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0120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包括:下分段,所述下分段具有下分段沿脉巷道和下分段分层联络道,所述下分段沿脉巷道与所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连通;本分段,所述本分段位于所述下分段的上方,所述本分段具有本分段沿脉巷道、本分段分层联络道、第一泄水天井和多个开采层,多个所述开采层沿上下方向分布,每个所述开采层通过所述本分段分层联络道与所述本分段沿脉巷道连通,所述本分段分层联络道通过所述第一泄水天井与所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连通。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具有无需在本分段设置排水装置、生产效率高、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
,具体地涉及一种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
技术介绍
充填采矿法在矿山环境保护及矿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应用充填开采技术是促进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模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对矿体的形态适应性强,在国内外矿山中普遍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一般采用水平分层自下而上逐分层回采,每分层回采结束后进行充填,并作为下一作业循环的作业平台。采切工程一般布置有采准斜坡道、分段沿脉巷道、分层联络道、溜井等;分层联络道一般自分段沿脉巷道开口掘进,并设置成一定坡度,满足无轨设备行走。相关技术中,在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开采缓倾斜矿体的机械化矿山,回采分层高度低于分段沿脉巷道时,需要掘进下坡的分层联络道,需要借助潜污泵将本分段生产水扬至分段巷道后排出,无法实现自流排水,辅助生产工序多,尤其在大水矿山,排水量大,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且常规排水方式需要设置集水坑及硐室,安装潜污泵,配套排水设备安装检修设施、供电、排水管路等。该排水方式,生产工序多,工作人员多,若出现系统故障,排水不及时,致使不能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包括:下分段,所述下分段具有下分段沿脉巷道和下分段分层联络道,所述下分段沿脉巷道与所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连通;本分段,所述本分段位于所述下分段的上方,所述本分段具有本分段沿脉巷道、本分段分层联络道、第一泄水天井和多个开采层,多个所述开采层沿上下方向分布,每个所述开采层通过所述本分段分层联络道与所述本分段沿脉巷道连通,所述本分段分层联络道通过所述第一泄水天井与所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具有无需在本分段设置排水装置、生产效率高、安全性高的优点。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分段进一步包括第二泄水天井,所述本分段分层联络道包括第一分层联络道与上层分层联络道,多个所述开采层中的位于最下方的一个通过所述第一分层联络道与所述本分段沿脉巷道连通,其余的所述开采层通过所述上层分层联络道与所述本分段沿脉巷道连通,所述第一分层联络道通过第一泄水天井与所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连通,其余的所述开采层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第二泄水天井与所述第一分层联络道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余的所述开采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每一者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开采层,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每一个开采层位于所述本分段沿脉巷道的地面的上方,相应的所述上层分层联络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每一个开采层相连且第二端与所述本分段沿脉巷道相连,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每一个开采层通过所述第二泄水天井与所述第一分层联络道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余的所述开采层包括多个开采层组,每个所述开采层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开采层,所述第二泄水天井为多个,多个所述开采层组一一对应地通过多个所述第二泄水天井与所述第一分层联络道连通,每个所述开采层组的至少一个所述开采层通过一个所述第二泄水天井与所述第一分层联络道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倾斜地设置,所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的下端与所述下分段沿脉巷道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泄水天井的上开口位于所述第一分层联络道的最低位置处,所述第一泄水天井的下开口与所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采层内设有矿柱,所述第二泄水天井的位于所述开采层内的部分布置在矿柱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泄水天井的位于不同的所述开采层的部分错开分布。在一些实施例中,布置有所述第二泄水天井的矿柱的一个侧面上设有第二泄水天井上开口,所述第二泄水天井上开口一端与所述第二泄水天井连通,所述第二泄水天井上开口另一端通向所述开采层,所述第二泄水天井上开口上设有滤水隔墙。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第一通风天井和第二通风天井,所述第一通风天井与所述第一泄水天井为同一个天井,所述第二通风天井与所述第二泄水天井为同一个天井。附图说明图1是采场布置主视图。图2为图1的Ⅱ-Ⅱ剖面图图3为图1的Ⅲ-Ⅲ剖面图附图标记: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1000;下分段100,下分段沿脉巷道110,下分段分层联络道120;本分段200,本分段沿脉巷道210,本分段分层联络道220,第一分层联络道221,上层分层联络道222;第一泄水天井230,第二泄水天井231;开采层240,第一开采层241,第二开采层242,第三开采层243,第四开采层244,第五开采层245,第六开采层246;矿柱250,第二泄水天井上开口26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1000。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1000包括下分段100和本分段200。下分段100具有下分段沿脉巷道110和下分段分层联络道120,下分段沿脉巷道110与下分段分层联络道120连通。本分段200位于下分段100的上方,本分段200具有本分段沿脉巷道210、本分段分层联络道220、第一泄水天井230和多个开采层240。多个开采层240沿上下方向分布,每个开采层240通过本分段分层联络道220与本分段沿脉巷道210连通,本分段分层联络道220通过第一泄水天井230与下分段分层联络道120连通。由于每个开采层240通过本分段分层联络道220与本分段沿脉巷道210连通,因此每个开采层240与本分段分层联络道220连通。每个开采层240内的水可以依次通过本分段分层联络道220和第一泄水天井230进入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120内,进而进入到下分段沿脉巷道110内。来自开采层240的水可以通过设在下分段沿脉巷道110内的排水装置排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通过设置与本分段分层联络道220和下分段分层联络道120均连通的第一泄水天井230,从而可以利用第一泄水天井230将开采层240内的水排至下分段沿脉巷道110,进而利用下分段沿脉巷道110内的排水装置将来自开采层240内的水排出。由此无需在本分段200(本分段沿脉巷道210)内设置排水装置。而且,由于本分段200内无需设置排水装置,因此不存在排水装置出现故障的情况。由此不仅可以避免因排水装置出现故障而导致本分段200不能正常生产,而且可以避免因开采层240内的水无法排出而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1000具有无需在本分段100设置排水装置、生产效率高、安全性高等优点。如图1-图3所示,缓倾斜矿体采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下分段,所述下分段具有下分段沿脉巷道和下分段分层联络道,所述下分段沿脉巷道与所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连通;/n本分段,所述本分段位于所述下分段的上方,所述本分段具有本分段沿脉巷道、本分段分层联络道、第一泄水天井和多个开采层,多个所述开采层沿上下方向分布,每个所述开采层通过所述本分段分层联络道与所述本分段沿脉巷道连通,所述本分段分层联络道通过所述第一泄水天井与所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分段,所述下分段具有下分段沿脉巷道和下分段分层联络道,所述下分段沿脉巷道与所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连通;
本分段,所述本分段位于所述下分段的上方,所述本分段具有本分段沿脉巷道、本分段分层联络道、第一泄水天井和多个开采层,多个所述开采层沿上下方向分布,每个所述开采层通过所述本分段分层联络道与所述本分段沿脉巷道连通,所述本分段分层联络道通过所述第一泄水天井与所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分段进一步包括第二泄水天井,所述本分段分层联络道包括第一分层联络道与上层分层联络道,多个所述开采层中的位于最下方的一个通过所述第一分层联络道与所述本分段沿脉巷道连通,其余的所述开采层通过所述上层分层联络道与所述本分段沿脉巷道连通,所述第一分层联络道通过第一泄水天井与所述下分段分层联络道连通,其余的所述开采层中的至少一个通过第二泄水天井与所述第一分层联络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余的所述开采层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每一者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开采层,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每一个开采层位于所述本分段沿脉巷道的地面的上方,相应的所述上层分层联络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每一个开采层相连且第二端与所述本分段沿脉巷道相连,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方,所述第二部分中的每一个开采层通过所述第二泄水天井与所述第一分层联络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倾斜矿体采场布置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学森刘育明翟建波马俊生王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