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宏龙专利>正文

一种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84844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02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一底座,底座设有下气流分配部;一上气流分配部,上气流分配部与下气流分配部相互配合形成气流分配区;一外燃烧器,外燃烧器与底座相互配合形成气流混合区,外燃烧器分布有外出火孔,用于产生主火焰;一内燃烧器,内燃烧器分布有内出火孔,用于产生中心火焰;外燃烧器的外圆周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外延伸部,外延伸部的底端穿过气流混合区,并延伸至气流分配区后连接底座,使得气流混合区完全处于外延伸部内,底座和外延伸部连接的装配间隙处于气流混合区以下,使得燃气和空气能够在气流分配后进行充分混合,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同时降低或消除可能气流外泄造成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器
本技术属于家用厨房灶具的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
技术介绍
现有灶具用燃烧器,由底座、气流分配室、外燃烧器和内燃烧器组成,燃烧器的底座和气流分配室先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再将外燃烧器和内燃烧器单独放置在其上进行工作。采用该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燃气和空气进入燃烧器后,先经由气流分配室向外圆周方向分配气流;再经由底座和外燃烧器配合形成的混合腔体内进行气流混合;最后混合气流流向外燃烧器的出火孔产生火焰。其存在的问题是:底座和外燃烧器连接的装配间隙所在平面处于混合腔体和出火孔之间。也即气流自下而上经分配后先进行混合,混合后气流再流经该装配间隙,最后流向出火孔产生火焰;该装配间隙所处位置既影响气流混合效果,又可能造成气流外泄,最终影响燃烧效率和产品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燃烧器,能够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烧器,包括:一底座,底座设有下气流分配部;一上气流分配部,上气流分配部与下气流分配部相互配合形成气流分配区;一外燃烧器,外燃烧器与底座相互配合形成气流混合区,外燃烧器分布有外出火孔,用于产生主火焰;一内燃烧器,内燃烧器分布有内出火孔,用于产生中心火焰;外燃烧器的外圆周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外延伸部,外延伸部的底端穿过气流混合区,并延伸至气流分配区后连接底座,使得气流混合区完全处于外延伸部内,底座和外延伸部连接的装配间隙处于气流混合区以下,使得燃气和空气能够在气流分配后进行充分混合,并且充分混合后的气流在没有受到损耗和影响的情况下直接流向外出火孔产生主火焰,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同时降低或消除可能气流外泄造成的安全隐患。进一步,外燃烧器的内圆周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内延伸部,内延伸部的底端延伸至下气流分配部的顶端,进一步提高气密性,提高燃烧效率。进一步,上气流分配部与外燃烧器一体成型,省去了现有技术中气流分配室需要作为单独零件的生产工艺,同时节省材料,大幅降低材料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燃烧效率的前提下,整个燃烧器重量能从现有的约900克下降到750克甚至更低;并且使得整个燃烧器仅包含了底座、外燃烧器和内燃烧器三个零件,结构更加简单和安全可靠,减少整个燃烧器装配工序,缩短装配时间,提交装配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一体成型结构也增加了气流混合区的容积,使得气流混合更加充分。优选的,外燃烧器连接底座时,外延伸部包覆底座的外圆周,底座嵌入于外燃烧器中,使得气流分配区和气流混合区完全处于封闭状态,在封闭状态下气密性更佳,有效避免气流外泄,气流分配更均匀,气流混合更充分,有效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或消除安全隐患,安全可靠;同时底座和外燃烧器连接的装配间隙在整个燃烧器外部形状上不可见,呈现的是由外出火孔和外延伸部一体组成的完整而不间断的面,外形美观。优选的,外燃烧器连接底座时,底座的外圆周设有台阶,外延伸部的底端抵住台阶,使得外延伸部和底座的外表面平齐,台阶设置在底座的外圆周上,底座的内圆周顶面高于台阶的顶面,气流自下而上流动从而有效避免气流外泄,保证气密性。进一步,内燃烧器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起,上气流分配部的顶部设有与限位凸起匹配的限位槽,实现内燃烧器连接上气流分配部时的限位,有效避免内燃烧器发生意外移动而影响燃烧效率。优选的,限位凸起设有两个,限位凸起分布在内燃烧器径向的两端,限位更加可靠。优选的,限位凸起设有两个,限位凸起轴对称分布,两个限位凸起之间的夹角为90度,限位凸起径向上设有与内燃烧器相通的燃烧孔,燃烧孔和点火针为止对应,有效提高点火效率。本技术燃烧器,能够有效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材料成本,同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燃烧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燃烧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燃烧器实施例一的爆炸图;图4为燃烧器实施例一中外燃烧器内部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燃烧器实施例一中底座底部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燃烧器实施例二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清楚和正确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界定和解释以下在本技术中采用的技术特征名称:(1)装配间隙4:底座1和外燃烧器2配合时,从外部可见的连接面的边缘线,也即是外延伸部23的下沿。(2)气流分配区:上气流分配部22与下气流分配部11相互配合形成的区域,以及该区域在水平面方向上对应的整个燃烧器内的区域,主要目的为燃气和空气在整个燃烧器内的均匀的气流分配。(3)气流混合区:气流分配区所处水平面以上,外出火孔21所处水平面以下之间的区域,主要目的为燃气和空气在整个燃烧器内的充分的气流混合。气流分配区和气流混合区的临界面为上气流分配部22的底面221所处的水平面;临界面以下为气流分配区,临界面以上为气流混合区。实施例一:如图1、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燃烧器,由底座1、外燃烧器2和内燃烧器3三个零件组成。底座1设有下气流分配部11;外燃烧器2分布有外出火孔21,用于产生主火焰;外燃烧器2的内圆周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内延伸部24,内延伸部24的底端241延伸并抵住下气流分配部11的外侧顶端111形成封闭状态,外燃烧器2的内圆周处一体成型有上气流分配部22,上气流分配部22的底端222与下气流分配部11的内侧顶端112相互配合形成封闭的气流分配区A/B/C,燃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气流沿着图3和图4中虚线箭头方向先流经气流分配区A/B/C,再流向气流分配区D,将气流分配至整个底座1。外燃烧器2与底座1相互配合形成气流混合区,外燃烧器2的外圆周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外延伸部23,外延伸部23的底端231穿过气流混合区,并延伸至气流分配区后连接底座1,使得气流混合区完全处于外延伸部23环绕形成的圆环区域内。底座1为气流分配,气流混合在外燃烧器2内完成。外燃烧器2连接底座1时,外延伸部23包覆底座1的外圆周,底座1嵌入于外燃烧器2中,使得气流分配区和气流混合区完全处于封闭状态。内燃烧器3分布有内出火孔31,用于产生中心火焰;内燃烧器3的底部设有两个限位凸起32,限位凸起32分布在内燃烧器3径向的两端,上气流分配部22的顶部设有与限位凸起32匹配的限位槽25,实现内燃烧器3连接上气流分配部22时的限位。实施例二:如图2和图6所示,本技术燃烧器,由底座1、外燃烧器2和内燃烧器3三个零件组成。底座1设有下气流分配部11;外燃烧器2分布有外出火孔21,用于产生主火焰;外燃烧器2的内圆周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内延伸部24,内延伸部24的底端241延伸至下气流分配部11的外侧顶端111形成封闭状态,外燃烧器2的内圆周处一体成型有上气流分配部22,上气流分配部22的底端222与下气流分配部11的内侧顶端112相互配合形成封闭的气流分配区A/B/C,燃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气流沿着图3和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器,包括:/n一底座,所述底座设有下气流分配部;/n一上气流分配部,所述上气流分配部与所述下气流分配部相互配合形成气流分配区;/n一外燃烧器,所述外燃烧器与所述底座相互配合形成气流混合区,所述外燃烧器分布有外出火孔,用于产生主火焰;/n一内燃烧器,所述内燃烧器分布有内出火孔,用于产生中心火焰;/n其特征在于:/n所述外燃烧器的外圆周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外延伸部,所述外延伸部的底端穿过所述气流混合区,并延伸至所述气流分配区后连接所述底座,使得所述气流混合区完全处于所述外延伸部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包括:
一底座,所述底座设有下气流分配部;
一上气流分配部,所述上气流分配部与所述下气流分配部相互配合形成气流分配区;
一外燃烧器,所述外燃烧器与所述底座相互配合形成气流混合区,所述外燃烧器分布有外出火孔,用于产生主火焰;
一内燃烧器,所述内燃烧器分布有内出火孔,用于产生中心火焰;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燃烧器的外圆周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外延伸部,所述外延伸部的底端穿过所述气流混合区,并延伸至所述气流分配区后连接所述底座,使得所述气流混合区完全处于所述外延伸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燃烧器的内圆周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内延伸部,所述内延伸部的底端延伸至所述下气流分配部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气流分配部与所述外燃烧器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燃烧器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龙
申请(专利权)人:王宏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