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端头液压支架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矿工作面端头支护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端头液压支架组。
技术介绍
回采工作面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存在推进过程中工作面长度减短或增长的“渐变式”情形。在机尾的有限空间内,如何在保证安全、高效的前提下增减支架是工作面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现有技术的端头液压支架缺点是:目前的端头液压支架,底座为对称结构,不能为放顶煤工作面后刮板输送机动力部的垂直布置提供足够空间,只能采用水平布置的方式,这样的布置方式势必导致机尾处空间狭小,也就必然要使用过渡液压支架,即使采用垂直布置方式,也很难再使用端头液压支架支护,一般会改用单体支柱进行密集支护,这种方式安全隐患较大。现有技术,对工作面配套方式限制很大,进而导致增减支架工序的繁琐,存在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头液压支架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一种端头液压支架组,包括:第一端头液压支架、第二端头液压支架、顶梁推移千斤顶、底座推移千斤顶、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头液压支架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头液压支架、第二端头液压支架、顶梁推移千斤顶、底座推移千斤顶、机头推移千斤顶,所述第一端头液压支架包括:第一顶梁、第一底座,所述第二端头液压支架包括:第二顶梁、第二底座,所述第一端头液压支架与所述第二端头液压支架相对放置,在相对放置形成的组合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的长度小于所述组合机构另一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的长度,在两个相对放置的端头液压支架的底座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用于放置刮板运输机动力部,所述第一顶梁与所述第二顶梁通过所述顶梁推移千斤顶连接,所述第一底座长度大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底座长度大的一侧通过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头液压支架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端头液压支架、第二端头液压支架、顶梁推移千斤顶、底座推移千斤顶、机头推移千斤顶,所述第一端头液压支架包括:第一顶梁、第一底座,所述第二端头液压支架包括:第二顶梁、第二底座,所述第一端头液压支架与所述第二端头液压支架相对放置,在相对放置形成的组合结构的一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的长度小于所述组合机构另一侧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的长度,在两个相对放置的端头液压支架的底座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用于放置刮板运输机动力部,所述第一顶梁与所述第二顶梁通过所述顶梁推移千斤顶连接,所述第一底座长度大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底座长度大的一侧通过所述底座推移千斤顶连接,所述第一底座长度小的一侧或所述第二底座长度小的一侧设置所述机头推移千斤顶,方便推移刮板运输机动力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端头液压支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为镜像对称关系,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包括:长外主筋、长内主筋、短内主筋、短外主筋、底板、三个柱窝,所述长外主筋的长度大于所述短外主筋的长度,所述长内主筋的长度大于所述短内主筋的长度;所述长外主筋与长内主筋平行焊接在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短内主筋与所述短外主筋平行焊接在所述底板的另一侧;在所述长外主筋与所述长内主筋之间设置两个所述柱窝,在所述短内主筋与所述短外主筋之间设置一个所述柱窝,三个所述柱窝分别与所述底座进行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端头液压支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二底座中的所述长外主筋的长度等于所述长内主筋的长度,所述短内主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翔,刘新华,魏训涛,李提建,刘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