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019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基座,设置在基座之上的外环混气室以及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中央连接板,内环火盖设置在中央连接板之上,中央连接板具有竖向的第一引射管,第一引射管对应于内环混气室;基座呈柱状,基座的顶壁中央设置有第一喷射器、并与第一引射管相对设置,基座的顶壁周缘或邻近其顶壁的外壁朝第一喷射器径向向内凹陷有至少两个凹窝,每个第二喷射器对应各自的凹窝,并与各自对应的第二引射通道相对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使得第二喷射器与第二引射通道的相对距离变大、第二引射通道的长度加长,进而提高第二引射通道的引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带双通道的上进风式的灶具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上进风燃气灶如平台式燃气炉和嵌入式燃气炉,其中嵌入式燃气炉的燃烧器为单通道上进风结构,燃气是通过一个通道进入,由阀门控制燃气火力,无法单独使用内火圈燃气。为解决单通道即没有独立的中心火,且热负荷小的问题,一申请号为CN98120026.5(公开号为CN1212348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能独立调节中心火和外圈火的燃气燃烧器,即这种燃烧器一般设有一个中心喷射器和一个外环喷射器,但这种燃气燃烧器在实验中发现其燃烧性能不够理想,一次空气供给给中心火焰头和外部火焰头的速度不均,并由于中心喷射器和外环喷射器的吸气不均匀,燃气与一次空气的不完全混合也会造成中心火和外圈火的火焰长度不一,同时,引射管受上进风燃烧器高度的限制,不能做得太长,致使通道阻力大,功率大时易出现黄焰,特别是在小火档位时,黄焰更明显。而为了解决上进风燃烧器引射管不能做得太长的问题,一专利号为ZL200680014368.7(授权公告号为CN101166934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具有多圈同心火焰炉冠的煤气灶高功率双燃烧器》其提供了一种燃烧器设置有最小四个混合文氏管腔,一个在第一喷嘴上方的具有垂直轴线的中央腔体和最小三个均匀间隔开有的具有倾斜轴线的腔体,其分别由不同的喷嘴供给,由于四个文氏管腔的燃烧器的情况下,虽然具有倾斜轴线的三个腔体可使得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可得到较大的燃烧热,该双燃烧器包括有位于面板下方的圆形盆状主体即术语“底杯”,而该圆形盆状主体容纳有中央横挡,其中央具有将煤气导入文氏管混合腔中的中心喷嘴,同时在该第一喷嘴的周向上间隔设有将煤气导入具有倾斜轴线的三个腔体的外周喷嘴,外周喷嘴位于中心喷嘴的外围,外周喷嘴位于从40度到60度的倾斜轴线的文氏管混合腔的上游,由于中央横档的限制,外周喷嘴仅能位于中心喷嘴径向上的外围,并使得具有倾斜轴线的文氏管混合腔的倾斜长度不能做长,从而使得外周文氏管混合腔对应的外环燃烧性仍不够理想,需要对现有的上进风燃烧器作进一步的改进。另外,该外周文氏管混合腔只有一个混合腔,仅适用于具有单火孔的外齿形炉冠,但该炉冠在有溢液的时候容易堵塞火孔,造成熄火、出火不均匀等不良工况,影响顾客体验,使得维修率上升;相较于齿形火孔或是圆火孔,采用条缝火孔有利于减少溢液对火孔造成堵塞的情况出现,同时还具有补充二次空气的难度大的问题即:条缝火孔的内外两侧能够接触到充分的二次空气,但是越往火孔的中间走,因为二次空气参与了前端燃烧,所以空气量减少,二次空气补充困难,中间二次空气补充量就减少了,容易造成黄火等现象。如专利号为ZL200610122194.8(公告号为CN192038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上进风式深内旋燃烧器》其具有内旋的条缝状火孔,其二次空气的补充仅能依靠火盖内径的内侧补充至火孔,但是越往火孔的外部走,因为二次空气参与了前端燃烧,所以空气量减少,二次空气补充困难,中间以及外部的二次空气补充量就减少了,容易造成黄火等现象,为此需要寻找一种既有较强引射能力又能具备既能很好卷吸所需补充的二次空气和高热效率的上进风燃烧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外周混合腔对应的引射管的长度能够有效做长的上进风燃烧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中心混合腔对应的引射管的长度能够有效做长的上进风燃烧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针对火孔尤其是长条缝式火孔,均匀补给二次空气的上进风燃烧器。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不易发生黄焰和火力无力的上进风燃烧器。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内容纳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喷射器和至少两个位于所述第一喷射器外围的第二喷射器;外环混气室,设置在所述基座之上,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以及连接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的底壁,所述内圈壁面和外圈壁面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所述内圈壁面围成有环形腔体;以及火盖,包括有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覆盖在所述外环混气室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横跨所述环形腔体的中央连接板,所述内环火盖设置在所述中央连接板之上,并与中央连接板形成有内环混气室,所述中央连接板具有竖向的第一引射管,所述第一引射管对应于所述内环混气室;所述底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各自独立的第二引射通道,所述第二引射通道具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轴线,所述外环混气室对应于所述第二引射通道;所述基座呈柱状,所述基座的顶壁中央设置有第一喷射器、并与所述第一引射管相对设置,所述基座的顶壁周缘或邻近其顶壁的外壁朝所述第一喷射器径向向内凹陷有至少两个凹窝,每个第二喷射器对应各自的所述凹窝,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相对设置。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基座的顶壁于所述凹窝之外的中央部分向下凹陷形成有凹腔,所述的第一喷射器即设置在所述凹腔的底壁上,所述第一引射管伸入所述凹腔内并与所述第一喷射器相对设置。由于基座取消了常规的位于盛液盘之下的底杯,而是使基座呈柱状结构,其中基座于凹窝之外的中央部分具有供第一引射管伸入的凹腔,使得在不改变整体燃烧器的高度的情况下,使第一引射管能做得更长,从而使得上进风燃烧器的火焰短、均匀而有力,不会出现黄焰、回火等缺陷。为了使得第二喷射器与第二引射通道的入气口的距离相对较近,提高引射能力,优选地,所述的第二喷射器均高于所述的第一喷射器。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具有对应所述凹窝的竖向腔室,所述竖向腔室的上端封闭为盲端,各个所述竖向腔室的下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喷射器即设置在所述竖向腔室之上端封闭端的侧端。其中竖向腔室为相对凹腔独立设置,并于底部相互贯通的多个竖向腔室,借助于该封闭端面,有效地实现了第一喷射器与第二喷射器的相流体分离,以允许用户单独控制进入第一引射管和第二引射通道中燃料混合物的流入。为了实现中央连接板连同外环混气室与基座的连接,实现燃烧器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安装的便捷性,优选地,所述中央连接板的下表面于所述第一引射管的外围具有竖直向下延伸的支撑件,所述凹腔的周壁内围对应地设有用于支承所述支撑件的支承台。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外环火盖包括有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包括有环状顶壁与自该环状顶壁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竖直或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和外环壁,所述内环壁与内圈壁面相抵,所述外环壁与外圈壁面相抵,所述外环火盖的环状顶壁和/或内环壁具有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主火孔。若是环状顶壁或内环壁具有径向主火孔,均有利于减少溢液对火孔造成堵塞的情况出现;或是环状顶壁和内环壁均有径向主火孔,当环状顶壁和内环壁均有径向主火孔时,则相比单独设在环状顶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n基座(1),所述基座(1)内容纳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喷射器(2)和至少两个位于所述第一喷射器(2)外围的第二喷射器;/n火盖,包括有内环火盖(6)和外环火盖(5);/n外环混气室(4),设置在所述基座(1)之上,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41)和外圈壁面(42)以及连接内圈壁面(41)和外圈壁面(42)的底壁(43),所述内圈壁面(41)围成有环形腔体(410),所述外环火盖(5)覆盖在所述内圈壁面(41)和外圈壁面(42)上方,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有横跨所述环形腔体(410)的中央连接板(7),所述内环火盖(6)设置在所述中央连接板(7)之上,并与中央连接板(7)形成有内环混气室(61),所述中央连接板(7)具有竖向的第一引射管(71),所述第一引射管(71)对应于所述内环混气室(61);/n所述底壁(43)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各自独立的第二引射通道,所述第二引射通道具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轴线,所述外环混气室(4)对应于所述第二引射通道;/n所述基座(1)呈柱状,所述基座(1)的顶壁中央设置有第一喷射器(2)、并与所述第一引射管(71)相对设置,所述基座(1)的顶壁周缘或邻近其顶壁的外壁朝所述第一喷射器(2)径向向内凹陷有至少两个凹窝(11),每个第二喷射器对应各自的所述凹窝(11),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
基座(1),所述基座(1)内容纳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喷射器(2)和至少两个位于所述第一喷射器(2)外围的第二喷射器;
火盖,包括有内环火盖(6)和外环火盖(5);
外环混气室(4),设置在所述基座(1)之上,包括有呈环形并且同心间隔设置的内圈壁面(41)和外圈壁面(42)以及连接内圈壁面(41)和外圈壁面(42)的底壁(43),所述内圈壁面(41)围成有环形腔体(410),所述外环火盖(5)覆盖在所述内圈壁面(41)和外圈壁面(42)上方,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有横跨所述环形腔体(410)的中央连接板(7),所述内环火盖(6)设置在所述中央连接板(7)之上,并与中央连接板(7)形成有内环混气室(61),所述中央连接板(7)具有竖向的第一引射管(71),所述第一引射管(71)对应于所述内环混气室(61);
所述底壁(43)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各自独立的第二引射通道,所述第二引射通道具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轴线,所述外环混气室(4)对应于所述第二引射通道;
所述基座(1)呈柱状,所述基座(1)的顶壁中央设置有第一喷射器(2)、并与所述第一引射管(71)相对设置,所述基座(1)的顶壁周缘或邻近其顶壁的外壁朝所述第一喷射器(2)径向向内凹陷有至少两个凹窝(11),每个第二喷射器对应各自的所述凹窝(11),并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引射通道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壁于所述凹窝(11)之外的中央部分向下凹陷形成有凹腔(12),所述的第一喷射器(2)即设置在所述凹腔(12)的底壁上,所述第一引射管(71)伸入所述凹腔(12)内并与所述第一喷射器(2)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喷射器均高于所述的第一喷射器(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具有对应所述凹窝(11)的竖向腔室(13),所述竖向腔室(13)的上端封闭为盲端,各个所述竖向腔室(13)的下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喷射器即设置在所述竖向腔室(13)之上端封闭端的侧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连接板(7)的下表面于所述第一引射管(71)的外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情刘晓刚王帅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