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轴承保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0158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机轴承保护方法,包括步骤:1)制备工件,包括支架、连接件、顶升机构以及控制机构,顶升机构的固定端铰接于支架上,其顶升端与连接件铰接;控制机构连接顶升机构并控制顶升端间歇性伸缩;2)将支架固定在轴承的外圈上,以及将连接件固定在轴承的内圈上;3)在控制机构设定顶升机构的运行策略;4)控制机构按设定运行策略控制顶升机构作业。其优点是:避免了在长期静置或运输过程中产生塑性形变。该方法所用结构简单,非常适合大型风机轴承在长期静置或运输过程中的保护需求,适宜在行业内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轴承保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风机轴承保护方法。
技术介绍
轴承是一个支撑轴的零件,它可以引导轴的旋转,也可以承受轴上空转的零件,轴承是在机械传动过程中起固定和减小载荷摩擦系数的部件,也可以说,当其它机件在轴上彼此产生相对运动时,用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和保持轴中心位置固定的机件,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举足轻重的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用以降低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机械载荷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按机械旋转体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类。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对于大型的风机用球轴承而言,其在长期静置或运输过程中处于停转状态,由于运输中产生的微小振动和摆动,在滚动体和套圈的接触部分由于振动和摇摆造成磨损,产生类似布氏压痕的印痕,进而导致轴承失效。目前针对这种因素导致的塑性变形,通常采用的以下几种解决方案:1、运输前进行静强度计算;2、运输过程中要对轴和轴承箱加以回固定;3、运输时对内圈和外圈要分开包装;4、加上预压减轻振动;5、使用适当的润滑剂。但是很显然,运输时对内圈和外圈分开包装的方案仅仅适用有限的场合,而其他几种解决方案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风机轴承长途运输或者长期静置而导致的塑性形变,而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因此目前尚无一种大型风机轴承在长期静置或者运输过程中对于轴承的保护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结构上的缺点,提出一种风机轴承保护方法,通过设计一种专用的工件,该工件可控制内圈相对外圈按照设定弧度和频率转动,之后基于上述工件,根据内圈的质量、滚道的直径以及滚珠的直径等参数设定运行策略,并按照上述运行策略控制顶升机构顶升,由此避免了在长期静置或运输过程中产生类似布氏压痕的塑性形变。该保护方法采取的设备简单,制造方便,适宜在行业内广泛推广应用。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风机轴承保护方法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风机轴承保护方法,涉及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构成的风机轴承;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为:1)基于风机轴承参数制备工件,包括支架、连接件、顶升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支架上,其顶升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顶升机构并控制所述顶升端间歇性伸缩;2)将支架可拆卸式固定在轴承的外圈上,以及将连接件可拆卸式固定在轴承的内圈上;此时所述顶升端若由一极限位置运动至另一极限位置,所述内圈相对外圈转动的角度不小于15°;3)基于内圈的质量、滚道的直径以及滚珠的直径,在控制机构设定顶升机构运行策略,包括:单个运行周期的时长、每个运行周期内顶升机构启动时长;4)控制机构按设定运行策略控制顶升机构作业。所述单个运行周期时长的取值区间为7-10分钟,每个运行周期内,顶升机构启动时长的取值区间为运行周期时长的1/3到1/2之间。所述单个运行周期时长为7分40秒,所述的每个运行周期内顶升机构启动时长为2分40秒。所述支架具有中心部,以及由此中心部起放射性分布的多根梁部;所述多根梁部旋转对称,其末端设有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到外圈螺孔上的长腰孔;所述顶升机构的固定端铰接于其中一根梁部。所述粱部的数量为三根。所述顶升机构为油缸。所述连接件为钢板,其两端设有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到内圈螺孔上的长腰孔,其中部与所述顶升端铰接。所述顶升端若由一极限位置运动至另一极限位置,所述内圈相对外圈转动的角度大致为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一种专用的工件,该工件可控制内圈相对外圈按照设定弧度和频率转动,之后基于上述工件,根据内圈的质量、滚道的直径以及滚珠的直径等参数设定运行策略,并按照上述运行策略控制顶升机构顶升,由此避免了在长期静置或运输过程中产生类似布氏压痕的塑性形变。该保护方法采取的设备简单,制造方便,适宜在行业内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专利技术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风机轴承保护方法,该保护方法用于对风机轴承1的保护。该轴承1由外圈11、内圈12、滚动体13和保持架构成。该风机轴承保护方法保护装置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工件本方法中所用工件包括:支架2支架2用于可拆卸式固定在轴承1的外圈11上。支架2具有中心部21,以及由此中心部21起放射性分布的多根梁部22。多根梁部22旋转对称,具有相同的长度,梁部22末端设有连接组件,用于可拆卸式连接到外圈11的外周面。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梁部22末端设有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到外圈螺孔上的长腰孔,由于其为本专利技术所属
习见连接结构,故在此不再赘述,同时在图中也未具体展示。连接件3连接件3用于可拆卸式固定在轴承1的内圈12上。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为拱形的钢板,其两端设有用于通过螺栓连接到内圈12螺孔上的长腰孔31。显然,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支架2和外圈的螺栓连接、连接件3和内圈12的螺栓连接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之一,在轴承不具备螺栓孔的情况下,诸如卡箍结构、紧定螺钉等能够实现无损的可拆卸连接的连接结构同样可以运用于于此。顶升机构4顶升机构4固定端铰接于支架2的一根梁部上,而其顶升端与连接件3拱起的中部铰接。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顶升机构4为油缸。由此,当支架2与外圈11相连、连接件3与内圈12相连时,顶升机构4的顶升端伸缩时,即可驱动内圈12相对外圈11转动,由此避免长期停转导致的塑性形变。经过专利技术人研究,在油缸驱动内圈和外圈之间相对转动时,存在一个顶升行程的理想阈值。低于该阈值则通过转动避免塑性形变的效果下降。为了简化实践中设计的复杂程度,在此该阈值简化近似为:当顶升端由一极限位置运动至另一极限位置时,内圈转动的角度不小于15°。可以想象的,当转动角度大幅高于该阈值时,则相对提高的材料成本和功耗成本,其所起到的提升效果有限,因此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当顶升端由一极限位置运动至另一极限位置时,内圈转动的角度大致为15°。控制机构控制机构连接顶升机构4并控制顶升端间歇性伸缩。步骤二、安装工件将支架2固定在轴承1的外圈11上,以及将连接件3固定在轴承1的内圈12上;步骤三、设定运行策略基于内圈的质量、滚道的直径以及滚珠的直径等参数,在控制机构设定顶升机构运行策略,包括:单个运行周期的时长、每个运行周期内顶升机构启动时长。上述分析工作可以通过机械仿真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运算,同样为了简化实践中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轴承保护方法,涉及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构成的风机轴承;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为:/n1)基于风机轴承参数来制备工件,包括支架、连接件、顶升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支架上,其顶升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顶升机构并控制所述顶升端间歇性伸缩;/n2)将支架可拆卸式固定在轴承的外圈上,以及将连接件可拆卸式固定在轴承的内圈上;此时所述顶升端若由一极限位置运动至另一极限位置,所述内圈相对外圈转动的角度不小于15°;/n3)基于内圈的质量、滚道的直径以及滚珠的直径,在控制机构设定顶升机构运行策略,包括:单个运行周期的时长、每个运行周期内顶升机构启动时长;/n4)控制机构按设定运行策略控制顶升机构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轴承保护方法,涉及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构成的风机轴承;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步骤为:
1)基于风机轴承参数来制备工件,包括支架、连接件、顶升机构以及控制机构,所述顶升机构的固定端铰接于所述支架上,其顶升端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控制机构连接所述顶升机构并控制所述顶升端间歇性伸缩;
2)将支架可拆卸式固定在轴承的外圈上,以及将连接件可拆卸式固定在轴承的内圈上;此时所述顶升端若由一极限位置运动至另一极限位置,所述内圈相对外圈转动的角度不小于15°;
3)基于内圈的质量、滚道的直径以及滚珠的直径,在控制机构设定顶升机构运行策略,包括:单个运行周期的时长、每个运行周期内顶升机构启动时长;
4)控制机构按设定运行策略控制顶升机构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机轴承保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个运行周期时长的取值区间为7-10分钟,每个运行周期内,顶升机构启动时长的取值区间为运行周期时长的1/3到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龙沈浩马琛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