。通常地,在空气调节装置100的安装状态下,法兰部130贴近天花板,并且在法兰部130上设有多个供螺丝等用于固定空气调节装置而设的开孔131。面罩(未图示)为覆盖室内开口120和法兰部130的、面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设有:/n进风口;/n出风口,为矩形形状;/n导风路,为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风路;/n送风部,用于把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引导到所述出风口;/n其中,所述导风路设有:/n导风曲面,设置于贴近所述出风口的上游侧,并从所述出风口的上游侧朝向所述出风口并偏向于送风方向弯曲;/n导风结构,设置于所述导风曲面到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导风结构设有:/n内周导风板,设置于以所述导风曲面的弯曲作为基准的所述导风曲面的内周侧,并与所述导风曲面具有一定平行度;/n外周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内周导风板和所述导风曲面之间,与所述内周导风板并排相隔而设,并与所述导风曲面具有一定平行度;/n中间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内周导风板和所述外周导风板之间,并与所述导风曲面具有一定平行度;/n其特征在于:/n所述中间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大于所述内周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n所述外周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间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调节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
进风口;
出风口,为矩形形状;
导风路,为从所述进风口到所述出风口的风路;
送风部,用于把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引导到所述出风口;
其中,所述导风路设有:
导风曲面,设置于贴近所述出风口的上游侧,并从所述出风口的上游侧朝向所述出风口并偏向于送风方向弯曲;
导风结构,设置于所述导风曲面到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导风结构设有:
内周导风板,设置于以所述导风曲面的弯曲作为基准的所述导风曲面的内周侧,并与所述导风曲面具有一定平行度;
外周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内周导风板和所述导风曲面之间,与所述内周导风板并排相隔而设,并与所述导风曲面具有一定平行度;
中间导风板,设置于所述内周导风板和所述外周导风板之间,并与所述导风曲面具有一定平行度;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大于所述内周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
所述外周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大于所述中间导风板的沿气流流经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周导风板和所述中间导风板设为弯曲板状结构,所述弯曲板状结构设有:
弯曲部,位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嘉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